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
伴娘(bridesmaid or maid of honor),也稱為女儐相、姊妹團、送嫁妹、伴姑[1][2],是婚禮中負責作為新娘隨從的人,一般會是新娘的好朋友或是姊妹,而且通常會是適婚年齡的未婚女性,但部份文化中也有由已婚女性擔任。有時伴娘一詞專指眾女儐相之首。若是年齡明顯小於適婚年齡的伴娘,會稱為小伴娘。值得注意的是,伴娘指的是陪伴新娘的人,所以不一定是女性。英語中男性伴娘稱為Bridesman。[3]男性伴娘通常西裝或領帶會和伴郎不同,以示區分。
伴娘可能不只一個,在以往,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會有隨從,隨從的人數可以展現家庭的社會地位,因此許多的伴娘可表示家庭的社會地位及財富。現代的婚禮中伴娘的數量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新娘的喜好,家族的人數,也會和新郎計劃安排幾位伴郎有關。
在婚禮中,對應伴娘的男性角色是伴郎,在英式英文中稱為接待者,但在美國,伴郎的角色已和帶領客人入座的接待者有很大的差異,多半會由不同的人來擔任。
在東亞古代,伴娘又稱為媵、婦從者,閩南語又稱隨嫁嫻,一般是年輕未婚女性,有時由新娘的侍女、妹妹、較年幼的女性同輩親戚或女性晚輩擔任,會跟隨新娘出門至男家,並在婚禮中代表女家負責進行部份禮儀。但也有少數地區會有與新娘同輩的已婚女性擔任伴娘,如北京把未婚伴娘稱為伴姑,已婚伴娘稱為伴嫂[4]。如伴娘為新娘侍女,有些在婚禮結束後還會作為陪嫁丫鬟一直留在男家侍候新娘,甚至被男方納為妾。在以往的挪威及維多利亞英國時代,伴娘不是適婚年齡的女性,而是讓小女孩擔任,其工作是在婚禮進行中撒花瓣,以及幫新人拍照,不過現代的英語國家,撒花瓣的工作會已改由花女擔任。在美國,只有伴郎及伴娘是結婚執照的合法見證人。
工作
[編輯]伴娘的工作會隨文化而不同,在西方社會,真正需要伴娘作的工作其實不多,不過多半的伴娘都額外的付出了許多[5]。最基本的是,伴娘需要在婚禮當天參加婚禮,並且協助新娘。
在傳統中式婚禮中,伴娘會在新郎親迎時攔門,要求新郎做出指定要求,例如要求新郎賦催妝詩、向新郎索取指定金額的「開門紅包」,甚至要求新郎做出一些高難度或令人難堪的動作,才讓他進女家門接新娘出門。在拜堂至同牢禮時,伴娘要負責鋪席、侍候新人飲酒進食、為新人盥洗更衣等工作。有時在婚宴上,伴娘要為新娘擋酒。此外,伴娘還會在鬧房時帶動氣氛。現代華人婚禮中,伴娘有時兼顧傳統上由喜娘負責的工作,例如在新娘出門時為新娘撐傘,在新人拜見長輩負責遞茶、講吉祥語等。在中國大陸,有些地區存在鬧洞房時鬧伴娘的風氣,調戲、非禮甚至性侵伴娘[6],甚至可能會以 女性性工作者擔任伴娘[7]。
歐洲或美國一般會希望伴娘協助規劃婚宴,現代的西方婚禮中,伴娘多半會參與一些婚禮相關活動,像新娘婚前派對或單身女郎派對,不過這些都是選擇性的活動,依照禮儀專家Judith Martin的論點:「和一般認知的不同,伴娘沒有義務去款待新娘,或是穿一些她們無法負擔的衣服。」[8]若新娘當地的習俗是會有一個伴娘的午宴,主人是新娘,因此規劃及費用都是由新娘支出。[9]小伴娘除了參與婚禮外,一般不需要負責其他的工作。
在西方,伴娘的工作及費用會由新娘及伴娘討論後決定,有許多不同的方式。華人婚禮中伴娘的服裝會由新人或主婚人提供,但現代西方的伴娘服裝及旅行支出並非由新娘的家中支付,有時甚至需要支付結婚前相關派對的費用,因此一般會贈送伴娘禮物,謝謝她們願意擔任伴娘的角色,並且在經濟上的付出。多半受邀擔任伴娘的人也會先問需要付出的時間及金錢,再決定是否要接受,若需付出的時間或金錢可能比自己可以付出的要多,會拒絶擔任伴娘的邀請[10]。在一些美國婚禮中,伴娘可能需要支付美金1,700元其至更多,其中主要開支是旅遊結婚(到一特定旅遊風景區舉行的婚禮)的旅遊費用,以及婚前派對的費用[10]。
起源及歷史
[編輯]東亞
[編輯]東亞漢字文化圈傳統婚禮受中國影響,而中國傳統婚禮以周禮為本,據《儀禮·士昏禮》載,新娘出嫁時會有隨從,稱為媵,在婚禮中代表女家和輔助新娘,如鋪席,之後會與伴郎交換職責,輔助新郎,至婚禮結束。
西方
[編輯]一般認為西方伴娘的歷史起源於羅馬法,為了要打敗惡靈(當時相信在婚禮時會有惡靈出現),需要有十個見證人,穿著和新人完全一様,讓惡靈不清楚誰要結婚。一直到十九世紀的英國,仍然相信惡意的許願可以帶來詛咒,玷污婚禮。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照片中,新郎和新娘在新婚宴會中常常穿著和其他人相近的服裝[來源請求]。
有些人認為舊約聖經中雅各的兩個妻子利亞及拉結才是伴娘的起源,她們在結婚時都帶了她們的侍女(創世紀29:24, 46:18),但她們所帶的是隨嫁的女傭,主人婚後仍會服侍主人,和伴娘的意義有所不同。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清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越中故事:娶新婦,必選處女迎之,號曰『伴姑』。」
- ^ 台州結婚習俗,你知多少?. 阿圖姆. 2015-10-31 [2016-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0) (繁體中文).
- ^ bridesman - Wikitionary. [2021-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0).
- ^ 責任編輯: 蘇向東. 舊京婚俗. 中國網. 2009-03-11 [2016-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0) (繁體中文).
- ^ Martin, Judith. Miss Manners' Guide to Excruciatingly Correct Behavior, Freshly Updated. Kamen, Gloria.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5: 383. ISBN 0-393-05874-3.
[I]n polite society...the bridesmaids' only duties are to make a special fuss over the bride by gathering around her at the wedding and, in the weeks before, by pretending to be interested in all the wedding details. It is also nice, but not obligatory, for them to plan a girlishly informal gathering—a luncheon or shower—for her beforehand.
- ^ 作者:唐河. 河南婚俗第一案 被辱伴娘向陋习宣战. 中國警察網,摘自2006年第10期《打工》.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1) (簡體中文).
- ^ 何勇海. “小姐当伴娘”让谁蒙羞?. 騰訊網,來源:瀋陽今報. 2005-09-16 [2016-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7) (簡體中文).
- ^ Martin, Judith. Miss Manners on weddings.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1999: 136–137. ISBN 0-609-60431-7.
- ^ Post, Emily. Etiquette in Society, in Business, in Politics and at Home'. Funk & Wagnalls Company. 1922: 335–337.
- ^ 10.0 10.1 Steinberg, Stephanie. 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be a bridesmaid?. CNN. 28 June 2011 [2015-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