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寶拉·里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寶拉·里德
里德的畫像, Benjamin Wilson
出生1708
 英格蘭伯明罕
逝世1774年12月19日(66歲)
 英屬美洲賓夕法尼亞省費城
墓地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基督堂公墓
別名Deborah Read Rogers
Deborah Read Franklin
配偶
  • 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
    1725年結婚—1725年結束
  • 班傑明·富蘭克林
    1730年結婚—1774年結束)
兒女

德寶拉·里德·富蘭克林(英語:Deborah Read Franklin,約1708年—1774年12月19日) 是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普通法妻子

早年生活[編輯]

關於里德早年生活的信息並不多,她出生於1708年左右,很可能是在英國伯明罕(一些資料稱她出生於費城[1],父親是約翰·里德(John Read), 母親是莎拉·里德(Sarah Read),他們是一對受人尊敬的貴格會教徒夫婦。約翰·里德是一位收入不菲的建築承包商和木匠,於1724年去世,當時里德16歲。里德有三個兄弟姐妹:兩個哥哥,約翰和詹姆斯,還有一個姐姐,弗朗西絲。 [2] 1711年,里德一家從英格蘭移民至英屬美洲,定居在費城。 [3]

婚姻[編輯]

里德共有過兩段婚姻,分別是與持續了不到幾個月的英國人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其次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直到她去世。

1723年10月某早,里德在富蘭克林經過她在費城市場街的家門口時第一次遇見了他,富蘭克林當時17歲,里德大約15歲。當時富蘭克林剛從波士頓搬到費城,想找一份印刷工的工作。富蘭克林在自傳里提到,那天早上他邊走邊拿著3根圓麵包,由於沒有口袋,他一手拿一根,嘴裡還吃著另一根,德比(他稱呼里德為「德比」)當時正好站在家門口,覺得他的樣子十分有趣無比,並稱此為「最尷尬,無語的畫面」。[4][5]

他們倆之間的戀情很快就發展起來了。當富蘭克林沒法在他工作附近找到一個合適的住處時,里德的父親答應了把家裡一間房間租給他。他在1724年向里德求婚了,但里德的母親莎拉並不答應這樁婚姻,原因是富蘭克林的經濟條件不穩定,並且他即將要遠航去倫敦。[5]

就這樣,他們倆暫緩了他們的婚姻計劃,富蘭克林之後就去了英格蘭。在到達倫敦後,富蘭克林決定結束他們的戀情。在一封匆忙的信中,他告訴里德他沒有想回費城的打算。之後,由於威廉·凱斯爵士沒有兌現提供資金支持的承諾,導致富蘭克林在倫敦陷入困境。[6][7]

不久之後,里德的母親說服了她嫁給了一個英國人,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有來源說他是木工陶工。他們於1725年8月5日在基督堂里結了婚,不過這段婚姻很快就開始破裂,因為」甜言蜜語「的羅傑斯找不到工作,還在結婚之前就欠了一屁股債。在他們結婚4個月後,羅傑斯的一位從英國來訪問的朋友告訴她,羅傑斯其實在英格蘭已經有一個妻子,之后里德就離開了羅傑斯,並否認他是她的丈夫。在他們分居的時間裡,羅傑斯花光了里德所有的嫁妝,負了更多的債,並利用他們的婚姻來促進他自己的一些計劃。1727年的12月,在他們結婚2年後,羅傑斯偷走了一個奴隸並失蹤了。不久後,有一些沒有證實的消息說他到達了英屬西印度群島(現加勒比地區),並在一場打鬥中被殺了,富蘭克林也在他的自傳里稱羅傑斯死在該群島上,但羅傑斯的真實下落從未得到證實。[8][9][10][11]

儘管富蘭克林最初想留在倫敦,他最後還是在3年後,1727年10月回到了費城,和里德最終重聚,並決定結婚。雖然里德認為她和羅傑斯的婚姻已經結束,她和富蘭克林並不能合法結婚,因為當時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法律不允許以遺棄為由離婚,她也不能聲稱自己是寡婦,理由是沒有證據表明羅傑斯已經死了。如果羅傑斯在他們合法結婚後突然回來,里德將會面臨重婚罪名的指控,該罪會判處她在裸背上被三十九次以及終生勞役監禁。[12]

為了避免法律問題,他們選擇了普通法婚姻。1730年9月1日,他們舉辦了一場只對親友開放的婚禮,並宣布他們會以丈夫和妻子的身份同居。他們有兩個孩子,兒子弗朗西斯·福爾傑 "弗蘭基(1732年出生),在1736年因天花逝世時只有4歲;還有一個女兒薩拉-"莎莉"(1743年-1808年),薩拉在美國革命戰爭期間擔當了救援工作的領袖並經常幫她父親舉辦政治活動。里德也幫忙撫養長大了富蘭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蘭克林(1730年-1813年),他母親的身份至今未知[13]。威廉在美國革命戰爭期間為堅定的保皇派,與愛國者領袖之一的父親意見完全不合,並在1776年至1778年革命戰爭期間受到關押,之後他在1782年流亡英國,在倫敦居住直至去世。[14]

晚年與逝世[編輯]

1750年代時,近50歲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已經成為一位成功的印刷商、出版商和作家。他被任命為費城第一任郵政局長,並積極參與社會和政治事務,最終促成了美國的建立。 1757年,富蘭克林踏上了歐洲之旅,里德因害怕遠航而拒絕陪同他。富蘭克林在接下來的五年裡一直待在海外,而里德則留在了費城。儘管她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她還是成功地經營著丈夫的生意,維持著家庭,照顧著夫婦倆的孩子,並定期參加貴格會會議。 [15] [16]

1762年11月,富蘭克林返回費城並試圖說服里德陪他去歐洲,但她再次拒絕了。 兩年後,1764年11月,富蘭克林再度返回歐洲,並在那裡度過了十幾年, [17]從此之后里德直到去世也沒有再見過富蘭克林。 [15]

1768年,里德第一次遭受中風,這嚴重損害了她的言語和記憶力。在她的餘生中,她一直飽受健康狀況不佳和抑鬱症的困擾。儘管妻子身體狀況不佳,富蘭克林還是為了完成了外交任務而沒有返回費城。 [18] 1769 年 11 月,里德寫信給富蘭克林,向他抱怨說她中風、健康狀況不好和精神狀態低落都是由於他長期不在她身邊所致。 [19]富蘭克林仍然沒有回來,但繼續給里德寫信。里德寫給富蘭克林的最後一封信的日期是1773年10月29日,此後,她就不再與丈夫通信了。富蘭克林繼續給里德寫信,詢問她為何不再來信,但仍然沒有回家。 [18]

1774年12月14日,里德最後一次中風,並於12月19日去世。她被埋葬在費城基督教堂墓地,富蘭克林於1790年去世後,葬在了她旁邊。 [20]

參考[編輯]

  1. ^ Appleby,Chang & Goodwin 2015,p.102)
  2. ^ McKenney 2013,p.68)
  3. ^ Chandler Waldrup 2004,p.44)
  4. ^ 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Janice E. Women of the Constitution: wives of the signers.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2013. ISBN 978-0-8108-8498-4.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5. ^ 5.0 5.1 Waldrup, Carole Chandler. More Colonial women: 25 pioneers of early America.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 2004. ISBN 978-0-7864-1839-8.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6. ^ Waldrup, Carole Chandler. More Colonial women: 25 pioneers of early America. Jefferson, N.C: McFarland & Co. 2004. ISBN 978-0-7864-1839-8.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7. ^ Franklin, Benjamin; Labaree, Leonard Woods.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Nota bene (New Haven, Conn.) 2nd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300-09858-7.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8. ^ 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Janice E. Women of the Constitution: wives of the signers.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2013. ISBN 978-0-8108-8498-4.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9. ^ James, Edward T. (編). Notable American women, 1607 - 1950: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 2: G - O. 2 Repr.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 Press. 2004. ISBN 978-0-674-62734-5.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0. ^ Higgins, Maria Mihalik. Benjamin Franklin: revolutionary inventor. Sterling biographies. New York: Sterling https://www.worldcat.org/title/80461206. 2007. ISBN 978-1-4027-3283-6. OCLC 80461206.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1. ^ Franklin, Benjamin; Labaree, Leonard Woods.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Nota bene (New Haven, Conn.) 2nd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300-09858-7.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2. ^ Hal, Marcovitz. Benjamin Franklin. Infobase Publishing. ISBN 978-1-438-10401-0. 
  13. ^ Lemay, J. A. Leo. The Life of Benjamin Franklin, Volume 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ISBN 978-0-812-20929-7. 
  14. ^ Skemp, Sheila L. William Frankl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NY http://dx.doi.org/10.1093/oso/9780195057454.001.0001. 1990-08-09. ISBN 978-0-19-505745-4.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15. ^ 15.0 15.1 McKenney 2013
  16. ^ Chandler Waldrup 2004
  17. ^ Chandler Waldrup 2004,pp.49-50)
  18. ^ 18.0 18.1 Finger 2012
  19. ^ Letter from Deborah Franklin dated November the 20[-27] 1769. Franklin Papers. franklinpapers.org. [July 4,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15, 2018). 
  20. ^ Lemay 2013

來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