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
年例,又稱「年宵」,取「年年有例」之意,是粵西地區(特別是茂名、湛江一帶)盛行的一種集祭祀、歡慶、宴客為一體的節日慶典活動,主要於每年春節前後的一兩個月內舉行,民間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茂名年例、吳川年例先後入選廣東省第四批、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
起源
[編輯]年例的具體起源已不可考,但在清代時已十分盛行。據清朝光緒年間《茂名縣誌》記載:「二月祭社分內入社後,田功畢作,自十二月至於是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3]
日期
[編輯]各地年例時間不一,一般以村落或土地神廟的「神社」作為單位,大部分集中在農曆正月至二月內舉行,部分村莊會在秋收之後舉辦年例,被稱為「返秋(翻秋)年例」。
流程
[編輯]年例一般分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三個階段,歷時一天或三天不等,一般由各自然村或宗族組織,以廟宇或宗祠作為主要活動中心。年例所需費用則由各家按人數募集。
起年例
[編輯]由村內德高望重的前輩在寺廟內舉行請神儀式後,把廟中供奉的神像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神轎之內。
正年例
[編輯]「游神」、「擺宗台」(「擺醮」、「擺盅」)是年例活動的核心項目。各村按預定線路將奉祀神祗巡遊全境,以保境安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游神隊伍通常伴隨舞獅、舞火龍、武術表演、飄色、跳花棚等活動,場面甚為壯觀。各家各戶把準備的「三牲」供奉在宗台上,待神祗到達進行祈福儀式,燃燒鞭炮。當日各戶張燈結彩,大擺筵席招待親朋好友,謂之「吃年例」,宴席多為流水席,到場的客人越多,主人家便越有面子。村內亦會舉行粵劇、木偶戲演出或文藝晚會等活動供村民欣賞。
年例尾
[編輯]村民將巡遊全境後的神祗送回廟中,代表「年例期」就此結束。也有部分村落有「押舟」或「封船」(燒紙船)的習俗,將封載著不順意之事的紙船火化掉,寓意消除厄運、合境平安。
現狀
[編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年例」活動因「文化大革命」破除封建迷信活動而被廢除,至改革開放後才逐漸得以恢復。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及粵西地區人口流失嚴重,農村大批勞動力外出打工、經商,一些傳統風俗在部分地區正在逐步消失,民間信仰也逐漸淡化[4]。年例設宴的大操大辦,亦被批評「容易造成攀比之風、導致鋪張浪費」[5]。
因防控新冠肺炎需要,各地「年例」活動在2020年至2022年停辦。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发布茂名年例等7项目上榜 文艺精品 南方网. news.southcn.com. [2021-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 ^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www.gd.gov.cn. [2021-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 ^ 年例(茂名年例). [2021-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 ^ 羊村傳播©. 年例:消逝的乡情盛会. www.huxiu.com. [2021-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英語).
- ^ “年例”:这个“面子”究竟有多昂贵?.[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