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帝國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反帝國主義嚴格而言是指反對任何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形式的運動,而廣義上也反對侵略戰爭,尤其是對擁有不同文化,且非鄰近國家之間的侵犯。起源於19世紀後期與20世紀初期對於歐洲勢力擴張的反抗。是20世紀亞洲非洲國家逐漸脫離殖民統治時所盛行的政治思想之一。而較為晚近的當代,全球化也被部分的反帝國主義者看作是一種帝國主義,進而成為反帝國主義的主要反抗對象,導致反全球化運動誕生。除此之外,當代的一些軍事衝突也是反帝國主義者的抗爭目標。

歷史[編輯]

作為一種自發的政治運動,反帝國主義源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早期的歐洲,為表達對當時歐洲殖民帝國的勢力不停擴張的不滿。有趣的是,反帝國主義運動正由於殖民大國如英、法兩國因二戰導致國力衰弱,難以維持其殖民帝國遂鼓勵殖民地獨立,以及共產主義陣營的背後支持而將反帝國主義運動推上高潮。在二十世紀中期之後民族解放運動在世界上已經成形,這些民主解放運動和他們的反帝國主義的主張推動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世界反殖民的進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亞洲和非洲擺脫西方殖民統治而獨立的歷程。如中國的五四運動,安哥拉獨立運動,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菲律賓獨立運動。

在那之後不久,現代全球化進程的開始,許多原反帝國主義者認為這將是帝國主義的新的表現形式,即後殖民主義。只不過與以前殖民帝國用武力征服相比,現在已開發國家利用和平方式的強大經濟實力侵蝕並壓製發展中國家,掠奪廉價原料及勞動力,並向該些國家傾銷商品,打壓工業發展,扶持買辦政權。以達到經濟殖民的目的,如法國對西非和中非,俄羅斯對中亞,美國對美洲等國,中國對東南亞等國的經濟殖民行動。因此,反帝國主義者開始將視線集中到反全球化的運動,而當代反全球化運動中的參與者有不少帶有反帝國主義的影子。

參考文獻[編輯]

  • Griffiths, M. and O'Callaghan, T. 2004.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Key Concepts" Routledge
  • Heywood, C. 2004. "Politic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延伸閱讀[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