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长嘴剑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嘴剑鸻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鸻科 Charadriidae
属: 鸻属 Charadrius
种:
长嘴剑鸻 C. placidus
二名法
Charadrius placidus

长嘴剑鸻学名Charadrius placidus),台湾又称为长嘴鸻剑鸻,为鸻科鸻属鸟类[3] 它分布在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香港印度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朝鲜俄罗斯韩国斯里兰卡台湾泰国越南[3]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南、华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2]

长嘴剑鸻是候鸟,因此它在不同区域繁殖和过冬。[4] 这种鸟类经常出现在河流、溪流的岸边,湿地和稻田中。[4] 它主要在岸边觅食水生昆虫、昆虫幼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5] 由于雄性和雌性个体拥有相似的羽毛,所以很难区分牠们的性别。[5] 繁殖季节从二月底或三月初开始,至七月结束。[5] 一对雄性和雌性会形成单配偶制关系,并在整个繁殖季节维护牠们的领域。[5] 2016年的一项全球种群调查将长嘴剑鸻评估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无危物种。[6]

描述

[编辑]

体型与羽毛

[编辑]
长嘴剑鸻及其成年羽毛

长嘴剑鸻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约19—20厘米(7.5—7.9英寸),体重约41—70克(1.4—2.5 oz)。[7] 雄性和雌性个体的不同身体部位大小相似。其翅长平均约为14—15厘米(5.5—5.9英寸),尾长约7—8厘米(2.8—3.1英寸),嘴长约2厘米(0.79英寸)。[5] 雄性和雌性都有灰棕色的背部,腹部和喉部为白色。[5] 前额为白色,有一条从一只眼睛延伸到另一只眼睛的黑色带。额前的白色延伸到嘴基部。喉部下方有一条黑色胸带。[4] 眼睛周围有一圈黄色环,且上方有一条白色条纹。[5][4] 尽管雄性和雌性外观相似,但牠们的繁殖羽(夏羽)有一些差异,可以帮助区分性别。雄性前额和胸部的黑色带比雌性更宽且更明显。[5] 成年繁殖期雄性眼周的羽毛比雌性更暗。此外,雄性的白色眼带比雌性更明显地延伸至眼后。[4] 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缺少成鸟额前的黑色带。幼鸟的胸带比成年雄性更窄且不如其明显。[4]

与其他类似物种的混淆

[编辑]
繁殖羽的成年雄性长嘴剑鸻

由于分布区重叠且外观相似,长嘴剑鸻常常与其他鸻科物种如小环颈鸻混淆。[8] 然而,这两个物种仍然可以区分开来。长嘴剑鸻比小环颈鸻更大。[8] 顾名思义,长嘴剑鸻的嘴比小环颈鸻的嘴更长且更粗。成年的小环颈鸻雄鸟在嘴基部上方除了有黑色额前带外,还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横带。[4] 小环颈鸻眼周的羽毛为黑色,与长嘴剑鸻的棕色脸颊羽毛不同。此外,小环颈鸻的黄色眼圈比长嘴剑鸻的眼圈更为明显。[4] 小环颈鸻的胸带在中央通常较宽,而长嘴剑鸻的胸带则厚度较为均匀。[4]

分类

[编辑]

长嘴剑鸻是鸻科属于鸻属(Charadrius)的多种鸟之一,该科包括麦鸡小嘴鸻[9] 鸻科鸻形目下的17个科之一,该目包含多种类的岸鸟,如燕鸥海雀海鹦麦鸡等。[10] 长嘴剑鸻最早由J. E. Gray和G. R. Gray于1863年描述,至今未有报导任何亚种。[11]

分布与栖地

[编辑]

长嘴剑鸻广泛分布于南亚东亚。在其分布范围内相当罕见,且数量稀少。[12] 其繁殖地主要包括中国的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日本朝鲜韩国[13]俄罗斯远东地区布列亚河及其他地区、日本本州岛中国东南部印度西部的阿鲁纳恰尔邦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地区,曾报导过多次繁殖活动。[12][14] 此物种在繁殖季节也曾在新加坡被观察到。[15] 长嘴剑鸻会向其繁殖范围的南部迁徙过冬。[14] 它通常在东尼泊尔印度东北部至中南半岛、中国南部韩国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日本)、台湾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过冬。[14][5][13][4] 日本三个主要岛屿上的种群通常不迁徙南下,而是全年定居在原地。只有北海道的种群会南下到较温暖的气候过冬。[5]

长嘴剑鸻的理想栖息地

长嘴剑鸻偏好栖息在有小圆卵石和岩石的河流、溪流和湖泊岸边。[14] 它们倾向于在蜿蜒山河的不同支流之间形成的小型临时鹅卵石岛或卵石沙洲上筑巢。[12] 这些岛屿不能经常受到洪水侵袭,面积需要至少600平方米(6,500 sq ft)。这些岛屿还需要有大面积直径约为30—60毫米(1.2—2.4英寸)的石头和卵石。[12] 它们的栖地通常被灌木柳树和幼树环绕。[12] 长嘴剑鸻在冬季也可以在淡水湿地栖地和稻田中找到。[4] 这些鸟类通常会避开沙滩、泥滩和有大岩石的区域。[14]

行为

[编辑]

声音

[编辑]

长嘴剑鸻有多种针对不同情境的叫声。它们在繁殖季节时变得非常吵闹。可以看到它们快速拍打翅膀,飞越自己的领地,并发出“fi-fi-fi-fi-fi”的叫声。[5] 雄鸟有时会在扩展胸部以威吓其他雄性对手时,发出低沉的“gee gee”叫声。[5] 当牠们保持警戒时,会发出单一上升的“pyuoo-”叫声。当牠们避开捕食者或任何威胁时,会发出像“pip-pip-pip”的叫声。[5]

觅食

[编辑]

关于长嘴剑鸻的饮食习性信息非常有限。据推测,其饮食主要包括水生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5] 已观察到这些鸟类捕食摇蚊蜻蜓甲虫幼虫、苍蝇蚯蚓[5][16] 长嘴剑鸻沿着岸边觅食,当牠们发现猎物时,会迅速移向猎物并用长嘴捕捉。牠们似乎不摄取任何植物材料。[5]鸻属(Charadrius)中的相似物种,如环颈鸻东方环颈鸻,已被观察到捕食糠虾[17] 长嘴剑鸻的饮食可能也包括类似的甲壳类动物。

繁殖

[编辑]

长嘴剑鸻展现单配偶制的繁殖系统,雄鸟和雌鸟形成配偶关系并建立并维持领地。[5] 然而,雌鸟有时会离开牠们的巢穴,与其他雄鸟交配。雄鸟通常不会离开牠们的领地。[5] 雄鸟和雌鸟都会参与领地争夺战。牠们在领地内飞翔,并发出响亮的叫声。牠们鼓起胸部,经常跳起并啄击来驱赶不受欢迎的入侵者。[5] 雄鸟于二月底或三月初开始其繁殖活动。雄鸟用脚移动砾石,并压低胸部在地面上制作一个浅坑或凹陷,约4厘米(1.6英寸)深、13厘米(5.1英寸)直径。[5] 雄鸟通过叫声吸引雌鸟。当雌鸟来到巢穴时,雄鸟展开尾羽进行求偶展示。雌鸟从雄鸟的尾羽下方通过并进入巢穴。[5] 雄鸟在地面上制作许多这样的凹坑,并引导雌鸟从一个坑移到另一个坑,最终雌鸟会在其中一个巢中产卵。[5] 雌鸟每隔48小时产下一颗蛋,直到牠有四颗蛋。[12] 一颗蛋的直径和长度通常分别约为3.5和2.6厘米(1.4、1.0英寸)。蛋的重量一般约为10—13克(0.35—0.46 oz)。[12] 蛋呈梨形,颜色为灰褐色或蓝灰色,带有细小的棕色斑点。[12][5] 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巢穴的维护。牠们用小卵石、树枝、小片树皮和其他干燥植物部位衬垫巢穴。[12] 雄鸟和雌鸟也共同孵卵。从开始孵卵到蛋孵化通常需要29天。孵化期可能会因人类干扰而有所变化。[5] 长嘴剑鸻展现出相当程度的父母照护。如果捕食者接近巢穴,亲鸟会试图威吓并通过发出响亮的惊扰叫声将其赶走。[5] 此外,在非常炎热的夏日,亲鸟会通过站在蛋上方,为蛋遮挡阳光,以防过热。[12] 长嘴剑鸻产下的幼鸟属于早熟性,意味着幼鸟在孵化后不久就能四处活动并自行觅食。亲鸟不断监视幼鸟,随时注意任何危险的迹象。[5] 幼鸟的体重增长速度为每天1克(0.035 oz),牠们在40天大时准备好飞行。[12] 雏鸟羽翼长成后并迁徙到牠们的冬季栖地之前,会与亲鸟短暂地待在一起。[12] 长嘴剑鸻倾向于连续数年返回相同的繁殖地。这表明同一对配偶每年都占据相同的巢址。[12] 配偶每年都倾向于被吸引到相同的繁殖地。牠们在地区仍被积雪覆盖时就开始建立领地,这表明牠们必须在先前已了解该地点的适宜性。[12]

保育状况

[编辑]

由于长嘴剑鸻分布广泛且家域范围大,它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无危物种。其分布范围超过20,000平方千米(7,700 sq mi)。[18] 全球种群似乎正在减少,但下降的速度不足以使该物种变得易危。物种被视为易危的前提是其种群下降幅度在十年或三代内超过30%。[18] 虽然目前长嘴剑鸻并不易危或受威胁,但由于适宜繁殖地的丧失,牠们的种群在未来可能会迅速下降。[19] 保育措施应包括保护和恢复繁殖栖地。通过人工建造砾石河岸和卵石岛屿的栖地恢复项目可以提供新的繁殖栖地。[1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haradrius placid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长嘴剑鸻.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3.0 3.1 Charadrius placidus (Long-billed Plover) - Avibase. avibase.bsc-eoc.org. [2019-10-12].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Lethaby, Nick.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ng-billed Plover. BirdingAsia. December 2006: 48–54 [2019-10-12] –通过ResearchGate.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Uchida, Hiroshi. Long-billed Plover (PDF). Bird Research News. 2007, 4: 1–3 [2019-10-12]. 
  6.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9-10-13].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93767a93421626.en可免费查阅. 
  7. ^ Brazil, Mark. Birds of East Asia: China, Taiwan, Korea, Japan, and Russia. A&C Black. 2009-01-01. ISBN 9780691139265 (英语). 
  8. ^ 8.0 8.1 Long-billed Plover. BirdForum. [2019-10-12]. 
  9. ^ Charadriidae - plovers, lapwings, dotterals, killdeers | Wildlife Journal Junior. nhpbs.org. [2019-10-13]. 
  10. ^ Charadriiform | bird orde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10-13] (英语). 
  11. ^ ITIS Standard Report Page: Charadrius placidus. www.itis.gov. [2019-10-13].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Kolomiyestev, Nikolay; Poddubnaya, Nadezhda. Breeding biology of the Long-billed Plover Charadrius placidu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its range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Wader Study Group Bulletin. 2014, 121 (3): 181–185 [2019-10-13] –通过ResearchGate. 
  13. ^ 13.0 13.1 Lee, Mu-Yeong; Jeon, Hey Sook; Lee, Sang-Hwa; An, Junghwa.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long-billed plover, Charadrius placidus (Charadriiformes: Charadriidae).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2017-01-01, 2 (1): 122–123. PMC 7800784可免费查阅. PMID 33473738. doi:10.1080/23802359.2017.1292473可免费查阅.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Eaton, James A.; Rheindt, Frank E. Long-billed Plover Charadrius placidus nesting in its Himalayan wintering range: first breeding record for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Forktail. 2009, 25: 152–153 [2019-10-13] –通过ResearchGate. 
  15. ^ Konrad, Volker. First record of Long-billed Plover Charadrius placidus in Singapore (PDF). Forktail. 2005, 21: 181–182 [2019-10-13]. 
  16. ^ Long-billed Plover (Charadrius placidus). www.hbw.com. [2019-10-14] (英语). 
  17. ^ Moran, SH.; Fishelson, L. Predation of a sand-dwelling mysid crustacean Gastrosaccus sanctus by plover birds (Charadriidae). Marine Biology. 1971-04-01, 9 (1): 63–64. ISSN 1432-1793. S2CID 85217070. doi:10.1007/BF00348818 (英语). 
  18. ^ 18.0 18.1 Long-billed Plover Charadrius placidus. BirdLife. [2019-10-14]. 
  19. ^ 19.0 19.1 Kim, In-Kyu; Lee, Hansoo; Paek, Woon-Kee; Yoo, Seung-Hwa; Lee, Joon-Woo.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Long-billed Plovers Charadrius placidus in Korea. Journal of Korean Nature. 2009-09-01, 2 (2): 115–117. ISSN 1976-8648. doi:10.1016/S1976-8648(14)60047-5可免费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