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Seasurfer/关于繁简公版、地区标签的方针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最近各位维基人对于繁简公版以及地区标签的不同立场,是维基上长期以来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希望各位维基人投票表决。

本投票主持人[编辑]

本投票的基本规则[编辑]

参见wikipedia:投票
投票者必须在三大项目中表决,缺任何一项,该票将成为废票。

投票主题[编辑]

  • 决定是否设立繁体公版和简体公版。
  • 决定是否继续保存现有的地区用词转换功能。
  • 决定是否让繁简公版和地区转换功能同时存在。
  • 决定中文维基百科繁简问题,地区用词的长期政策。
  • 本投票页面的目的是投票,希望大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言论。
  • 欢迎您在投票后,发表一两句话的意见。

投票时间[编辑]

两个星期。

如何投票[编辑]

我们需要您在各项目中的决定。本投票有三大项目:

  • 我们需要您在繁体和简体公版的设立做出表决。
  • 我们也需要您在各地区词汇转换的存在做出表决。
  • 当你在以上两项作出表决后,请您再表决是否支持两项同时存在或是只有一方存在,如何存在?

例子1[编辑]

阿仁支持繁简公版的设立,所以在【赞同繁体和简体公版的设立】中投支持票。
阿仁支持地区词汇转换功能的继续的存在,所以在【赞同现有的地区标签】中投支持票。
基于以上的表决,所以阿仁基本上支持双系统的存在,因此必须在【赞同双系统】中投支持票。
只有在上述三项投票中进行表决的人的票才算数。

例子2[编辑]

阿仁支持繁简公版的设立,所以在【赞同繁体和简体公版的设立】中投支持票。
但是阿仁不支持地区词汇转换功能的继续的存在,所以在【废除现有的地区标签】中投反对票。
由于阿仁支持一项,反对另一项,所以阿仁必须在【反对双系统】的投票中,自行选择一项表决。
只有在上述三项投票中进行表决的人的票才算数。

各项讨论后的一些总结[编辑]

阿仁的看法[编辑]

我看了各位讨论后,对于繁简公版、地区标签的方针有以下的看法:

由于,繁体和简体都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而目前只有地区转换标签的模式下,很容易让人误解繁体或简体属于某某地区或国家。对于那些并不在乎使用任何地区词汇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困扰,因为在地区标签下,必须使用该地区的用词。因此有设立繁简公版的需求,而繁简公版只是在字体上做转换,词汇不受影响,也就说,任何一个地区的辞汇在公版页面都可以被使用,简单来说就是【不转换(繁体)】和【不转换(简体)】。

对于地区用词的转换,这样的技术,在维基百科上其实我们中文版已经领先。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功能会造成地区中心,并导致维基后退,我认为这样的现象并不存在,转换功能的存在只是为了协助读者阅读而已,从而推广维基百科,有些人则认为,此例一开,会有更多的地区标签,但是事实上,在中文世界里,被认可及有影响力的其实只有4个,即中国大陆人使用的标准普通话,香港和澳门人使用的标准书写中文,台湾人使用的标准国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人使用的标准华文。因此,更多标签的隐忧其实并不存在。

所以,

  • 不在乎使用任何词汇的维基人,繁简公版的设立可以解决此问题,这群人主要是海外华人,和一些支持使用繁体字的大陆人或支持使用简体字的台湾人。
  • 由于各地区的用词有时差异很大,甚至有时有不同的涵义,因此不少时候,也造成不同地区阅读者的困扰,这些困扰往往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争论,这群人主要是那些鲜少有机会接触其他地区的人,而地区转换功能的存在便是解决这问题的最佳方法,一来可以减少因用词不同而造成阅读困扰,也可以增进不同地区的维基人的相互理解。

恶龙的看法[编辑]

设立繁体公板(zh-hant)和简体公板(zh-hans)的其中一个理由是基于简单的原因,就是为一些不希望使用地区用语的维基人作基本的纯字词繁简转换,虽然繁简使用主要以大中华地区为主(中国大陆、港澳、台湾)为主,但一些地区用户未能适应现时的转换情况也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公板的设立对于未来繁简转换系统的升级亦有帮助,详见Wikipedia:关于改革字体、地区词转换功能的调查。同时,公板转换表更有利于未来能将繁简转换系统延伸到中文维基其他计划,如:中文维基词典(一些地区用语可能被定为多个词条,转换后可能出现问题)、中文维基文库中文维基语录(必须按照原文,故只能转换繁简,地区用词不能转换),以及粤语维基百科(只能转换繁简,因使用不同的词汇表)等。而且,将繁体公板和简体公板独立出来,可以更有效配合其他不同设计的转换表使用,贴合不同性质的网页以贴合用户需要,有利于整个wiki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存在多方面的利益。

地区用词方面一直方便了一众中文维基百科读者,尤其是在各地差异很大的外来语译名部分,主要包括:人物译名、地区译名、单位及一些技术词汇上。这与地域、政治与文化差异有着深切关系,就如不少动漫作品在台湾与香港有着不同的代理,但双方代理之间却没有协调出统一的译名制度,而依赖当地的音译、意译找出贴切的名称,故两地的译名时有差异。另一方面,台湾地区曾受日本统治、香港和澳门分别曾经是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及中国大陆一段时期的封禁政策亦使各地间的部分用语存在差异。但以上列举的都不是因为地域中心不文明所产生的问题,而是历史、地区差异等因素造成。

目前繁简转换技术仍遇到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很多时候却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关注。当初中文维基百科曾经几乎出现分裂为繁体版维基百科和简体版维基百科的严重情况,后来得到技术上的帮助才得以解决问题,避免了百科的一次分裂。这才有了今天十万条目的发展。我希望透过这次投票达到使大家认清日后的发展方向,故衷心希望大家表达自己的意见之余考虑一下上述的要素。要有一个完整的方向体制,中文维基百科才可全力向技术方面发展,努力去解决问题。

投票区[编辑]

繁简公版投票区[编辑]

赞同繁体和简体公版的设立[编辑]

反对繁体和简体公版的设立[编辑]

地区转换功能投票区[编辑]

赞同现有的地区标签[编辑]

废除现有的地区标签[编辑]

“繁简转换”和“地区词汇替换”双系统[编辑]

赞同双系统[编辑]

反对双系统[编辑]

两者都反对,只设【不转换】[编辑]

只保留繁体和简体之间转换功能[编辑]

只保留不同地区用词闲转换功能[编辑]

技术讨论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