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粤语声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粤语声调粤语里可以分析出的声调。用不同定义计出来的声调数目未必一样。以标准粤语(即粤海片广州话)而言,一般有“九声六调”之说。

粤语方言

[编辑]

粤语珠江三角洲为中心,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越南东北部(山由族聚居地)及海外华人社区,依据不同地域的语音和用词,可分多个方言片,例如粤海片广府片)、莞宝片罗广片四邑片高阳片邕浔片勾漏片钦廉片吴化片,不同学者间的分片多寡或略有差异。而每个方言片下,皆有三数种至十多、廿多种方言。此外,尚有海南西部人士说的儋州话迈话等未分片粤语方言。由于不同粤语方言间的实际语音皆有差异,因此它们的声调数量和具体调值会不一样。[1]

下文均以标准粤语为例。

声调计算

[编辑]

声调的定义亦影响到声调数量的计算。

语言学分析上,声调的常用定义是一种附着于音节的高低抑扬,又称“音高”或“调值”。只要调值相同,即视为同一声调,不用考虑其他因素。

汉语音韵学上,声调的意义则包涵了抑扬和顿挫,抑扬就是前述的“音高”或“调值”,顿挫则关系到它是舒声还是促声,具体操作上,取于于它有没入声的辅音韵尾

九声调

[编辑]

如果依据传统汉语音韵学的定义,即使两个音节调值相同,但仍要再看它是否带入声韵尾,即其顿挫性质是否相同,而决定它们是否属于两个不同的声调。北宋广韵》就分汉字为“四声。按此,标准粤语有9个声调:1. 阴平、2. 阴上、3. 阴去、4. 阳平、5. 阳上、6. 阳去、7. 上阴入、8. 下阴入、9. 阳入。1940年代开发的黄锡凌罗马拼音,以及1970年代开发的教育学院拼音方案,皆采用这种定义,以数字1至9来标示9个声调。[2]在这情况下,要判别一个字是否属于入声,可以只看标调的代表数字是否7、8和9,也可以看其拼音的韵尾字母是否-p、-t、-k。[3]

六声调

[编辑]

如果依据语言学分析上的定义,只要两个音节的调值相同,就视为同一声调。按此,标准粤语的声调有6个,分别为:1. 阴平+上阴入、2. 阴上、3. 阴去+下阴入、4. 阳平、5. 阳上、6. 阳去+阳入。1993年开发的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就采用这种定义,以数字1至6来标示6个声调。[4]在这情况下,要判别一个字是否属于入声,必须看其拼音最尾的字母是否-p、-t、-k,不能只看标调的代表数字。[3]

九声六调

[编辑]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平时粤语人士会说粤语有“九声六调”。“九声”的“声”代表传统汉语音韵学上的完整声调;“六调”的“调”代表不理会顿挫性质的单纯调值。上阴入与阴平的分别、阴去与下阴入的分别、阳去与阳入的分别,皆在于其顿挫性质,不在于调值。[5]“九声六调”实际上是把“九声调”和“六声调”这两种说法拼在一起说而已。[6]

超出九声调

[编辑]

上述的声调计算,只包括了平常的发音,不包含像小称变调、口语的下阳入、等少数字的变调或口头读音。因此连同变调,粤语的声调可被算作十一声,甚至十三声[6]。但若不计算顿挫性质,则仍然不超出六调的六种高低调值。

阴平是各声调中调值最高的,但在变调中会出现比阴平还高的超高阴平,如“月光”的“光”、“曹操”的“操”,有论者称之为“超平”[2][7]。另一种变调则是将阳入或下阴入声提到和阴上声一样的音高(入声本无该音高),有人称之为“新入”[8]或“上入”[7],例如“蝴蝶”的“蝶”。同一句末语气助词变调会影响原句语气。[9]

除音高变化外,句末音节亦有时长变化,会影响语句口吻。[10]

历史源流

[编辑]

对于形成粤语不同声调的计算,有硏究者追溯历史上对“声调”的看法。目前比较新的成果,倾向认为上古汉语中的本来没有区分不同音高,但有不同形式的辅音结尾。后来,不同的辅音结尾渐渐演变出某些声调特征。在上古汉语后期,可能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调值,但辅音结尾仍然给保留着。[6]

进入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肯定已获当时的人确立。这时候,四声的不同调值,反而成为了区分的重点,并导致原来的辅音结尾变成非必要的区分元素,而慢慢脱落,此为声调起源(Tonogenesis)的过程。再进一步,声母的的浊音也慢慢消失,改为以调值来区分,清音浊音分别演化成“阴”、“阳”的不同声调,“四声”因变成“八声”。[11]

不同汉语方言演变出来的具体调值未必一致。然而“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入声”,即使到中古汉语的后期,仍保留着塞音韵尾,使它未必需要跟前三者的调值不相同,有可能仍然维持依靠韵尾来区分。以粤语的情况,入声的调值可能长期与去声一样。即使清浊声母演变成“阴”和“阳”两套不同调值后,阴入的调值仍可能跟阴去相同,阳入的调值仍可能跟阳去相同。[6]

最后,阴入声因应元音的长短不同,逐渐分裂成上阴入和下阴入两种调值(将上阴入和下阴入分别叫做阴入和中入[12]其实是错误叫法,此等调名会令人误以为入声同时三分),粤语在传统音韵学上的“九声”因而形成。然而,下阴入的调值仍然跟阴去一样,而分化出来的上阴入则与阴平有相同调值。结果粤语在语言学上,只计算调值,不计算顿挫性质,则为“六调”,如下表所示:[11]

粤语可行的调值
调序 调1 调2 调3 调4 调5 调6
调字
调值 55;53 35 33 11;21 13;23 22
调形
(国际音标)
˥;˥˧ ˧˥ ˧ ˩;˨˩ ˩˧˨˧ ˨
舒声类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入声类 上阴入 注1 下阴入 注2 阳入
  • 注1:入声字在小称变调时,例如“请帖”的“帖”字、“麻雀”的“雀”字、“蝴蝶”的“蝶”字、“手鈪”的“鈪”字、人名“小玉、美玉、宝玉”的“玉”字,声调如此。
  • 注2:一些拟声的入声音节,例如“一啖嗗落喉咙”的“嗗(gut4)”字、“瞓到goet4goet2声”的“goet4”字、“咪再gok4道门啦”的“gok4”字,声调如此。

标准粤语声调系统

[编辑]
标准粤语声调
声调名称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上阴入 下阴入 阳入
调值 55;53 35 33 11;21 13;23 22 5 3 2
国际音标 ˥;˥˧ ˧˥ ˧ ˩;˨˩ ˩˧˨˧ ˨ ˥ ˧ ˨
汉字举例
代表数字 1 2 3 4 5 6 1;7 3;8 6;9
粤拼 fan1 fan2 fan3 fan4 fan5 fan6 fat1 faat3 fat6
教院拼音 fan1 fan2 fan3 fan4 fan5 fan6 fat7 faat8 fat9

九声口诀

[编辑]
粤语九声口诀[13]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上阴入 下阴入 阳入
亿
线 尿

以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排序的口诀有“周秦古老对话出百越/粤”等。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张敏(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第一百三十六讲——新老粤语的时间层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香港历史博物馆)2019年3月31日。
  2. ^ 2.0 2.1 黄锡凌. 粵音韻彙. 中华书局. 1941. 
  3. ^ 3.0 3.1 内木一郎:中文字元资料页:粤语拼盘——声调篇:粤语声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香港语言学学会:粤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内木一郎:知乎:“几声几调”中的“声”和“调”指的是什么?(获颁专业徽章的回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6.0 6.1 6.2 6.3 阿择 (Chaaak). 粵語聲調 6 個 定係 9 個?. Medium. 2018-09-16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中文). 
  7. ^ 7.0 7.1 杜氏昆仲 吴建成 编著. 引子. 《粵音尋正讀--音解淺談篇》. 交流出版社. ISBN 978-9-6289409-9-8 (中文(香港)). 
  8. ^ 李, 新魁; 黄, 家教; 施, 其生; 麦, 耘; 陈, 定方. 廣州方言研究.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 
  9. ^ 丁思志(香港大学语言学系):从语调到声调——以粤语句末语气助词“呀”、“喎”为例(From Intonation to Tone — The Case of Utterance-Final Particles “aa” and “wo” in Cantonese).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10. ^ 麦耘(中国社会科学院):广州话的句末促语调和长语调(The Quick Intonation and the Protracted Intonation in the Sentence-final Position in Cantone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8年1月。
  11. ^ 11.0 11.1 张群显(香港理工大学). 從中古四聲到現代粵語六調 (PDF). 2016-11-01 [2020-01-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2-23) (中文). 
  12. ^ Dyer Ball, James. Cantonese Made Easy [简明粤语]. 香港. 1888. 
  13. ^ 首20句来自:聲調篇:粵語聲調. 中文字元资料页:粤语拼盘.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作者已同意以CC-BY-SA 3.0授权发布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