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 | |
---|---|
坐标 | 9°48′57″N 71°33′24″W / 9.81583°N 71.55667°W |
类型 | 构造湖、潟湖 |
主要流入 | 卡塔通博河 |
主要流出 | 委内瑞拉湾 |
所在国家 | 委内瑞拉 |
最大长度 | 210 km |
最大宽度 | 121 km |
表面积 | 13,512 km² |
最大深度 | 35 m |
水体体积 | 280 km³ |
岸长1 | 1000 km |
表面海拔 | 0 m |
定居点 | 马拉开波、卡维马斯、圣里塔市 |
1岸长衡量标准不定。 |
马拉开波湖(西班牙语:Lago de Maracaibo),是委内瑞拉西北部的潟湖,为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形成于3600万年前安第斯山脉北段的断层陷落,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委内瑞拉主要的石油产区和重要的渔农业产区,居住着该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同时也是地球上闪电最频繁的地方,著名的卡塔通博闪电能够为夜间航行照明,石油污染造成的富营养化是该湖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地理
[编辑]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东科迪勒拉山系的佩里哈山脉和梅里达山脉之间的断陷盆地马拉开波低地中[1][2],湖的形状被形容为葫芦或花瓶[3][4],南北长210公里,东西宽121公里[5][6],面积13512平方公里,最深35米[7],岸长约1000公里,容积约280立方公里[1][2]。最大入湖河流卡塔通博河自西向东注入,提供了57%的入湖水量,加上盛行风的影响使湖水逆时针循环[6][8],另有圣安娜河、查马河、莫塔坦河、埃斯卡兰蒂河等河流注入[1][2]。
马拉开波湖南深北浅[6],底部平坦的湖盆东南边缘陡峭而西北边缘平缓[8],南部因河水注入而较淡,北部受潮汐影响而微咸,整体含盐度在1.5-3.8%之间[4][5]。较轻的淡水浮在较重的咸水之上,使得营养物质沉积在湖底[9],在卡塔通博河三角洲的表层湖水含盐量仅0.13%,然而从湖口侵入的海水使得底层湖水的含盐量达0.2-0.3%[8]。狭长的北半部长55公里[4],最北端与委内瑞拉湾相连,湖口的沙嘴延伸约26公里[5]。
湖区年平均气温28°C[2],降水量南多北少,北部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3],南部则达1400毫米[8],在夜间来自安第斯山脉的山风与湖面上温暖潮湿的空气接触,每年平均形成297次夜间雷暴,使得湖区成为地球上闪电最频繁的地方,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空一年平均会发生约233次闪电[10],著名的卡塔通博闪电每年约有140-160天出现,在9月达到峰值时湖区每小时可发生多达280次闪电[8][10],持续时间长达9小时,能够为夜间航行照明[11]。
历史
[编辑]马拉开波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形成于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安第斯山脉隆起时的断层陷落[4][8]。在地质历史上海水和淡水曾多次交替淹没这一地区[8],在基岩上形成了超过五公里厚的沉积物[8]。在末次冰期结束时,上升的海平面再次将湖水同海水直接连通[12]。
西班牙探险家阿隆索·德·奥赫达的船队于1499年8月24日航行至此,为欧洲人首次进入这一地区[13]。西班牙于1529年和1569年两次试图在湖边建立定居点,但直到1574年才成功建立了马拉开波城。1823年6月24日委内瑞拉在湖上赢得了委内瑞拉独立战争中著名的马拉开波湖海战[14]。
原先深度仅4米多的湖口在1930年代的疏浚后深度增加到8米,3公里长的石质防波堤于1957年完工后深度进一步增至11米,使远洋油轮可以进入湖泊[5],同时也使得原本为淡水的北部变得微咸[15]。横跨湖上连接马拉开波市与圣里塔市的长8,678米的拉斐尔·乌达内塔将军大桥于1962年完工[2][13]。
产业
[编辑]马拉开波湖油气资源丰富,有“石油湖”之称[2]。最初抵达的西班牙人使用湖边渗出的焦油来填补船只裂缝[11]。马拉开波油田于1914年被发现[16],1917年开始建设第一口油井,1922年起开始大规模开采[2]。油田集中分布于湖的东北和西北,产油层主要是第三纪砂岩和白垩纪石灰岩,含油气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1],主要集中在湖东105公里长32公里宽的沿岸水域[5],开采的石油占委内瑞拉石油总产量的75%[1]。
西北岸的马拉开波城是苏利亚州的首府,也是委内瑞拉第二大城和世界重要的石油输出港[14]。湖区也是委内瑞拉重要的渔农业产区,养活了两万多名渔民,其中许多渔民住在湖上用铁皮建造的五颜六色的传统高脚屋中[11],湖的南岸主要农作物是香蕉、花生、可可、椰子、甘蔗和咖啡,湖的西岸乳牛业发达[1][17]。
马拉开波湖和卡塔通博河是附近地区商品运输的主要交通线[6][13],马拉开波城是安第斯山脉出产的咖啡的转运中心[16],湖口经过疏浚的水道可通大型海轮和油轮,输出原油和安第斯山区与湖区的农畜产品[1]。湖区居住着委内瑞拉四分之一的人口[11],随着附近安第斯山区的农民大量涌入,湖区人口从1936年的约3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超过362万人[17]。
环境
[编辑]马拉开波湖湖中有蛤蜊、蓝蟹、虾等水产[8],也是西印度海牛和亚马逊河豚两种濒临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的家园,大约145种鱼类栖息在湖水中[18],其中包括许多特有种,如生活在底层水域的马拉开波湖半钩鲶[19]、马拉开波湖毛鼻鲶[20]、马拉开波湖拉蒙特鲶[21]、马拉开波湖啮脂鲤[22],以及生活在表层水域的马拉开波狼鳀[23]。
该湖已进行了大约14,000次钻探,超过15,000英里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纵横交错地穿过湖底,但这些管道大部分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石油从许多老化的水下管道中漏出[4][15]。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湖水仍然可以作为生活用水直接取用,但之后由于湖口航道的拓宽导致的潮汐咸水侵入,北部湖区的含盐量增加了大约1,000%,南部也增加了300-500%[24]。
在马拉开波市等沿湖城镇,湖水被粪便带来的大肠杆菌污染,石油污染和排入湖中的农业污水以及生活和工业废水造成的富营养化导致浮萍和绿藻大量繁殖[25]。2004年春季,马拉开波湖流域降下大雨,导致大量淡水涌入湖泊,使原本沉积在湖底的营养物质浮到湖面上,造成浮萍大量繁殖,引发了持续长达八个月的水华,水华在六月一度覆盖了18%的湖面,当地政府不得不每月花费约200万美元用于清理工作[9][15]。
图片
[编辑]
|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马拉开波湖. 中國大百科全書 第一版. [2022-04-19] (中文(中国大陆)).
- ^ 2.0 2.1 2.2 2.3 2.4 2.5 2.6 马拉开波湖. 中國大百科全書 第二版. [2022-04-19] (中文(中国大陆)).
- ^ 3.0 3.1 袁伟. 石油之湖马拉开波. 中国石油企业. 2013, (10): 122–123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中文(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 4.1 4.2 4.3 4.4 Earth from Space: Maracaibo, Venezuela. 欧洲太空总署. 2005-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5.2 5.3 5.4 Lake Maracaibo. 大英百科全書. 2016-06-16 [201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英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6.0 6.1 6.2 6.3 John P. Rafferty. Lakes and Wetlands: A "Juvenile Nonfiction Book". 大英教育出版社. 2010-10-01: 192. ISBN 978-1-61530-403-5 (英语).
- ^ Merriam-Webster. 韋氏新地理詞典. 2016: 727. ISBN 978-0-87779-446-2 (美国英语).
-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Joyce A. Quinn; Susan L. Woodward. Earth's Landscape: An Encyclopedia of the World's Geographic Features. ABC-CLIO. 2015-02-03: 397. ISBN 978-1-61069-446-9 (英语).
- ^ 9.0 9.1 Nola Fernandez Acosta. Duckweed Invasion in Lake Maracaibo. NASA. 2004-06-23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0.0 10.1 Molly Porter. Earth's New Lightning Capital Revealed. NASA. 2006-05-02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6)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1.0 11.1 11.2 11.3 Agnieszka Gautier. The Maracaibo beacon. NASA. 2021-04-19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Luis Boscán, Fausto Capote, José Farias. Salinidad del agua en el epilimnion del Lago de Maracaibo. Observador del Conocimiento: 81–89. 2021-08-25 [2022-03-15]. doi:10.5281/zenodo.52566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西班牙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3.0 13.1 13.2 Maracaibo, Lake. 哥倫比亞百科全書 第六版. [2006-12-02]. ISBN 0-7876-501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1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4.0 14.1 Maracaibo, Venezuela. 大英百科全書. 2016-06-16 [202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英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5.0 15.1 15.2 Michael Carlowicz. Troubled Waters. NASA. 2021-09-25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6.0 16.1 Helle Askgaard; Per Nielsen. Maracaibo. 丹麥大百科全書.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 (丹麦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7.0 17.1 Bassin de Maracaibo. 環球百科全書. [202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 (法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aría Luisa Paúl. Oil slicks and algae blooms marring Venezuela’s largest lake are visible from space. Washington Post. 2021-10-07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美国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4). Hemiancistrus maracaiboensis. FishBase. Version 2014-11.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4). Trichomycterus maracaiboensis. FishBase. Version 2014-11.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4). Lamontichthys maracaibero. FishBase. Version 2014-11.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4). Bryconamericus motatanensis. FishBase. Version 2014-01.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2). Lycengraulis limnichthys. FishBase. Version 2012-06.
- ^ Troncone Federico; Rivas Zulay; Ochoa Enrique; Márquez Rómulo; Sánchez José; Castejón Olga. Contaminación salina del Lago de Maracaibo: Efectos en la calidad y aplicación de sus aguas. Boletín del Centro de Investigaciones Biológicas. 1973 [2021-12-13]. ISSN 2477-94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 (西班牙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ivas, Zulay; et al. Nitrógeno y fósforo totales de los ríos tributarios al sistema lago de Maracaibo, Venezuela. Interciencia: 308–314. 2009-05 [2021-12-14]. ISSN 0378-18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西班牙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