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牛肉面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饮食专题 (获评初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饮食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饮食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Untitled[编辑]

清炖类的牛肉面可能起源于兰州,但红烧类的牛肉面的起源不能推类在兰州牛肉面一概而论--chenjo (留言) 2009年11月30日 (一) 17:46 (UTC)[回复]

牛肉面,一般特指兰州牛肉拉面?全世界只有兰州有牛肉面?请扩充内容,否则应删除--218.175.157.220 09:57 2005年4月16日 (UTC)

  • 反对将本条目与兰州拉面合并,已经移除模板。--Chinmin 10:54 2006年4月25日 (UTC)

有一本不错的参考书[编辑]

台湾角川出的台北walker第十二期里有全台牛肉面名店


牛肉面史就不知道去哪查了,不过到各地面馆找老板采访可能会知道一些--Blauncher 10:09 2005年4月16日 (UTC) 上礼拜六和朋友原本要去吉林路吃热炒的,但经过了一间好像新开没多久的店,被她明亮的灯光吸引了进去,店里看起来真的很鲜艳,装潢很简单却不失大方干净,点了店方推荐的清炖牛肉面合一笼蒸饺,哇真的汤头一级棒的,怎么不见这家店去比赛ㄋ,我个人对牛肉面是超级有研究的有些票选前几名ㄉ我根本不削吃,但这家的清炖真的有我小时在基隆吃过ㄉ四十多年前一家刁家牛肉面未到依样超赞的,还有他们的蒸饺也是很好吃,问名ㄌ之后才知道原来刚开幕没多久,我已经介绍很多人去吃ㄌ,特此在这里一提希望对有爱吃牛肉面却找不到好吃的同好参考,还有他们的清蒸臭豆腐也是不错是宁波口味的,地点在吉林路229号靠近锦州街口,对面是邓老师脚底按摩很好找.

台北有些店是没参加牛肉面比赛,味道回味无穷--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3月27日 (五) 15:58 (UTC)[回复]

五十年代的中期,台北火车站前一大片违章建筑,面街的一排都是小吃。这里作小生意的有一个特色,全是内地人,有相当是从大陆来没有单位可以靠,自力谋生的,也有没有归队的军人,(当时还没有较大数量的‘荣民’出现。)卖的是烧饼,油条,豆浆;水饺,锅贴,酸辣汤;阳春面,打卤面,牛肉面,再就是蛋炒饭。那时候连‘经济客饭’都还没有上场。另外一个同型的‘集’,出现在西门町的铁道边,就是后来建‘中华商场’的那一溜。卖的也是大同小异的小吃,聊慰这些过海‘外省郎’的思鄕之馋。本省口味的小吃,只出现在公路局西站前的廊沿下,和靠近北门,邮政总局对面,有一两个推车,卖的是米粉炒,和鱼丸汤。显见的,台北车站前的小吃都不是为着台北人,而是为着南来北往的客旅。而西门町的则是为着‘上西门町’的人。那时候,西门町几家电影院,和衡阳街上的绸布庄,是台北人,包括‘上台北的人’消费的中心。看场电影,买几尺布,再吃个小吃是当时的‘外省人’,每半年一次的挥霍行为。

当时的菜市场里,连牛肉都很少卖。因为本省主要人口殷实务农,也养鸡,养猪,就是不养肉牛。水牛耕犂,黄牛拉车都是生产劳力的主干,真的要吃牛肉,老人家虽不反对,总是低喃一声‘么寿’什么的。台湾孩子很后来跟着同学吃牛肉干,也只敢在外头吃,怕回家被阿嬷唠叨。

当年的牛肉面算是豪华小吃,阳春面一块钱,到一块半,牛肉面要四、五块。卖久了,街上也渐渐出现‘真正黄牛肉面’,和‘四川牛肉面’的招牌。事实上,卖四川牛肉面的老鄕,少校退伍,祖籍四川没错。可是从小在家乡压根儿,格老子就没吃过啥子牛肉面。始料未及的是‘四川牛肉面’成了正宗,湖南老乡,江西老表,都卖起四川牛肉面了。

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台北人慢慢也吃出了一串有名号的牛肉面。所谓的名号也不过就是因为没有正宗食谱,方家各显神通而造成的产品区隔罢了。老实说,当年只要有一点肉,有很多汤,有酱油,有味精,有葱花,就很令人满意了。到了八十年代,台湾私人有车率提高,平面新闻竞争白热化,国民旅游在周休二日的推波助澜下大行其道。吃了五千年的中国人,突然间出了好多‘美食家’,把全省各家小吃说的比吃的好吃。在此无意对各家的评析作任何修正,只是把传统的,历史的,台北的牛肉面,向传统,向历史,向台北人交待一下。

就把时间定格在六十年代好了,‘桃源街牛肉面’可以算台北当时生意最好,店面也是最大的一家。和隔邻有国防部,交通部,中山堂…很有关系。当时的口味如何,今天说了也无益。在牛肉面里加酸菜,他们应是首举。不过,还是欢迎方家正之。不能不在题外一提的是,隔壁那家‘老赵温州大馄饨’一直到今天还能维持四十多年的风味,才是大不易。他们家的皮厚馅多,清汤,加榨菜,蛋皮,紫菜,黑楜椒,香油。为大馄饨立下了放诸四海的标准。吃大馄饨味不在汤,在馅儿。老赵的馅是切细的小白菜,脱水,加少肥、精瘦的猪肉拌成,很有吃头,满满的一碗端上来,让人充满了希望。对不起,离题了。延平南路在武昌街和汉口街之间,应该还不到开封街,有一家‘清真黄牛肉面’,可是正宗得很,因为店里挂着麦加清真寺的照片,还有回文写的不认识的横匾;加上一个小镜框红底,毛笔字,工整地警告著:本店清真,外菜莫入。让你看了有点肃然起敬。牛肉汤是清炖的,多了一样现在很难吃到的‘火烧’,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泡馍’。门口一大锅汤,从早滚到晚,总有两吋厚的油浮在上面。很香,很油。师大路,女生宿舍墙外有几家摊子,卖的面可是好大一碗,不过大家都只吃牛肉汤面,就没看到有人吃牛肉面,真是难为了老板,也不知道他的牛肉汤从那里来,牛肉又是到了那里去。台大的‘大声公’也算是一家,很有‘名’的。噢,对了。新公园口有一家‘太阳饭店’,楼下卖小吃,他们的清炖牛肉也是很有特色的。全台北好像只有这家清炖牛肉加白萝卜,汤很清,又很浓。这也是很早,很早的事了。后来可能是换人作作看,味道也作走了样,只是放在门口,炖汤的坛子还是那一个。

回头到仁爱路,杭州南路口,‘老张牛肉面’算是比较像样的‘面店’。当年也是价格最高的一家,记得有同学戏称,老张的面不怎么样,因为常常改写价格表,毛笔字倒练得很好。今天的老张已经搬到杭州南路101巷里,有一家分店,开在金山南路巷子和丽水街交口,金华国小侧。也就是‘永康公园牛肉面’的边上。

既然已经到了永康公园,就说说‘永康公园牛肉面’好了。永康公园牛肉面原就真的是发迹在永康公园边上,从永康街往里走,看到三角公园义路的左手边,靠着人家的墙搭著一个棚,零散放着四,五张小桌子。生意可是好得很,电视台的歌星,演员下了妆,都来消夜。最有趣的是老板(应该是姓郑,)广东人个头不高,退伍军人,生性䩄腆,不善言词,性格得不得了,从不招呼客人。来的都是常客,大都懂得规矩。大声下单,(菜单很小,只有牛肉面,担担面,大碗,小碗,担担面加辣,不加辣之分。)自己知道排的顺序大约在那,老板低着头下面,面好了就搁在锅边上,诸位客官自行依序取用。有的时候忙起来,连找钱都得客人自己来。生意好,搬到‘永康公园牛肉面’的现址。那应该是80年左右,有了店面,可是换了一个新的推车,就放在店门里。每天从下午五、六点开始,卖到把牛肉汤刮干为止,大概是十点,十点半。有的客人闻风而来,大刺刺地坐在那,等著跑堂的来侍候,久久吃不到面,经善心的常客指点迷津后,才晓得点面,付账的门道。虽被常客消遣一、二,还是甘之若饴,只因为-面,实在太好吃了。我看过有人西装革履,堆满了一脸笑容,用生硬的国语说:先生,我系香港来的,你的面很好“七”。也有三、两中年妇人,叽哩呱啦的下了计程车,一看就是刚下牌桌。一看到老板,立刻放低声音,用小学生的腔调谄媚著,我们是从内湖来的…。老板一概无言以对,不是说不出话来,是没话说。要说台北的牛肉面,可以美食称之,这是一家。现在许多台北的牛肉面,多半是老牌子,新口味。能从善如流,当然值得嘉许。但永康公园绝对是原始的美食等级。今天的店主是二手,顶来也快30年了。可贵的是口味不减当年。只是多了清炖,牛筋,和粉蒸,也没什么不好。忍不住告诉你,当年我和永康的老板交情不错,我站在那等面时,忙起来也帮他打打担担面的清汤。他告诉过我牛肉汤,加的是什么佐料。只是为了不侵及现在店主的权益,在此碍难透露。

既然用了‘美食’来形容‘永康’,就再提一家可以用得上美食二字的-‘老董’。老董的历史很久,很久。应该是民国五十年之谱,在成都路,昆明街口的廊沿下,每天早上卖的是早点档。记不太清楚,当时卖的好像是七块钱一碗。没有多久警察维持市容被赶进了,成都路的小黑巷里,接着就搬到昆明街上,经营了几十年。老董的menu不大,选择就是红烧,或咖喱,细粉,或面,加不加油豆腐。我想会点红烧的多半是生客人,或是反对咖喱的人。老董的咖喱牛肉基本是清炖路线。牛肉炖好,挂起风干。烫细粉时,将牛肉切薄片,加在油豆腐,细粉汤上,再加青蒜,不加葱。汤清,肉香,淡咖喱,加上油豆腐和细粉都是‘细致’型的食材,非常相称。青蒜和咖喱两样辛香,彼此对应,十分上口,令人留连。照例,桌上有酸菜和辣油。要好好享受,这碗香郁可人的清咖喱,可是有三个步骤。先享受两口只有青蒜香的纯咖喱汤,再加一点酸菜,品尝一下,青蒜,酸菜,和咖喱,这三国如何演义;最后,加上少许辣油,心里想过两个星期还得来。这么多年了,老董嘴里刁著根烟,切肉,下面,还跟客人点头致意的样子,像眼前。过了好多年,故人不再,惊觉咖喱味不似以往,细问是否换了咖喱。答说:没有。那是最后一次。现在,老董已经以集团身份出现。菜单也较往日豪华,丰富。祝福他们生意兴隆。只是,台北的,传统的,历史的,美食的‘咖喱牛肉油豆腐细粉’已成绝响。

历史的,传统的,台北的,美食的牛肉面只有两家,老董和永康。 http://blog.udn.com/benjaminshen/276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