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閒詁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墨子閒詁》,凡十四卷,孫詒讓(1848年—1908年)著,乃集清代墨子校勘大成之作。

《墨子》一書在中國長期備受冷落,乾隆年間汪中為墨子說了幾句公道話,即被斥為「名教之罪人」。《墨子》書中保留有大量科學知識,如:力學幾何光學[1],到了清朝中葉,迫於時局艱難,才開始有大量的學者考據。孫詒讓寫《墨子閒詁》把《墨子》注推向高峰,在這之前,《墨子》長期以來「傳誦既少,注釋亦稀,樂台舊本,久絕流傳,闕文錯簡,無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曉」。他吸收王念孫王引之洪頤煊戴望俞樾黃紹箕楊葆彝等人的研究成果,集眾家之大成[2]

孫詒讓甚至還參考西學。例如《經上第四十》:「仳,有以相攖,有不相攖也」便引用《幾何原本》的「所云兩線於同面行至無窮,不相離亦不相遠而不得相遇為平行線」原理。又如《經上第四十》:「無久之不止,有久之不止。」一句,孫引牛頓之言,「二語似即力學永靜永動之理,而與奈端(牛頓)靜者不自動、動者不自止之例亦復冥契。」作者認為墨子不僅論述了「辯」、「名」 的涵義以及方法和作用,同時還提出了「明故」「知類」說[3]。黃紹箕稱《墨子閒詁》:「先生此書,援聲類以訂誤讀,采文例以移錯簡,推篆籀隸楷之遷變,以刊正訛文,發故書雅記之晻昧,以疏證軼事。」俞樾嘆此「自〈墨子〉以來,未有」之書。

此書校正形訛之字多達六百四十餘處[4],《墨子閒詁·敘》中說:「間者,發其疑忤;詁者,正其訓釋」。梁啓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高度評價孫詒讓的成果。他說:孫詒讓「覃思十年」,「集諸家說,斷以己所興,得成《墨子閒詁》十四卷,復輯《墨子篇目考》、《墨子佚文》、《墨子舊敘》,合為附錄一卷;復撰《墨子傳略》、《墨子年表》、《墨子傳授考》、《墨子緒聞》、《墨學通論》、《墨家諸子鉤沉》,各一篇,合為《墨子後語》二卷。俞蔭甫序之,謂其『自有《墨子》以來,未有此書。誠哉然也!……蓋自此書出,然後《墨子》人人可讀。現代墨學復活,全由此書導之。』」缺點是當時孫詒讓所見版本較少,重點還以是畢沅校版為主,輔於「吳匏奄殘抄本」、「道藏本」、「堂策檻本」等(後二書還不是原書,僅取顧廣圻等人的校記),承襲了畢校版的錯誤,甚至是刻錯之字。[5]吳毓江撰《墨子校注》更正了《墨子閒詁》的一些錯誤。

參考文獻[編輯]

  1. ^ 孫詒讓《答梁卓如啟超論〈墨子〉書》中曾說:「《墨子》綜西士通藝之學,九流匯海,斯為巨派。」「拙著印成後,間用近譯西書,復事審校,似有足相證明者。」
  2. ^ 俞樾在《墨子閒詁·序》中說:「凡諸家之說,是者從之,非者正之,闕略者補之。……蓋自有《墨子》以來未有此書也。」
  3. ^ 孫詒讓在《答梁卓如啟超論〈墨子〉書》中曾說:「嘗謂〈墨經〉楬舉精理,引而不發,為周名家言之宗,竊疑其必有微言大例,如歐士論理家雅里大得勒(亞里斯多德)之演繹法,培根之歸納法及佛氏之因明論者;惜今書訛缺,不能盡得其條理。」
  4. ^ 祝鴻熹:《〈墨子閒詁〉校字述例》
  5. ^ 孫啟治:《墨子校注·序》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