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綠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綠雲 (英語:Irene Chou,1924年1月31日—2011年7月1日)是香港新水墨運動中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家之一。作為香港新水墨運動的領軍人物,她走在將傳統水墨畫引進當代藝術領域的前沿。她在水墨畫創作取得的成就有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影響,使現代水墨畫引進國際畫壇。[1]

早期生活[編輯]

周綠雲出生於上海,在聖約翰大學修讀經濟學[2]。 1945年大學畢業後,她在上海的《和平日報》任記者[3],後移居台灣台北,並於1949年移居香港。出生上海書香門第,媽媽是職業書法家,教授幼年的周綠雲繪畫[4]。 1954年,周綠雲隨嶺南畫派著名畫家趙少昂研習傳統中國畫。她早年的傳統山水和花鳥畫基本功紮實,氣韻鮮活。她長年修鍊氣功,而所做繪畫與日常修煉正可互相印證[5]。 她早年受到色彩明快的中國戲曲人物風俗畫之影響。多年學習書法的經歷也使其保留中國書畫筆墨的意趣,而石鼓文對她的影響尤其深遠。 儘管早年接受傳統中國畫之山水和花鳥畫訓練,她逐漸銳意求新,畫風漸離嶺南派風格影響,開始嘗試不同的技法、顏料和新的視覺元素[6]

成名[編輯]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周綠雲開始接觸抽象表現主義。受導師兼藝術同行呂壽琨和早前的嶺南畫派風格所提倡的前衛的藝術理論和水墨畫作品的啟發下,她廣泛嘗試以不同的技巧實驗創作,使用多種顏料作畫,包括油彩、丙烯、水彩等。Kathy Zhang認為,呂壽琨的許多學生受其影響,致力於在創作中結合西方藝術和中國藝術[1]。 七十年代,周綠雲的繪畫中可見其探索「潑墨」、「層墨」、「點墨」等皴法筆墨技巧。而她的激霰皴尤為著名,具有代表性,常見於其抽象畫中,可以代表八十年代香港新水墨風格的突出成就。通過繪畫,她試圖將西方藝術和中國畫的元素交融並包,同時向傳統的中國藝術致敬[2]。 她還曾代表香港參與聯合國婦女解放活動[4]。、

風格轉變[編輯]

1975年和1978年,周綠雲的導師呂壽琨和丈夫相繼去世,此後她的畫風大變。親人離開的創傷給了她巨大的創作的能量,畫風轉向大膽和自如。從這段時期的作品可見,抽象表現主義、新儒學和佛道思想都影響她的創作[1]。 她八十年代的作品展現表香港新水墨運動所推崇的風格,結合不同的獨特筆墨技法。如其自創的繪畫技法「激霰皴」——以繁密短小的筆觸,營造輕快而猛烈的潵濺效果;還包括其七十年代後期自創的「重墨畫」風格。她在薄薄的宣紙的紙面和紙背以墨渲染若干次,細心地層積創造墨色的層次和厚度,直至濃黑而柔和的重墨聚集呈現在畫面[2]。 八十年代時期,她多次獲獎,成為香港藝術界的重要人物。

67歲時周綠雲因為中風,導致其曾經出現危害生命的跡象。在康復治療後她移居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以更接近其兒子的居所。此後的十年裡,她時常在深邃的背景下描繪對重生景象的想像[1]。 在此後的藝術生涯,她除了研習佛教外還對原住民藝術產生興趣。畫面多深邃暗沉,她表示自己並不像其他藝術家那樣抗拒使用黑色,而黑色是她個體的一部分[2]。 在21世紀初期,她的畫作引入更多對比色,變得更鮮亮。周綠雲在布里斯班去世,享年87歲[4]

她的作品被不同的藝術及博物館收藏,當中包括了大英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1.3 存档副本. [202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5). 
  2. ^ 2.0 2.1 2.2 2.3 Archived copy. [2011-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3. ^ 香港新水墨運動重要畫家周綠雲 個展追溯藝術軌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早報.
  4. ^ 4.0 4.1 4.2 The Universe is My Mind - Irene Chou (宇宙便是吾心 - 周綠雲), Hong Kong (香港): Hanart TZ Gallery (漢雅軒), 2000.
  5. ^ Paintings by Irene Chou (周綠雲畫展), Catalogue, Hanart 2 Gallery, Hong Kong (香港): Hanart 2 Gallery (漢雅軒), 1989.
  6. ^ Tradition to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 in 20th-century China.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8. ISBN 978-988-190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