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戒色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戒色吧百度貼吧的一個吧,2003年建立,因吧內關於自慰色情的爭議性言論而引發關注,至2021年有640萬吧友。[1][2]

成員

[編輯]

戒色吧將自己界定為一個「公益性組織」[3],自稱「屌絲的改造地」、「中國精英人才和男神的出產地」[1],成員以男性青少年為主,學生占多數,絕大部分成員曾有頻繁自慰習慣並篤信 「手淫有害觀」,在戒色吧內一張769人填寫的問卷中,「瀏覽黃色網頁和錄影」是最多人選擇的自慰誘因,一共643票,往下分別為「性幻想」(458票)、「個人獨處時」(437票)「看見性感女性」(218票)和「壓力比較大時」(168票)[4][5]。他們互稱「師兄」、「戒友」,經常在吧內散發諸如「邪淫的惡果」、「萬惡淫為首」的內容,屢次「戒色打卡」不久就難以自持而「破戒」再從頭開始打卡的人被稱為「戒油子」,在吧里最受嫌棄。部分吧友會在線下舉行聚會,甚至發傳單、張貼小廣告、開發「打卡App」,也因此被網民罵為「戒色狗」[1][6]

主張

[編輯]

戒色吧的「戒色」指戒除自慰性幻想婚前性行為等被該吧吧友歸類為「邪淫」的行為,戒色吧吧友認為「邪淫」是生活不順及健康變差的重要原因[6],認為戒除不良性行為是「實現遠大理想的基礎」[3],提倡「婚前禁慾,婚後節慾,修心養性,修身養生,勵志向上」[1]。戒色吧的精品區裡有大量關於「戒色」的文章,包括方法總結、成功故事、懺悔案例等,通過這些戒色文章和吧規以及戒色吧元老「飛翔」所寫的「戒色教材」《戒為良藥》,戒色吧吧友構建了「戒色系統論」[1][6]。這一理論的基石是「手淫有害論」,並通過中醫學的「腎精」概念,中國傳統性文化中的「節慾主張」以及佛教中淫惡抵制的理念等五個方面進行支撐。他們將「邪淫」比喻為毒品,將手淫行為比喻為「吸毒」,要求成員們遠離任何能觸發性慾的色情源,通過全面的生活方式變革達到遠離色情的目的。最後通過戒色改造個人性格缺陷、改變消極人生態度,達到「重建生命」的層次[4][5]。主張難以控制欲望時,就找一棵粗壯的大樹抱著「吸收樹木生物場發出的能量」,稱之為「樹療」。以及通過想像心中的女神「皮肉下不過是白骨」,想的越可怕「欲望火苗熄滅得越快」。甚至通過看極易引發不適的圖片來「消除自身對欲望的貪念」[6]

評論

[編輯]

丁香醫生認為戒色吧提倡的更像是「做出改變、規律生活」的第一步,至少在教人積極向上,將精力投入工作和學習中,「與其說戒色是一場自願修行,不如說這裡是一個壓力緩衝區」。同時也認為戒色吧宣揚的部分觀點違反科學常識,並將其歸因於性教育的缺乏。[2]

學者劉春成和陳冕認為,戒色吧之所以受歡迎,除了是因為中國大陸的性教育並不普及外,還因為受眾受到了民族保守主義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7]

學者何競祺認為,戒色吧成員呈現出對正統健康知識的質疑與抵抗,借用網絡採取了一種「知識盜獵」的方式謀求戒色知識建構行動的正當性。[3]

反對戒色吧的「戒色論壇」創始人兼版主「漢軍威武」認為戒色的本質是回歸良好生活狀態,戒色吧把「戒色」理解成戒除自慰或性幻想是片面和狹隘的,他還認為戒色吧的一些錯誤理念很可能致使吧友患上強迫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1]

南方日報》認為戒色吧提倡的是「打著科學旗號實則胡說八道」的偽科學[8]

另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箭廠. 自慰有害?我和戒色吧网友面基了. 界面新聞. 2021-01-21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0). 
  2. ^ 2.0 2.1 丁香醫生. 戒色吧里 640万男人正在修行. cnBeta. 2021-10-15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0). 
  3. ^ 3.0 3.1 3.2 何競祺. 塑造共识、知识生产与道德重塑——以“戒色吧”为青年亚文化研究案例. 當代青年研究. 2021, (05): 42–48. 
  4. ^ 4.0 4.1 何培亮、盧文豪、保衛、羅明昊、程利、蔡林. 男性青少年过度自慰行为现况初探. 中國性科學. 2017-02-06, (01): 126–129. 
  5. ^ 5.0 5.1 周浪. 男性青少年自我性满足有害观生成及实践. 青年研究. 2020, (02): 78–93+96. 
  6. ^ 6.0 6.1 6.2 6.3 戒色修身!別隨便「啪啪」 640萬靈魂艱難的一課. 聯合新聞網. 2021-07-10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0). 
  7. ^ 劉春成、陳冕. 戒色者的意义世界与主体建构——对一个网络社群的社会学研究. 中國社會學年會. 2016-07-19. doi:10.2139/ssrn.3422950. 
  8. ^ 陳廣江. 别让伪科学荼毒校园. 南方日報. 2020-07-29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