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 (西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弘(?年—272年),西晋益州牙门将,后因畏惧胡众而叛乱。

生平[编辑]

西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汶山郡白马胡部落侵掠附近其他蛮夷部落,皇甫晏欲讨伐。典学从事蜀郡何旅等劝谏:“胡夷相残,是他们的天性,不算是大患。今盛夏出军,马上就是雨季,必有疾疫,最好是到秋天之后再打算。”,皇甫晏不听从劝告。胡康木子烧香言军出必败;皇甫晏认为这在打击士气,于是将其处斩。大军行至观阪,时任牙门将的张弘等觉得汶山道险又恐惧蛮夷势力强大,于是趁夜作乱,杀害皇甫晏,军中受惊扰,兵曹从事犍为杨仓力战而死。[1]张弘以"皇甫晏“率己共反”,故杀之",诬陷皇甫晏谋反好让自己脱罪,当时何攀正为母亲守丧,于是到梁州上奏章以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2][3]

张弘放纵士卒,到处抢劫。广汉主簿李毅认为“皇甫晏原为平民,地位又高并无谋反可能,益州有祸,广汉这边也当忧,而张弘小竖,百姓都不愿意归附他”,建议王濬应当讨伐张弘,王濬想先向朝廷上报,批准后再讨伐,李毅认为杀主贼利于社稷,先斩后奏比较适当,王濬认可其想法,于是与李毅、满泰前去平乱,将张弘斩杀,[4]屠杀张弘三族。

参考资料[编辑]

  1. ^ 《资治通鉴卷七十九》:夏,汶山白马胡侵掠诸种,益州刺史皇甫晏欲讨之。典学从事蜀郡何旅等谏曰:“胡夷相残,固其常性,未为大患。今盛夏出军,水潦将降,必有疾疫,宜须秋、冬图之。”晏不听。胡康木子烧香言军出必败;晏以为沮众,斩之。军至观阪,牙门张弘等以汶山道险,且畏胡众,因夜作乱,杀晏,军中惊扰,兵曹从事犍为杨仓勒兵力战而死。
  2. ^ 《晋书·何攀传》: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
  3. ^ 《资治通鉴卷七十九》:弘遂诬晏,云“率己共反”,故杀之,传首京师。晏主簿蜀郡何攀,方居母丧,闻之,诣洛证晏不反。弘等纵兵抄掠。
  4. ^ 《华阳国志·卷十一·后贤志》: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诬表晏反。毅白濬曰:“皇甫侯起自诸生,位极方州,又当何求?且广汉与成都密迩,而统梁州者,衿益州之领,须防若今日也。益州有祸,乃此郡之忧。加张弘小竖,众所不与,宜时赴讨。”濬欲先上后行,毅曰:“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专之为贤,何况杀主贼!急,当不拘常宜。”濬从之,发兵与牙门满泰等共讨弘,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