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榮欣
方榮欣(1912年11月23日—2010年9月4日),曾用名方榮澤,字潤民,男,福建光澤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1][2]。
生平
[編輯]方榮欣生於福建光澤。1932年自福建邵武縣高級師範學校畢業。1932年11月參加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前身)。1933年,考入福建省民團幹部訓練所接受軍訓。1933年參加「福建事變」,任福建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前敵指揮部獨立團政委,在駐地羅源縣發動群眾試行「耕者有其田」。1934年春「福建事變」失敗後,離開軍隊去福州。1939年冬,重新與農工黨組織取得聯繫,任《抗戰行動》(旬刊)編校工作。1940年負責籌辦《前進日報》,任社長辦公室主任兼總務部負責人。1941年冬到達重慶,為給農工黨籌集活動經費,先後參加籌辦民利製革廠、正誼書店、秋火書店、人文書店等,並任廠長、經理、總經理等職。其間,他受農工黨組織的委派,以民利製革廠廠長身份與中共駐重慶辦事處秘密聯繫,結識了中共和談首席代表周恩來。1946年到1948年,歷任國民黨第十一戰區上校專員、保定綏靖公署設計委員會上校秘書[2][1]。
1949年初,任農工黨北平市黨務整理委員會委員。1949年2月1日,以農工黨名義組織六百餘名群眾到前門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進北平城。1949年6月,受農工黨組織的委派,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任秘書處第一科科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第一科科長。後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副局長。1958年後,任農工黨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農工黨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文革」期間受到衝擊。1967年到1972年,下放寧夏五七幹校勞動。1973年任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擁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建言獻策。1979年到1983年,任農工黨第八屆中央常委兼秘書長。1983年到1988年,任農工黨第九屆中央副主席、執行局主任兼秘書長、中央黨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任。1988年到1992年,任農工黨第十屆中央副主席、執行局主任。在1989年政治風波中,他代表農工黨率先表態,支持中共中央穩定大局的決策。1992年到1997年,任農工黨第十一屆中央常務副主席。1997年7月1日,他代表農工黨中央隨中央政府代表團赴香港出席了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1997年到2007年,任農工黨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名譽副主席[2][1]。
他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名譽副主席[2][1]。
2010年9月4日,方榮欣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