跳转到内容

利稻部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利稻部落
布农语Litu
核定部落
利稻部落
利稻部落
所在国家 中华民国台湾
所在县市台东县
所在乡镇海端乡
所在乡里利稻村
人口
 • 估计(2020)460人
时区台北时间UTC+8
民族布农族
官方语文布农语汉语

利稻部落布农语Litu)位于台湾台东县海端乡利稻村,为原住民委员会所核定的台湾原住民布农族部落之一,该部落也是海端乡境内,海拔最高的人口居住社区。[1]

历史

[编辑]

根据布农族传说,利稻部落音译源自于布农族语的“Lito”一词,该词语意指此地拥有众多野枇杷的意思,利稻部落的布农族人早期居住于花莲县卓溪乡秀姑峦溪上游的拉库拉库溪大分地区,后因该地区海拔更高耕作不易,加上人口增加使生活空间逐渐拥挤,于距今约160年前,部分族人南下狩猎时,发现现今利稻部落所在的广大平坦台地,部分族人决定南迁此处落地生根,逐形成利稻部落的前身。[2]

利稻部落于台湾日治时期1930年(昭和5年)期间,已有约24户布农族人居住于此,而利稻周边分散有10多处聚落,后因大关山抗日事件的影响,日本人为方便管理山区原住民,1933年(昭和8年)3月至8月间,将利稻周边16户150人移住到利稻台地上,1940年(昭和15年)日本人为推广水稻种植,再将14户127人迁移到利稻,自此开始形成有规模的聚落。[3]

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曾因应台20线南部横贯公路的通车,于公路沿线设立梅山垭口,以及利稻部落设置利稻山庄等三个山庄供南横健行队住宿使用[2],后因南横健行队停止办理,加上利稻山庄产权纠纷等因素,于2004年结束营业。[4][5]

部落概况

[编辑]

利稻部落坐落在利稻溪新武吕溪交会处的台地上,海拔高度约1,000至1,050米,于台20线175.5公里处有利稻部落出入之主要联络道路,全村人口于1996年统计有72户、365 人[2],目前有70户,460人[6],村民以信仰基督教与原住民传统信仰为主,村内有1954年12月基督教长老教会设置的利稻教会一座[7]。部落农作以高丽菜、高山爱玉、鲜香菇等高冷蔬果为主。[1]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利稻部落. 台东县政府 台东县观光网.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利稻部落【Litu】. 原住民委员会 原民资讯资源网.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台湾)). 
  3. ^ 利稻部落. 文化部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台湾)). 
  4. ^ 利稻山莊. 文化部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台湾)). 
  5. ^ 卢太城. 救國團南橫3莊 埡口走入歷史利稻來不及參與通車. 中央社. 2022-04-29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台湾)). 
  6. ^ 利稻社區. 台东县海端乡利稻社区发展协会.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台湾)). 
  7. ^ 利稻教會. 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 [2017-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