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志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景志傅(1886年—1961年11月27日),字岩征,男,陝西富平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1]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景志傅自幼習文練武。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他和和哥哥景志伊一同入三原宏道書院讀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到日本留學,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在日本,他和陝西籍的留日學生張寒杉李元鼎張午中張季鸞等每月各自購買一冊日本新出版的國際形勢等書刊,並在閱讀後互相交流體會。在課堂上,日本教官為了保守日本的間諜方面的秘密,總在教授《孫子兵法·用間篇》的時候在黑板上寫上「中國學生退堂」。對此,景志傅等中國留學生十分憤怒。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前夕,景志傅歸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景志傅歷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陝西督軍公署秘書等職務。陝西靖國軍時期,他曾歷任陝西省教育廳廳長、榆林道道尹等職,曾經參加了驅逐陳樹藩的鬥爭。1927年夏末秋初,陝西省橫山縣遭遇特大冰雹襲擊,受災嚴重,景志傅到災區安撫災民並組織應對,對受災輕者減免田賦,對受災重者進行救濟。

國民政府時期[編輯]

1928年中華民國撤銷道制後,景志傅應井岳秀之邀,出任其高等諮議兼《上郡日報》館館長。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反對蔣介石,進行中原大戰,景志傅、井岳秀參加了閻錫山馮玉祥方面,景志傅任高級參議。閻錫山馮玉祥失敗後,景志傅再次回到榆林。1935年,張學良部進駐陝西省,張學良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西北剿總司令部駐西安)。此後,張學良走訪西北各界,曾到榆林會晤井岳秀,當時景志傅陪同井岳秀和張學良進行會談。張學良因賞識景志傅的才學,便邀請景志傅赴西北剿總任職。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扣留在南京。此後,景志傅曾一度閒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因為西安遭到日軍飛機轟炸,景志傅為了安全而回到富平。富平是關中地區同陝甘寧邊區相互來往的主要通道。在富平,他曾掩護中共地下組織的活動,並營救了被國民黨逮捕的進步人士。中共黨員趙伯平方仲如李敷仁張鋒伯等人經常借住在景志傅家。張鋒伯曾因赴延安時遇阻,暫住於景志傅家幾個月。中共地下交通員武慕明被國民黨逮捕後,景志傅通過營救令其獲釋。此外,他還在富平捐資興辦了富平一中富平師範學校,並為學校撰寫了校歌。他常為當地採購作物良種,以協助農民增加收益。富平縣縣長張法傑以貪污的罪名扣押了前任縣長譚超一,譚超一派人送巨款給景志傅,請景志傅幫他說情,被景志傅嚴詞拒絕。1944年,富平縣臨時參議會成立,景志傅任議長。抗日戰爭結束後,景志傅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編輯]

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富平。此後景志傅入西北民族學院學習。結業後,他歷任陝西省人民政府(人民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會副主任、文教廳廳長、教育廳廳長。任內他按照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推進教育改革。1958年7月,景志傅當選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他還把家中收藏的線裝書、善本、字畫、石刻拓片等無償捐給陝西省文史研究館

1961年11月27日,景志傅病逝於西安

家庭[編輯]

父親景天相[2]

參考文獻[編輯]

  1. ^ 何虎生, 李耀東, 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0883934. 
  2. ^ 富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富平县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年10月: 874–875. ISBN 7-80546-7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