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布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布多
Quibdó
城鎮英語Municipalities of Colombia
基布多航拍圖
基布多航拍圖
基布多旗幟
旗幟
基布多官方圖章
圖章
基布多在喬科省的位置
基布多在喬科省的位置
基布多在哥倫比亞的位置
基布多
基布多
基布多在哥倫比亞的位置
坐標:5°41′32″N 76°39′29″W / 5.69222°N 76.65806°W / 5.69222; -76.65806座標5°41′32″N 76°39′29″W / 5.69222°N 76.65806°W / 5.69222; -76.65806
國家 哥倫比亞
地區太平洋地區英語Pacific/Chocó natural region
喬科省
成立1648年
政府
 • 市長Martín Sánchez Valencia (保守黨,2020-2023)
面積
 • 總計3,337.5 平方公里(1,288.6 平方英里)
海拔43 公尺(141 英尺)
人口(2020年)
 • 總計130,825[1]
 • 密度39.2人/平方公里(102人/平方英里)
時區哥倫比亞標準時間(UTC−05:00
電話區號57+4
網站Official website(西班牙文)

基布多(西班牙語:Quibdó)是哥倫比亞的城市,位於該國西北部,是喬科省的首府,距離首都波哥大578公里,面積3,33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米,每年平均降雨量8,130毫米,雨量是世界前列,2020年人口130,825人,主要是非洲裔哥倫比亞人英語Afro-Colombians桑博人[2]

歷史[編輯]

史前時代,喬科雨林和山脈構成了分隔美索美洲安第斯文明的主要屏障。高降雨量和極端潮濕的氣候沒有吸引西班牙殖民者。恩貝拉印第安人英語Emberá people於1648年把他們的大部分領土割讓給西班牙方濟各會。隨後敵對部落對殖民地哨所的襲擊阻止了定居的努力。六年後,西班牙人再次開始在該地區殖民,最終建立了一些木材營地和種植園,他們在那裡用被奴役的非洲人作為工人。[3]

直到十九世紀,人們開始有興趣在大西洋太平洋之間尋找一條航線,以避免繞遠路經過麥哲倫海峽,喬科地區才再次成為歐洲殖民大國的重要興趣所在,探險家亞歷山大·馮·洪堡認為,阿特拉托河的河谷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佳可能性;然而,它最終被擱置,取而代之的是巴拿馬運河。同時,關於利用喬科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研究也正在進行,在阿特拉托河谷發現了黃金鉑金,這確保了基布多的發展和成為該地區主要城鎮的地位。[4]

這一時期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自由黑人英語Free Negro遷移到喬科;他們主要從事輪耕,以應對極端潮濕氣候帶來的極端瀝濾英語Leaching (agriculture)。他們還捕魚以及收穫森林產品。[5]

曼努埃爾·馬里亞·帕茲英語Manuel María Paz1853年創作的水彩畫記錄了兩個梅斯蒂索人或歐洲人與一個非裔哥倫比亞街頭小販的交往,另一幅畫描繪了非裔哥倫比亞人和歐洲女性在城市廣場上的著裝。[6][7]

非裔哥倫比亞人直到1950年代才通過崎嶇的騾子小道與麥德林等高原城市建立了貿易關係[8]。人口增長和該地區自然資源價值下降的綜合作用逐漸導致該地區,尤其是基布多的經濟衰退。

氣候[編輯]

基布多擁有極度潮濕多雲的熱帶雨林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Af),沒有明顯的季節。它是南美洲降雨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全球其規模或更大的城市中降雨量最多的。賴比瑞亞最大的潮濕城市蒙羅維亞的年降雨量比基布多少3050毫米。這種極端降雨的發生是因為城市東部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熱帶輻合帶驅動的西風。全年,在南美洲西海岸附近的秘魯寒流作用下,這些風仍然集中在該大陸北部的基布多所在經度。其結果是來自熱帶輻合帶的極不穩定上升的空氣不斷地被強迫上升到喬科平原上空;當它冷卻時,大量的濕氣隨著降雨而沉澱。更重要的是,由於該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生物泵現象導致喬科低空急流英語Low level jet,這是另一個將大氣濕度從太平洋帶到哥倫比亞安第斯山脈的重要因素。[9]

基布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36.5
(97.7)
35.0
(95.0)
35.5
(95.9)
37.0
(98.6)
35.0
(95.0)
38.0
(100.4)
36.8
(98.2)
35.5
(95.9)
35.0
(95.0)
34.9
(94.8)
35.5
(95.9)
34.7
(94.5)
38.0
(100.4)
平均高溫 °C(°F) 30.1
(86.2)
30.2
(86.4)
30.4
(86.7)
30.8
(87.4)
31.0
(87.8)
31.2
(88.2)
31.1
(88.0)
31.0
(87.8)
30.7
(87.3)
30.4
(86.7)
30.2
(86.4)
29.6
(85.3)
30.6
(87.1)
日均氣溫 °C(°F) 26.2
(79.2)
26.4
(79.5)
26.6
(79.9)
26.6
(79.9)
26.7
(80.1)
26.6
(79.9)
26.6
(79.9)
26.4
(79.5)
26.2
(79.2)
26.0
(78.8)
26.0
(78.8)
26.0
(78.8)
26.4
(79.5)
平均低溫 °C(°F) 23.0
(73.4)
23.1
(73.6)
23.2
(73.8)
23.4
(74.1)
23.2
(73.8)
23.0
(73.4)
22.8
(73.0)
22.9
(73.2)
22.8
(73.0)
22.7
(72.9)
22.8
(73.0)
23.0
(73.4)
23.0
(73.4)
歷史最低溫 °C(°F) 19.0
(66.2)
21.0
(69.8)
20.8
(69.4)
20.0
(68.0)
20.0
(68.0)
19.0
(66.2)
19.8
(67.6)
19.6
(67.3)
20.0
(68.0)
18.0
(64.4)
20.0
(68.0)
20.0
(68.0)
18.0
(64.4)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544.9
(21.45)
500.7
(19.71)
554.5
(21.83)
707.2
(27.84)
722.4
(28.44)
728.1
(28.67)
804.6
(31.68)
865.8
(34.09)
707.1
(27.84)
606.3
(23.87)
683.1
(26.89)
631.8
(24.87)
8,056.5
(317.18)
平均降雨天數 26 23 25 27 28 27 28 28 28 28 27 28 323
平均相對濕度(%) 88 86 86 88 87 87 86 87 87 88 88 89 87
月均日照時數 90 85 86 90 115 117 138 136 116 118 115 88 1,294
資料來源:Parámetros climáticos IDEAM[10]

經濟[編輯]

基布多的經濟主要包括採礦業農業。採礦主要在拉特羅耶(La Troje)、圖圖嫩多、伊約(Iyó)、塔南多(Tanando)和瓜亞瓦爾(Guayabal)等鄉鎮以傳統的方式進行,部分以現代的工業方式進行。農業以大蕉木薯香蕉和該地區一些典型的果樹為基礎,如博羅霍英語Alibertia patinoi桃椰子菠蘿腰果梨英語CashewCashew apple金星果奎東茄等。[11]

人口統計[編輯]

種族構成[編輯]

基布多種族構成
非裔哥倫比亞人
87.5%
梅斯蒂索人、白人
10.2%
印第安人
2.3%

基布多的主要人口群體是非裔哥倫比亞人英語Afro-Colombians,其次是來自內陸的白人英語White Colombians梅斯蒂索人英語Mestizo Colombians,主要來自派薩地區英語Paisa (region),以及印第安人英語Indigenous peoples in Colombia恩貝拉人英語Emberá people沃納納人西班牙語Waunana。 根據國家統計局英語N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Colombia)提供的2005年人口普查數據,該市的人口構成是非裔占87.5%,梅斯蒂索人和白人占10.2%,印第安人占2.3%。[12]

交通[編輯]

航空[編輯]

埃爾卡拉諾機場

由於基布多所在的喬科省林木繁茂,加上潮濕的熱帶氣候以及極高的降雨量,致使陸路交通運輸不方便到達該省會,而從該國內陸主要城市乘飛機則更容易到達。埃爾卡拉諾機場英語El Caraño Airport有多條航線將基布多與哥倫比亞其他主要城市相連,包括首都波哥大、第二大城市麥德林和第三大城市卡利。近年來機場得到了特別關注,例如完善的照明系統。2010年3月15日,機場改建完成。改建後的機場建築總面積2,000平方米,包括帶空調的兩層客運大樓、貨運大樓、消防站、停車場。2017年機場接待旅客347,208人次。[13]

河運[編輯]

阿特拉托河

主要河運水道由阿特拉托河組成,阿特拉托河是喬科省最重要,通航程度最高的河流,其中90%河段通航,連接了喬科及其他各省的城市,鄉鎮和村莊。穿過保護區南側的名為Motordo的小溪在圖圖嫩多流入這條河,這是經過圖圖嫩多的第二主要水道,該小鎮就位於溪流的岸邊。[13]

參考資料[編輯]

  1. ^ Resultados y proyecciones (2005-2020) del censo 2005. DANE. [2020-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7) (西班牙語). 
  2. ^ Archived copy. [2020-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6) (西班牙語). 
  3. ^ History of Quibdó. VIVA Travel Guides. [2020-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英語). 
  4. ^ Kelley, Frederick M.; Kennish, William; and Serrell, Edward Wellman; The Practicability and Importance of a Ship Canal to Connect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 with a History of the Enterprise; published 1855 By George F. Nisbett
  5. ^ Asher, Kiran; Black and Green: Afro-Colombians, Development and Nature in the Pacific Lowlands; p. 36. ISBN 978-0-8223-4483-4
  6. ^ View of a Street in Quibdó, Chocó Province. World Digital Library. 2016-11-16 [2020-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英語). 
  7. ^ The Square of Quibdó, Chocó. World Digital Library. 2016-11-16 [2020-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英語). 
  8. ^ Zarsky, Lyuba;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Conflicts and Norms in a Globalizing World; pp. 177-178. ISBN 1-85383-815-2
  9. ^ Juan P. Sierra, Jhoana Agudelo, Paola A. Arias and Sara C. Vieira. The western Colombialow-level jet and its simulation by CMIP5 models (PDF). [2020-08-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12) (英語). 
  10. ^ Consultado el 22 de diciembre de 2007. IDEAM. 2007-12-22 [2020-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2 (西班牙語). 
  11. ^ Alcaldía de Quibdó (PDF). quibdo-choco.gov.co. [2020-08-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12) (西班牙語). 
  12. ^ PERFIL QUIBDÓ- DANE (PDF). 2005 [2020-08-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09) (西班牙語). 
  13. ^ 13.0 13.1 Pagina Oficial :: Las Paginas Amarillas de Quibdo - Choco. Las Paginas Amarillas de Colombia.com. [202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