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新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雾峰一新会,通称一新会,是一个由雾峰林家林攀龙等人创办于1932年的文化启蒙组织。

历史

[编辑]

1932年(昭和7年)2月,林攀龙从德国返回台湾,并回到家乡雾峰。同月24日,他在当地筹备发起成立文化启蒙组织。同年3月29日,林攀龙等人创立雾峰一新会,并由父亲林献堂主导会务;该组织以其家族成员与雾峰庄及其邻近居民为主要会员,又以提升农村文化为成立目的,其宗旨为“促进雾峰庄内之文化而广布清新之气于外,使渐即自治之精神,以期新台湾文化之建设”。

雾峰一新会会员及其会旗合影于会馆前,摄影于1932年11月9日;前排右二吕裕(林其贤妻)、右三杨桂莺(林春怀妻)、右四杨水心(林献堂妻)、右五林吴帖(林资彬妻)。 (照片由郭双富提供)

不久,一新会的会馆、会会歌纷纷开始建置,并将会址设于莱园林梅堂庭院。1932年11月,经组织干部决议,其会旗样式为底长三角形中有一红色心形,心形图案中又有一“一”字。

同时,一新会开始举办各项活动,如日曜讲座辩论会、读书会等文化活动,又如老人慰安会、儿童亲爱会、青年座谈会妇人茶话会社会活动,还有各种体育活动。

一新会创立初期参与者多为男性知识分子,又有许多成员为中台湾地方士绅。但是,在1935年的组织名簿中已可见10位女性干部,其中有吴素贞(又名吴帖,曾任社会部委员,兼任手工艺教学和演讲庶务等工作)、曾珠如(曾任社会部委员,林攀龙的妻子)、洪瑞兰(于1931年取得台中州产婆执照,1932年加入一新会,曾任卫生部委员,并举行过11次医疗卫生相关主题演讲)等人。后来,何秀眉(在前往日本进修返台后开设“秀眉洋裁研究室”,战后创办台中太阳堂饼店)也在加入一新会后教授会员西洋裁缝技巧,并担任学艺部委员。

除平日研习活动外,一新会也会定期举办成果展示会。[1]

1937年,在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后,其一切活动宣告休止。

战后,吴素贞及曾珠如等成员曾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2][3],会馆所在地则被雾峰林家转作台中县立雾峰初级中学校地,林攀龙成为该校首任校长[4]

组织

[编辑]

一新会以委员制运作,设有委员30位;初任会长林攀龙即由委员互选产生。委员会下设有调查、卫生、社会、学艺、体育、产业、庶务、财务等8个部会。同时,一新会又委请林献堂、蔡培火、林其贤等人担任顾问。另外,一新会也设有一新义塾,以教授汉文日文[2]

会歌

[编辑]
雾峰一新会会歌曲谱 (郭双富提供)

歌词

[编辑]

1.

    雾峰地土好 灌沃亦周到

    豪华非所重 重在气节高

    进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

    大树根底在 风雨扫不倒

2.

    庄内土地井 冥日在涌泉

    来源既然深 清新不变换

    愿咱众兄姐 仔细检点看

    生活若合理 亲像日上山

3.

    台湾美丽岛 天生好图画

    到处大城壁 因何总倾颓

    公事请关心 祖业免荒废

    结成倡日新 雾峰一新会[5]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霧峰一新會(1932-)-臺灣女人. women.nmth.gov.tw.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英语). 
  2. ^ 2.0 2.1 嶄露頭角--霧峰一新會中的臺灣女性社會參與. ndaip.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3. ^ 李毓岚. 林獻堂與婦女教育—以霧峰一新會為例 (PDF). 台湾学研究. 民国101年, (13期): 93-126 [2018-01-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6-23). 
  4. ^ 周婉窈. 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12-03-23. ISBN 9789570839555 (中文(台湾)). 
  5. ^ 李淑铃. 霧峰林家與「一新會」.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中华民国99年, (65)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 许雪姬,《雾峰一新会的成立及其意义》,《中台湾乡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