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是根據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歷史

[編輯]

上井岡山開闢根據地

[編輯]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後,工農革命軍在文家市會師,開會討論要不要繼續打長沙,最後決定為保存實力,應退居萍鄉。工農革命軍經「三灣改編」後,到了古城後,寧岡縣當地黨組織負責人龍超清、龍國恩等參加了「古城會議」。在寧岡古城,毛澤東會見了袁文才,充分肯定他的革命精神,並給袁100條槍。在當地黨組織的幫助下,工農革命軍爭取了井岡山上的王佐袁文才,得以進駐茅坪、茨坪,安置部隊傷病員,設立了留守處。秋收起義部隊並未立刻上山,而是兵分二路:一路由宛希先率領到湘東茶陵安仁一帶;一路由毛澤東率領,經酃縣十都,一直到汝城桂東水口鐫,打探南昌起義部隊的消息和調查能否在湖南立足。聽到南昌起義餘部在廣東東江失敗,湖南也無法立足之後,秋收起義部隊經黃坳,於10月23日到達荊竹山,在這一天,毛澤東決定把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在部隊出發上井岡山之前,毛澤東在荊竹山村前「雷打石」處向部隊講話,第一次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紀律」。[1]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中說:「整個羅霄山脈我們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較起來,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的中段,最利於我們的軍事割據。」 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實施「井岡山土地法」,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將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至1928年2月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

井岡山的冬天異常寒冷,為了解決部隊的冬衣、糧食和拓寬根據地的面積,1928年1月4日,毛澤東率領兩個營的兵力占領遂川縣城。部隊分散活動,出現了有的戰士借了老百姓的門板和稻草沒有主動歸還,在借來的許多同樣的門板中,又往往弄錯戶主,睡過的地方也沒打掃乾淨等。毛澤東於1928年1月25日在遂川縣城李家坪召開了工農革命軍全體指戰員大會,宣布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拉夫,請來夫子要給錢;不打人罵人」。[2]

1928年2月,袁文才、王佐兩部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二團。袁文才任團長,王佐任副團長,派何長工為團黨代表。宋任窮做宣傳幹事,後來任連的黨代表、營的黨代表。

朱毛會師

[編輯]

1927年12月,中央先後兩次寫信給朱德部隊,要求和毛澤東部「確實聯絡,共同計劃,發動群眾以這些武力造成割據的暴動局面,建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權」。朱德的部隊曾與毛澤東的部隊取得過聯繫,對井岡山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湘南暴動1928年3月底遭到失敗,在客觀上進一步堅定了朱德上井岡山的決心。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餘部與湘南起義農民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寧岡礱市會師湘南特委決定朱、毛兩部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指定朱德為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有槍四千多支。這時,朱德四十二歲,毛澤東三十四歲。於5月4日召開軍民大會,慶祝兩軍會師及紅四軍成立。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布第51號通告,在「建立紅軍問題」一節中明確規定:「為保障暴動的勝利與擴大暴動,建立紅軍已為目前的要務,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國暴動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據區域,便應當開始建立紅軍的工作」「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3]6月4日中央在給井岡山前委的指示信,也要求工農革命軍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

四次對井岡山根據地的進剿

[編輯]

從1928年1月中旬至6月,盤踞江西的滇軍朱培德四次「進剿」井岡山。前三次進剿總指揮是駐吉安的第31軍第27師師長楊如軒,第四次是第3軍第9師師長楊池生。紅軍先後在寧岡新城、遂川五斗江、永新草市垇、永新龍源口取得四次大捷,楊池生的第9師和楊如軒第27師全部擊潰。紅軍廣泛擴展井岡山根據地,「割據區域計有寧岡全縣,永新全縣,蓮花全縣,吉安一小部分,安福一小部分,遂川之北鄉,酃縣之東南鄉一部,橫直數百里」,面積達到7200平方公里,人口50多萬,井岡山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三次對井岡山根據地的會剿

[編輯]

第一次會剿

[編輯]

1928年6月底,湘贛兩省的王鈞第3軍、胡文斗第6軍、吳尚第8軍、金漢鼎第31軍共計14個團約定7月7日「會剿」井岡山。

1928年6月30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永新縣委聯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朱德、陳毅、宛希先王爾琢何挺穎朱雲卿譚震林陳正人等,以及永新縣委的劉真、劉作述、劉家賢、王懷賀敏學。湖南省委兩位巡視員—湘東特委委員袁德生醴陵縣委書記杜修經也參加了會議。會議開了一天一夜。白天研究分兵發動群眾、深入土地革命、擴大地方武裝等項工作。晚上專門討論了湖南省委的來信。毛澤東反對湖南省委特派員帶來的「冒進湘南」的指示。

7月4日,湘軍吳尚第8軍提前出動,進占寧岡礱市和新城,並向永新進犯。7月13日,紅4軍第28、第29兩團攻克酃縣,湘軍聞訊撤回茶陵。第29團團長胡少海、黨代表龔楚決定乘勢開往湘南。湖南省委特派員杜修經也表示支持。7月15日,紅28團、29團聯席會議在沔渡張家祠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朱德、陳毅、王爾琢、杜修經、何長工、龔楚、胡少海和各營、連黨代表、營長、連長及各連士兵委員會的黨員負責人等100餘人。林彪以二十八團一營營長的身份參加了會議。大會執行主席龔楚。第二天下午,80多人舉了手以超過半數通過了回湘南的決定。湖南省委特派員杜修經鑑於毛澤東在永新指揮作戰不能隨軍南下湘南,指定陳毅代理紅四軍前委書記。7月17日,南下部隊到達酃縣水口,茶陵縣委書記江華送來了毛澤東長達3頁的親筆信,要求朱德、陳毅、杜修經必須按永新聯席會議的決定,將部隊帶回永新。江華還傳達了毛澤東的再三囑咐:湘南敵人太強大,千萬不可以去,否則必敗無疑。

贛軍王鈞第7師、金漢鼎部第12師5個團和胡文斗第6軍6個團進占永新,毛澤東指揮紅4軍第31團和永新數萬群眾,以四方游擊的方式,晝夜襲擾敵人,將敵軍11個團圍困在永新城及其周邊30里內達25天之久,此即「永新困敵」。後來贛軍聽說紅軍主力已去湘南並徹底失敗(八月失敗),遂大舉反攻進占蓮花、寧岡。後贛軍發生內訌,第6軍6個團退去並與第3軍戰於樟樹,留下金漢鼎部5個團退回永新城內。至此,第一次「會剿」結束。

第二次會剿

[編輯]

1928年7月下旬,國民黨軍乘紅4軍主力在湘南,對井岡山發起第二次「會剿」。7月30日晨,湘軍吳尚第8軍3個團由酃縣出發,在贛軍王鈞由第3軍縮編而成的第7師一部策應下,向井岡山的門戶黃洋界哨口發起進攻。紅軍第31團第1營2個連憑險據守。下午4時許,紅軍將第28團留在茨坪修復的1門迫擊炮抬來,向敵人發了3發炮彈,第三發剛好落在敵軍指揮所附近,湘軍誤以為紅4軍主力回山,連夜撤回酃縣。贛軍聞訊後,停止策應湘軍的行動。黃洋界保衛戰勝利,此即「黃洋界上炮聲隆」。

8月中旬,毛澤東率第31團第3營去桂東迎接28團。8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率紅4軍主力在桂東擊退湘軍第3師的進攻,9月8日,回到井岡山南麓的黃坳。9月13日,紅4軍第28團和第31團第3營對遂川獨立第7師劉士毅部的5個營發起突襲,敵軍一部被殲,大部逃跑。10月1日,紅4軍在新城附近垇頭隴設伏,消滅敵第14旅第27團一個營,進占新城。10月13日紅4軍向遂川發起進攻,守城敵獨立第7師棄城而逃。11月9日,紅4軍對新城之敵第14旅第27團發起進攻,重創該敵於龍源口,次日進占永新。敵軍調第35旅一部反撲,紅4軍主動撤出永新。從1928年9月上旬至11月,紅軍利用根據地內的有利條件,連打4仗,共俘國民黨軍營長以下約500人,恢復了根據地的大部地區,扭轉了「八月失敗」的被動局面。至此,第二次反「會剿」結束。

第三次會剿

[編輯]

蔣介石撤換朱培德,委任湖南省主席何鍵為「湘贛兩省剿匪代總指揮」,金漢鼎(第31軍縮編為第12師)為副總指揮,策劃湘贛兩省集中6個旅18個團兩萬多人分兵5路,向井岡山發動第三次「會剿」。

  • 第一路 遂川
  • 第二路
  • 第三路
  • 第四路
  • 第五路 資興

紅軍只有28團(八一起義部隊)、30團(紅五軍)、31團(秋收起義部隊)、32團(王袁部隊)。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到達寧岡縣新城,同紅四軍會師。前委、湘贛邊界特委、四軍與五軍軍委在寧岡開了聯席會議,決定四軍出發游擊,五軍防守井岡山以資休息和訓練。1929年1月初第三次會剿開始。1929年1月4日,由前委召集「柏路會議」開了四天聯席會議。1929年1月14日,由紅五軍改編的紅四軍第三十團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共計正規紅軍1300多人,1800多支槍留守井岡山,統歸彭德懷、滕代遠指揮;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三千六百餘人撤離湘贛邊界,出擊贛南,其目的:

  1. 吸引進行"會剿"之敵軍的注意力,減輕對井岡山的軍事壓力;
  2. 改善部隊的供給,解決根據地內日趨嚴重的經濟問題。

紅五軍黨代表滕代遠1929年1月12日給湖南省委的報告稱:當時計劃"一部衝破敵人之包圍外,反身向敵之後路打來擊潰敵人,一部防守井岡山,鞏固邊區的政權,發展和深入擴大邊界黨及民眾一切的工作。"湘贛邊界特委代理書記楊開明1929年春天在上海給中央的報告中稱:紅四軍出發贛南的原因"第一是經濟問題的解決","再則為應付此次湘贛敵軍第三次的會剿"。紅五軍軍長彭德懷在《往事回憶》中稱:"在當時,湘贛兩省反動軍隊向井岡山區'會剿'形勢已經形成。我紅四軍物質又極為困難(油、鹽、藥物、特別冬衣),紅四軍只有離開井岡山向外地發展,否則沒有其他較好辦法克服困難和搞亂敵人的'會剿'部署。"

「會剿」軍以進到遂川資興的第1路、第5路共2個旅和駐贛州的第15旅等3個旅追擊紅4軍主力,其餘第2路、第3路、第4路3個旅繼續向井岡山根據地進攻。紅五軍軍委和邊界特委1929年1月中旬聯席會議制訂的「在軍事方面,五井如被敵人攻破,五軍衝出五井取道敵人薄弱的地方往贛南與四軍取聯絡」的方案[4]。1929年1月26日,「會剿」軍以優勢兵力對黃洋界、八面山、桐木嶺三大哨口發起猛攻,紅軍分兵把守,與敵人硬拼,激戰4個晝夜,到了30日,黃洋界、八面山相繼失守,根據地被占領。為了保存力量,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突圍,在贛南數縣取得了多次軍事鬥爭的勝利,先後攻克了於都、安遠、瑞金等縣。紅4軍第32團和紅5軍一部轉入深山開展游擊。到2月底,蔣桂戰爭已揭開序幕,進攻井岡山的國民黨軍大部撤走。1929年2月,宛希先以特委常委和巡視員的身分,牽頭召開了寧岡、永新、茶陵三縣縣委聯席會議,重新恢復了特委,繼續領導邊界軍民的對敵鬥爭。在3月恢復了小塊紅色政權。紅五軍受紅四軍前委之命1929年4月底返回湘贛邊界後,堅持游擊戰爭。

著作

[編輯]

毛澤東在1928年十月、十一月先後寫成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重要著作對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和政治鬥爭經驗予以總結。

紅旗到底能打多久」這種思潮在井岡山歷史上有五次。

  1. 1927年冬,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1000餘人700條槍上井岡山,很多人對革命持悲觀情緒,他們在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有不少人逃跑、叛變,包括戰士、連排長、團長,還有師長余灑度。
  2. 1928年3月,「左」傾盲動主義排斥毛澤東的意見,讓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離開井岡山開赴湘南進行年關暴動,結果年關暴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時遭受失敗,這時又有許多人對革命缺乏信心,提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3. 1928年8月,因為中共湖南省委的錯誤指導,紅軍二十八、二十九團冒進湘南,敵人趁機進攻井岡山,導致井岡山的八月失敗,不少人又重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4. 1928年冬,湘贛敵軍調動重兵圍攻井岡山,井岡山上糧食艱難,軍民以紅米、南瓜、野菜充飢,而且身穿茅草、稻草禦寒,軍長朱德都要帶頭下山挑糧,一些人又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5. 1929年春,湘贛敵軍重兵第三次「會剿」井岡山,有人又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結局

[編輯]

1929年,朱德、毛澤東率紅軍主力離開井岡山。紅四軍主力剛離開湘贛邊界時,開始只是考慮到贛南去,還沒有入閩的想法。後來部隊抵達吉安縣東固時,得知井岡山已失守,返回那裡已失去意義,同時又了解到閩西的詳細情況,遂決定利用閩西的有利條件,到那裡開展游擊活動。之後擴大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

1929年1月以後,湘贛邊界特委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高機關。宛希先是惟一的外籍幹部,為土、客籍雙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是袁、王在邊界特委內惟一的依靠。1929年5月,重新選舉的特委里,鄧乾元朱昌偕先後任書記;副書記、常委、執行委員幾乎都是土籍人士。1929年5月至8月,湘贛邊特委書記鄧乾元在《湘贛邊界工作報告》把袁、王當成不可救藥的「匪首」,把邊界的政權當作與土匪合作的聯合政權。1930年初,王、袁活捉了茶陵靖衛團團長羅克紹,還俘獲了20多個造槍工人和部分造槍機器。在沒有請示特委的情況下,王、袁決定勸降羅克紹,計劃用他們辦一個兵工廠,但邊界特委認定是袁、王與敵勾結。中央巡視員彭清泉來到了邊界,帶來了中共六大對土匪處置的教條。邊界特委冒用毛澤東的名義,給王、袁修書一封,約王佐、袁文才率部於2月22日在永新縣城合編,然後配合紅五軍共同攻打吉安。派出特委負責人朱昌偕、王懷等人,前往彭德懷紅五軍軍部,對彭德懷說「袁文才、王佐要叛變」等。彭德懷派張純清率紅五軍第四縱隊300餘人隨朱昌偕趕往永新縣城;邊界特委又將寧岡、茶陵、遂川等五縣赤衛隊調往永新縣城。1930年2月,遠在湖南茶陵的區委書記宛希先收到湘贛邊界特委的緊急通知,令他火速趕回,會同袁、王所部與各縣赤衛隊進攻永新縣城。宛希先立即率部趕回,在永新縣大灣村,特委指斥他不服調度,貽誤戰機,綁起關押。當夜宛希先逃走,特委動員千餘人搜山,天亮時分,宛希先被發現,被推進一孔窖中亂槍射殺。

1930年2月24日,湘贛邊界特委(剛剛改稱贛西南特委西路行委)聯合紅五軍,在永新縣城殺害了袁文才與王佐及其所部幹部40餘人,收編了其部隊。此時袁、王掌控的紅三十二團,擁有1000餘兵員,700餘支槍,還有一座兵工廠。3月初,袁文才的部下謝角銘、謝益謀、陳次謀、曾李生牽頭,聯名客籍黨員幹部劉克憂、朱開卷等16人,寫信給彭德懷並轉贛西南特委和贛西南軍委、贛西南各路行委各黨部,希望上級能主持公道,為袁王等人的妄殺作出嚴正處理。認為特委「設此圈套」,將「袁、王等包圍處死」,「殊令人犀疑滿腹,切齒痛心」,是「不正確之執行」。信中懇請地表示「舍共產而無他從」,「若得奉命,自當然加培(倍)工作」,「期待上級之明了我們苦衷也」。

袁王所部在井岡山上的餘部,分別在袁的妻叔謝角銘和王的兄長王雲龍帶領下,於1930年3月底反水,「電告反赤」。4月上旬,寧(岡)遂(川)邊防保衛團在茅坪成立,謝角銘為團總,王雲龍副之。保衛團以袁王舊部為主,又招收了200餘名團丁,加上國民黨吉安駐軍撥來的一批槍彈,使保衛團擴充到700多人槍,實力與以前的紅32團相差無幾。保衛團盤踞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山區,在客籍民眾中實行軍事化控制,掌控了井岡山區域的客籍民眾。此後,紅軍數次進攻井岡山都未能成功:

  1. 1930年4月,紅五軍第三縱隊在黨代表劉作述帶領下,率第四大隊李聚奎部進山清剿。
  2. 1930年3月18日,湘贛邊界紅色警衛連在新城成立。1930年5月底,紅色警衛連在石口擴編為紅軍獨立第八營,以小江山、棋子石為駐紮營地,不斷地出山打擊井岡山境內的敵人。1931年11月6日,紅八營1連連長劉自成在陰陽山的一個小村莊伏擊,擊斃了謝角銘,全殲保衛團的1個排。保衛團由王雲龍繼任團總。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紅八營與保衛團戰鬥交手幾十次。紅軍始終無法在茅坪、大隴及大小五井山區立足腳。
  3. 1933年農曆8月中旬,湘贛邊主力紅軍第十七師猛撲大隴,殲滅王東原部1個營。擊斃敵營長龍震、寧岡縣靖衛團團總林萃華,攻到了黃洋界的腳下。駐於礱市的敵十五師出動4個營救援,雙方在葛田展開激戰,各自死傷數百人。是月下旬,紅十七師從新城再度向茅坪進擊,事先獲悉情報的敵第十五師在赤坑的山沖設伏以待,使紅十七師遭受較大的損失,只得回兵新城退到永新。
  4. 1934年8月,紅六軍團準備開始長征,派遣紅軍獨立四團在團長張通,政委劉亞球、政治部主任張平化帶領下偵察通過井岡山的道路。最後無功而返。

直至1949年8月,第四野戰軍第48軍南下江西解放了井岡山。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陳士榘:《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由來》
  2. ^ 時任遂川縣委書記陳正人,在《毛澤東同志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中回憶說:「1928年1月,我在遂川城已經聽到六項注意了……那時也聽到三大紀律。主席很強調六項注意,部隊每到一地,都要嚴格檢查六項注意的執行情況。六項注意的每句話,都是老百姓的話,非常通俗、易懂。」
  3. ^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4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233頁。
  4. ^ 《湘贛邊特委給江西省委並轉湖南省委的綜合報告》,1929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