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珪
朱友珪 | |||||
---|---|---|---|---|---|
统治 | 912年7月18日-913年3月27日(252天) | ||||
出生 | 886年 | ||||
逝世 | 913年3月27日 | (27—28岁)||||
| |||||
政权 | 后梁 |
朱友珪(886年—913年3月27日),史称梁郢王、庶人友珪,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祖朱温之第三子,弑父自立后不得人心,为朱友贞发动政变推翻自杀,死后被追废为庶人。
早年
[编辑]光启元年(885年)年初,刚刚上任宣武军节度使的朱温率军进驻亳州抵御秦宗权,召一营妓侍寝,一个月后将返回汴州,营妓却怀了孕[1][2][3]。惧内的朱温就在亳州将她安顿了下来,最后生下了朱友珪,朱温很高兴,给他取小名“遥喜”,后来将他们接回汴州[4]。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后,于五月初九(6月22日)将他封为郢王[5]。开平四年(910年)十月被任命为检校司徒、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兼管四蕃将军,乾化元年(911年)兼诸军都虞候[6]。
乾化二年闰五月十五(912年7月2日),朱温病情加重[7],此时朱温的长子郴王朱友裕已死,次子博王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十分受宠,此时担任建昌宫使,和担任东都马步都挥指使的四子朱友贞一起驻守汴州[8][9],朱温虽然没有立朱友文为太子,但非常看好他,朱友珪并不受宠,又曾因为犯错而挨打,更加感到不安[10][11]。六月初一(7月17日),朱温派敬翔贬朱友珪为莱州刺史,但只是传达旨意,没有下发诏书,朱温脾气向来不好,生病后又喜怒无常,当时被贬官的很多随即被赐死,朱友珪更加害怕[12][13]。
篡弑
[编辑]六月初二(7月18日),朱友珪换上便装到了左龙虎军找统军韩勍,将政变计划告诉他,韩勍见到功臣宿将多以小过而被处死,于是与朱友珪合谋,派了五百亲兵与朱友珪混在控鹤军中进宫埋伏[14]。半夜,朱友珪带兵冲入万春门到了朱温的寝宫,侍从全部逃散[15],朱温惊慌起身:“是谁造反?”朱友珪上前:“不是别人!”[16]朱温大骂:“我早就怀疑你不是东西,怎么没早点把你杀了,你怎么忍心杀你爹!”[17]朱友珪回骂:“老贼碎尸万段!”[18]朱友珪的亲信冯廷谔拿着剑朝朱温冲来,朱温绕着柱子跑,冯廷谔好几次都砍到了柱子上,最后朱温没力气了,倒在床上,冯廷谔一剑捅穿了朱温的腹部,肠胃都流了出来[19]。
朱友珪亲自用破毡子将朱温的尸体裹起来,埋在寝宫里秘不发丧,同时派供奉官丁昭溥到汴州假传圣旨,命令均王朱友贞杀死朱友文[20]。第二天伪造朱温诏书,谎称朱友文“谋逆”,自己“领兵剿戮”,“命令”自己主持军国大事[21]。韩勍为朱友珪出主意用大量金帛赏赐诸军和百官,两天后(7月21日)丁昭溥带回了朱友文的死讯,朱友珪才发丧,宣布了朱温的“遗诏”[22]。六月十六(8月1日),朱友珪在朱温的棺材前即皇帝位[23]。
施政
[编辑]政变之后,人情汹汹,六月二十(8月5日),许州军士哗变,马步都指挥使张厚杀匡国军节度使韩建,朱友珪不敢责问,任命他为陈州刺史[24]。而驻守在魏州的宣义军节度使杨师厚乘机驱逐了年少的天雄军节度使罗周翰,朱友珪只好任命杨师厚为天雄军节度使,改任罗周翰为宣义军节度使,同时以侍卫诸军使韩勍兼任匡国军节度使[25]。
七月初二(8月16日),朱友珪大赦天下[26],七月初九(8月23日),派刑部尚书李皎封吴越王钱镠为尚父,七月十九(9月2日),以均王朱友贞为开封尹、东都留守,七月廿一(9月4日),废除建昌宫使,将其管理财政和谷物的职权转给国计使,以河南尹张宗奭担任国计使[27][28]。将茶、盐、酒、曲的商税改属地方财政[29]。
八月,驻守怀州的龙骧军三千人哗变,朱友珪派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霍彦威、左耀武指挥使杜晏球讨平之,擒杀其都将刘重遇于鄢陵[30]。兵部尚书知崇政院事敬翔是朱温的腹心,朱友珪恐其不利于己,就以敬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户部尚书李振为崇政院使,敬翔于是多称病不参与政事[31]。
朱友珪篡位后,驻守河中的护国军节度使冀王朱友谦等功臣宿将都很愤怒,朱友珪加朱友谦侍中、中书令,令其进京,朱友谦对使者扬言要到洛阳问罪,朱友珪于是派牛存节、康怀贞、韩勍等将领出兵进攻朱友谦,朱友谦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派兵援救,大破梁军[32][33][34]。杨师厚占据魏博后,位高权重又手握大军,看不起朱友珪,遇事往往独断专行,朱友珪忌惮他,召之进京议事,杨师厚于是带领精兵万人渡河前往洛阳,到了洛阳后将军队留在城外与十余人入见,朱友珪只好用好话安抚他,赏赐了很多财物将他送走[35]。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则出兵,声称要助梁伐晋,进攻襄州,被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击败,自此高季昌不再向后梁朝贡[36]。
朱友珪为朱温上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十一月初十(12月21日),将朱温葬在伊阙县的宣陵[37][38]。第二年正月二十(2月28日),朱友珪朝享太庙,第二天祀天于洛阳南郊,大赦,改元凤历[39]。
自杀
[编辑]朱友珪弑父篡位后就大肆荒淫[40],朱友贞与杨师厚、驸马都尉赵岩、左龙虎统军袁象先等密谋讨伐他[41]。二月十七(3月27日)早上,袁象先等率禁兵数千人突入宫中,朱友珪闻变,与皇后张氏及冯廷谔逃到北垣楼下想翻墙逃跑,发现跑不掉了,就命令冯廷谔先杀妻,后杀己,冯廷谔亦自刎[42]。朱友贞即位后,恢复了朱友文的官爵,追废朱友珪为庶人[43]。
评价
[编辑]由于弑父篡位,《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均不承认其帝位,将其在位期间的史事附于朱温和朱友贞的本纪的结尾和开头[44]。后周张昭在编撰《梁实录》时上表请求依《宋书》刘劭的例子将朱友珪书为“元凶友珪”[45]。编撰《新五代史》的欧阳修被问及为何不按《春秋》的惯例为在位时间横跨两年且改了元的朱友珪作本纪时这样解释:“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者,国之臣子任其责。予于友珪之事,所以伸讨贼者之志也。”[46]
影视形象
[编辑]年份 | 地区 | 作品 | 演员 |
2016年 | 中国 | 《画江湖之不良人》 | 雯小昭 |
2020年 | 中国 | 《狼殿下》 | 林佑威 |
参考文献
[编辑]- ^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一》:“光启元年春,蔡贼掠亳、颍二郡,帝帅师以救之。”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
- ^ 《旧五代史·梁书·宗室列传》:“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唐光启中,帝徇地亳州,召而侍寝,月余,将舍之而去,以娠告。”
- ^ 《旧五代史·梁书·宗室列传》:“是时,元贞皇后贤而有宠,帝素惮之,由是不果携归大梁,因留亳州,以别宅贮之。及期,妓以生男来告,帝喜,故字之曰遥喜,后迎归汴。”
- ^ 《五代会要·卷二》:“郢王友珪,开平元年五月九日封。”
- ^ 《旧五代史·梁书·宗室列传》:“开平四年十月,检校司徒,充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兼管四蕃将军。乾化元年,充诸军都虞候。”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闰月壬戌,帝疾增甚。”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帝长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友文,帝特爱之,常留守东都,兼建昌宫使。”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次均王友贞,为东都马步都挥指使。”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友珪心不平。友珪尝有过,帝挞之,友珪益不自安。”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次郢王友珪,其母亳州营倡也,为左右控鹤都指挥使,无宠。”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六月丁丑朔,帝使敬翔出友珪为莱州刺史,即令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时左迁者多追赐死,友珪益恐。”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戊寅,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以情告之。勍亦见功臣宿将多以小过被诛,惧不自保,遂相与合谋。勍以牙兵五百人从友珪杂控鹤士入,伏于禁中。”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侍疾者皆走。”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帝惊起,问:“反者为谁?”友珪曰:“非他人也。””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友珪曰:“老贼万段!””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秘不发丧。遣供奉官丁昭溥驰诣东都,命均王友贞杀友文。”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又下诏曰:“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叶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畜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惊,弥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委权主军国。””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韩勍为友珪谋,多出府库金帛赐诸军及百官以取悦。辛巳,丁昭溥还,闻友文已死,乃发丧,宣遗制。”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乾化二年六月既望,友珪于柩前即皇帝位,”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时朝廷新有内难,中外人情忷忷。许州军士更相告变,匡国节度使韩建皆不之省,亦不为备。丙申,马步都指挥使张厚作乱,杀建,友珪不敢诘。甲辰,以厚为陈州刺史。”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天雄节度使罗周翰幼弱,军府事皆决于牙内都指挥使潘晏;北面都招讨使、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军于魏州,久欲图之,惮太祖威严,不敢发。至是,师厚馆于铜台驿,潘晏入谒,执而杀之,引兵入牙城,据位视事。壬子,制以师厚为天雄节度使,徙周翰为宣义节度使。以侍卫诸军使韩勍领匡国节度使。”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秋七月丁未,大赦。”
- ^ 《吴越备史·武肃王下》:“秋七月,遣刑部尚书李皎尊王为尚父。”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甲寅,加吴越王镠尚父。甲子,以均王友贞为开封尹、东都留守。丙寅,废建昌宫使,以河南尹张宗奭为国计使,凡天下金谷旧隶建昌宫者悉主之。”
- ^ 《大事记续编·卷七一》:“应诸道茶盐酒曲商税,悉还州郡。”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八月,龙骧军三千人戍怀州者,溃乱东走,所过剽掠;戊子,遣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霍彦威、左耀武指挥使杜晏球讨之,庚寅,击破乱军,执其都将刘重遇于鄢陵,甲午,斩之。”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友珪以兵部尚书知崇政院事敬翔,太祖腹心,恐其不利于己,欲解其内职,恐失人望,庚午,以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壬申,以户部尚书李振充崇政院使。翔多称疾不预事。”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郢王友珪既篡立,诸宿将多愤怒,虽曲加恩礼,终不悦。告哀使至河中,护国节度使冀王朱友谦泣曰:“先帝数十年开创基业,前日变起宫掖,声闻甚恶,吾备位籓镇,心窃耻之。”友珪加友谦侍中、中书令,以诏书自辨,且征之。友谦谓使者曰:“所立者为谁?先帝晏驾不以理,吾且至洛阳问罪,何以征为!”戊戌,以侍卫诸军使韩勍为西面行营招讨使,督诸军讨之。友谦以河中附于晋以求救,九月,丁未,以感化节度使康怀贞为河中都招讨使,更以韩勍副之。”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康怀贞等与忠武节度使牛存节合兵五万屯河中城西,攻之甚急。晋王遣其将李存审、李嗣肱、李嗣恩将兵救之,败梁兵于胡壁。”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朱友谦复告急于晋,冬,十月,晋王自将自泽潞而西,遇康怀贞于解县,大破之,斩首千级,追至白径岭而还。梁兵解围,退保陕州。”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杨师厚既得魏博之众,又兼都招讨使,宿卫劲兵多在麾下,诸镇兵皆得调发,威势甚重,心轻郢王友珪,遇事往往专行不顾。友珪患之,发诏召之,云“有北边军机,欲与卿面议。”师厚将行,其腹心皆谏曰:“往必不测。”师厚曰:“理知其为人,虽往,如我何!”乃帅精兵万人,渡河趣洛阳,友珪大惧。丁亥,至都门,留兵于外,与十余人入见。友珪喜,甘言逊词以悦之,赐与巨万。癸巳,遣还。”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高季昌出兵,声言助梁代晋,进攻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击败之,自是朝贡路绝。”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甲寅,葬神武元圣孝皇帝于宣陵,庙号太祖。”
- ^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七》:“友珪葬太祖于伊阙县,号宣陵。”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癸亥,郢王友珪朝享太庙;甲子,祀圜丘,大赦,改元凤历。”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郢王友珪既得志,遽为荒淫,内外愤怒,友珪虽啖以金缯,终莫之附。”
- ^ 《新五代史·梁本纪·末帝》:“二月,驸马都尉赵岩至东都,王私与之谋,遣马慎交之魏州,见杨师厚计事。师厚遣小校王舜贤至洛阳,告左龙虎统军袁象先使讨贼。”
- ^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庚寅旦,袁象先等帅禁兵数千人突入宫中。友珪闻变,与妻张氏及冯廷谔趋北垣楼下,将逾城,自度不免,令廷谔先杀妻,次杀己,廷谔亦自刭。”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末帝即位,复友文官爵,废友珪为庶人。”
- ^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七》、《旧五代史·梁书·末帝本纪一》、《新五代史·梁本纪·太祖下》、《新五代史·梁本纪·末帝》
- ^ 《旧五代史·宗室列传》:“周广顺中,张昭修实录,奏云:梁末帝之上,有郢王友珪,篡弑居位,未有纪录,请依《宋书》刘劭例,书为元凶友珪。”
- ^ 《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呜呼,春秋之法,是非与夺之际,难矣哉!或问:“梁太祖以臣弑君,友珪以子弑父,一也。与弑即位,逾年改元,春秋之法,皆以君书,而友珪不得列于本纪,何也?且父子之恶均,而夺其子,是与其父也,岂春秋之旨哉?”予应之曰:“梁事著矣!其父之恶,不待与夺其子而后彰,然末帝之志,不可以不伸也。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者,国之臣子任其责。予于友珪之事,所以伸讨贼者之志也。””
前任: 父 后梁太祖朱温 |
后梁皇帝 912年-913年 |
继任: 弟 后梁末帝朱友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