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73年汪清地震

坐标43°25′59″N 129°24′00″E / 43.433°N 129.400°E / 43.433; 129.400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3年汪清地震
1973年汪清地震在吉林的位置
1973年汪清地震
日期1973年9月29日 (1973-09-29)
发生时间8时44分
震级MW 7.8
震源深度575.5千米(357.6哩)
震中 中国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
43°25′59″N 129°24′00″E / 43.433°N 129.400°E / 43.433; 129.400
断层珲春-汪清深震区
影响地区 中国 日本
最大烈度3(Ⅲ)度(CSIS
震度3(JMA
海啸不适用

1973年汪清地震是指1973年9月29日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的地震。是次地震震央位于北纬43.433度、东经129.400度,地震震级MW 7.8级,震源深度约575.5公里。虽然地震震级较大,但由于震源深度过大,本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

地质构造

[编辑]

中国大陆的深源地震活动区的陆壳部分主要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1973年汪清地震即发生在空间投影呈南北向的吉林珲春、东宁、延吉、穆棱、牡丹江深源地震群中的属于日本海深震带深入中国大陆的一部分的珲春-汪清深震区[1]。远离环太平洋地震带深入大陆边远地区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和五大连池火山是中国大陆东部仅有的滨太平洋休眠火山,而深震活动又被认为与火山活动具有共生关系[2]

珲春-汪清深震区附近曾发生过多次深源地震,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中国和朝鲜史料都有记载的发生于1597年10月6日的M≥8级的地震。由于这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大,有感范围半径可达1800公里以上,所以曾被误以为震央位于渤海,直至21世纪初才被李裕澈等人确定本次地震的震央位置为中国东北部和朝鲜东北部一带[3]。放眼于本次地震整个20世纪内,根据《中国地震简目》记载,从公元1905年起算近80年间,中国大陆东北地区先后共发生7级以上深震5次、6至6.5级深震9次,均属于上地幔地震活动[4]

参数研究

[编辑]

1973年汪清地震的震央位于北纬43.433度、东经129.400度,地震震级MW 7.8级,震源深度约575.5公里。受地震影响,中国吉林省辽宁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有感,震度不超过3(Ⅲ)度。除此之外,日本气象厅设立于日本本土多地的地震仪观测到了震度阶级为3的摇晃。根据中国和日本报告的有感范围,可大致推定出本次地震有感范围最大半径超过了1800公里,其中日本北海道岛本州岛东部地区震感最强[3]。与中国大陆学者观点不同,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本次地震的震央应为图们江口地区,测定的震级也较低,为mb 6.5级[注 1][6]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之所以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出的地震震级如此低,是因为mb标度下数值达到6.5左右时便会发生震级饱和现象[5]

参考来源

[编辑]
  1. ^ 赵文峰. 珲春深震火山共生与内陆地震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1: 85–92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中文(简体)). 
  2. ^ 张良怀. 深震活动与火山动态观测研究课题的技术思路与设想. 防灾减灾学报. 1988, 3: 75–85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中文(简体)). 
  3. ^ 3.0 3.1 李裕澈; 时振梁; 曹学锋. 1597年10月6日“珲春-汪清深震区”M≥8地震触发的湖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学报. 2012, 34 (4): 557–570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2日) (中文(简体)). 
  4. ^ 赵文峰. 东北深震与华北内陆地震的相关活动.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3: 21–29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中文(简体)). 
  5. ^ 胡宏俊. 地震震级浅谈. 香港: 香港天文台. 2012-09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中文(简体)). 
  6. ^ M 6.5 - North Korea. 美国地质勘探局.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