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成都市/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知名人物

知名人物一栏里面,是出生在成都才算,还是在成都生活工作过都算呢?卓文君是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后来到成都生活,也上了榜。如果这样还可以添加很多名士哦。

地方名人有几种含义。比如成都名人,成都出生成长或者祖籍为成都的人是成都名人,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人,但是其人生事业的主要舞台在成都的人,如杜甫,也可算作成都名人。 --Twiki 03:51 2005年8月18日 (UTC)

邛崃现在是成都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也算成都出生的吧,你的意见很好喔,一起添加人生事业的主要舞台在成都的名人吧。--本本一世 12:26 2005年8月18日 (UTC)

关于那个非正式的市徽

据了解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上的图案,最近被规定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想情看这个,请问这个徽标还将继续被使用于成都市徽么?--Gene (说) 03:32 2005年8月18日 (UTC)

这个要看情况吧,反正现在成都的公务车、各种政府的宣传画、许多公共建筑和电视台都在用,也没有消息说要停用。--本本一世 12:26 2005年8月18日 (UTC)

国务院前面最好加“中国”二字

成都是中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4000多年的历史。

前后介绍的内容不一致

第一段说:因为唐时当时蜀地盛产蜀锦,有朝廷专管织锦的官员居住于此,因此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介绍秦至唐时又说: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当时,成都的织锦业尤其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 于是专门 设置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修筑“锦官城”,后世从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

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应该是汉,已经改了本本一世 11:00 2005年9月30日 (UTC)
为什么应该是汉?

有100多家500强在成都?

不可能吧,上海总共有多少世界500强?

这是真的,用Google搜一下就会找到相关新闻的,上海的世界500强数目超过了300家。成都有这么多,大概是因为很多企业把成都当成是开展中国西部业务的中心城市--本本一世 05:32 2006年5月21日 (UTC)

300万川军川抗战应写在四川简介上

抗日战争时期,300万川军从成都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

应写在四川简介上,而且,从成都出川抗日与事实不符。

川西话??

“成都话是四川话的标准语”——引用自《巴蜀方言浅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四川出版集团)。而且罕有川西话一说,通常成都话和重庆话统称为西南官话成渝片,而成都周边如崇州、都江堰反而说西南官话赤灌片--本本一世 13:11 2006年7月21日 (UTC)

市徽

根据199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自行制作和使用地方旗、徽的通知,成都的市徽已经取消。我把表格中左边的正式市徽移到城市标志一节,保留右边的作为城市标志。--Alexcn 2007年5月20日 (日) 03:40 (UTC)

关于方言节目

据调查,成都地区电视台的方言类节目占总节目的1/40,而电台的比例更高。

这一句有疑问,1/40好像太低了,我看作者的意思可能是1/4。从这一点也要提出,作者很多处应该表明出处,参考资料。否则不知道资料从何而来,就无法帮你更正笔误了。Derekjoe (留言) 2008年6月12日 (四) 06:50 (UTC)Derekjoe

我是成都人,恐怕莫得1/4吧。好像广电总局在限制方言节目。成都的电视台除了几个搞笑的节目和极少数新闻节目(如王雷宇那个和成都台的某几个社评节目)其他的就没有四川话的了。 Alex He Di (留言) 2010年3月20日 (六) 04:23 (UTC)

国内生产总值在之排名……

最近这个东西在“第二(仅次于重庆)”和“第一”之间来回不知改了多少次,看得我都无奈了(我成都人)…… Alex He Di (留言) 2010年1月27日 (三) 07:46 (UTC)

成都皇城

由于是过于具体介绍成都的某一处古建筑的历史,现将皇城一段先移动到此处。

成都曾经的皇城:

  • 公元前347年,中原的战国时期,蜀国开明王九世迁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
  • 公元前311年,秦灭蜀后,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仿咸阳城,在紧邻蜀王城的南边和西边分筑“大城”和“少城”。“少城”因其中移民多为商贾和手工业者而成为城市商贸活动频繁的经济中心;“大城”则为政治、军事机关和秦移民住地。从此,成都城在其后的两千三百多年中,虽屡有兴废修葺,但其城市位置一直没有更移。
  • 公元581-602年,隋文帝之子杨秀在,原“少城” 的基础上重建隋城。\
  • 公元876年,唐朝,四川节度使高骈以“秦大城”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秦大城”外扩出一圈新城,为“唐罗城”。原内部城市“秦大城”被改建为“子城” 。
  • 公元908年,王建割据四川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次年,王建改“子城”为皇城,改其中“蜀王府”为宫殿。公元925年,“前蜀”为后唐灭。两年后,成都尹孟知祥在“唐罗城”外再次加建“羊马城”。
  • 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至此,成都已形成一个单中心、多重城池相套的格局,“蜀王府”虽历经战火,多次兴废,都始终维持在城市的正中心位置未变。
  • 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前后蜀遗留下来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其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空地,则被称为“皇城坝”。“皇城” 和“皇城坝”的位置,便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北端和展览馆一带。
  • 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再次毁于一旦。
  • 公元1655年,清政府将“蜀王府”的旧址改成了“贡院”,成为全四川省考试举人之地,最大规模时可让13,900多人同时进考,成为“巴蜀文胆之所在”。贡院中主体建筑为“明远楼”和“至公堂”,皆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在“蜀王府”宫殿旧址上。东西两边则为鳞次栉比的考棚。
  • 1968年,为准备庆祝新中国建立20周年,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与成都军区共同决定,在市中心广场修建毛泽东主席塑像和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为此,市人民政府迁出驻地,全部拆除贡院(旧皇城)仅剩下的南城门及其后面的明远楼,致公堂古建筑和部分旧房。此时,人们逐渐遗忘皇城的旧概念,称呼为人民南路广场。
  • 1969年,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  
  • 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今天的四川科技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
  • 1979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更名为四川省展览馆。

[1][2]

  1. ^ 参见绿怡
  2. ^ 参见[1]

优良条目评选

成都市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地方--地方-亚洲,提名人:183.179.216.254 (留言)

↑该用户不符合资格,投票者必须在本讨论发起时已为自动确认用户,所以投票无效,但意见仍可供参考。
  1. 请列出资料来源:据调查,成都地区电视台的方言类节目占总节目的1/40,而电台的比例更高。尽管部分语音、词汇受到普通话影响而变化,但由于成都话语音简单易学、容易上口,是国内少有的人数和使用地区呈扩张态势的方言。
  2. 请列出资料来源,并且详细说明独特的生活方式:按城市比较,成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14,但却拥有全国第4的餐饮业零售额和电影票房以及第3的私家车保有量。在成都很难感觉到大都会的紧张,人们在工作和休闲中随心取舍利益得失,从而培养出独特的生活方式。
  3. 不够客观:2001年底全兴队被大连企业收购,实际上成了大连队的傀儡,
  4. 内容需要加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有飞往国内80多个主要城市和旅游地区的国内定期航班,以及飞往香港澳门台湾桃园台北桃园高雄巴黎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维也纳东京洛杉矶温哥华伦敦悉尼新加坡曼谷大阪名古屋首尔吉隆坡福冈纽约旧金山墨尔本雅加达卡拉奇德里加德满都班加罗尔马尔代夫等地的地区和国际定期航班,是中西部唯一开通直达欧洲客运航线的机场。
-老陈 (留言) 2010年11月29日 (一) 23:02 (UTC)

羌语名

我不觉得羌语名称的添加是不恰当的。对比英语版的en:Lviv,其中列出的语言达五种(都是同源的),该地周围现在和历史上曾被使用过的语言都记录下来,包括现人口不足0.1%的语种和现已不再被积极使用的拉丁语。成都的羌族人口愈0.1%(2010年),而且距离北川羌族自治县仅100余公里,虽然现在不算是主要的羌语地区,但羌语名称与汉语名不同源,说明历史上很可能并非如此,是值得记录的信息。ɧ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9:46 (UTC)

成都一词似乎不仅在羌语,而且在嘉戎语中也是自源词,并非和其它汉地地名一样是汉语借词。这似乎是和成都平原在被秦攻占之前的土著居民——蜀族有关。蜀族也是一支藏缅系民族,可能和羌、嘉戎等族群有关联,当今四川方言中也有限地残留有部分和藏缅语有关的底层词汇。我确实觉得这是值得一提的,赞同在成都市的条目内容中添加相关内容,可以加在历史-先秦一段,或者新开一段介绍成都的名称、别称等,因为看过学术文章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名称来源是附会的,“成都”一词最早可能就是源自古蜀语,被音译为了汉语。我觉得这些背景介绍比单纯添加一个羌语名称更有意义。
所以,在首段添加羌语名,我还是持反对意见的,羌族在成都并非一个主要的族群。还是英文版的例子,旧金山、温哥华华人人口比例超过10%,也没见添加中文名。英文版Lviv的做法我也不是太赞同,特别是加入拉丁语的做法。--本本一世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20:22 (UTC)
我做了这个修改,不知如何?ɧ (留言) 2012年2月13日 (一) 04:0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