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昙心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毘昙心论》,佛教论书,为尊者法胜(Dharmaśreṣṭhin)所造,属说一切有部。改编自《甘露味论》,撷取《大毘婆沙论》的精要,以颂偈体写成,是论藏中最早使用颂偈体的著作。后世《杂阿毘昙心论》与《俱舍论》皆受其启发。

概论[编辑]

法胜,梵文名達磨尸梨帝,为吐火罗缚蠋国(今阿富汗巴尔赫)人。相传他是佛灭后八百年的人,在《大毘婆沙论》造出之后的百年[1]嘉祥吉藏记载他与龙树弟子提婆同一时代[2]

汉译本[编辑]

现存汉译本《阿毘昙心论》四卷,为晋太元十六年由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在庐山为慧远译出,比丘道慈笔受。据“鼻奈耶序”和《出三藏记集》“阿毘昙心序第十”,鸠摩罗跋提曾译此经,名为《阿毘昙抄》[3],但其人不善晋语,其译本遂隐而不传。

后有优婆扇多为阿毘昙心注释,是为《阿毘昙心论经》六卷。《历代三宝纪》,题为“法胜阿毘昙七卷”,河清二年乌场国三藏那连提耶舍(Narendrayaśas)于邺城天平寺出此释,达摩阇那(Dharmajñāna,法智)担任传语。

现代考证[编辑]

《阿毘昙心论》与《大毘婆沙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佛教研究者间有所争议。

木村泰贤认为《阿毘昙心论》作于《大毘婆沙论》之后,是《大毘婆沙论》的精华概要。山田龙城于《大乘佛教成立论序说》中主张,阿毘昙心论的年代早于《大毘婆沙论》。福原亮严《有部阿毗达磨论书的发达》则同意山田龙城的看法,认为阿毘昙心论早于大毘婆沙论。

印顺法师认为,阿毘昙心论以《甘露味论》为蓝本所做,时间晚于《大毘婆沙论》。

注释[编辑]

  1. ^ 嘉祥吉藏《三论玄义》:“六百年间,有五百罗汉,是旃延弟子,于北天竺共造毘婆沙。……七百余年,有法胜罗汉,嫌婆沙太博,略撰要义,作二百五十偈,名阿毘昙心。”
  2. ^ 嘉祥吉藏《百论疏》:“次八百年时,有法胜等弘小,提婆申大。”
  3. ^ 鼻奈耶序:“道安常恨。三藏不具。以为阙然。岁在壬午鸠摩罗佛提赍阿毘昙抄。四阿含抄。来至长安。渴仰情久。即于其夏出阿毘昙抄四卷。其冬出四阿含抄四卷。又其伴罽宾鼻奈。厥名耶舍。讽鼻奈经甚利。即令出之。佛提梵书。佛念为译。昙景笔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