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濟安宮
樹林濟安宮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 新北市樹林區保安街一段32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保生大帝 |
建立時間 | 乾隆53年(西元1788年)4月 |
樹林濟安宮全名財團法人新北市樹林濟安宮,建立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於潭底山麓,奉祀保生大帝,名曰濟安宮,俗稱大道公廟或稱潭底廟。每年的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千秋舉行保生文化祭,當天舉行繞境遍及整個樹林全區。
興廟沿革
[編輯]康熙61年(1722年),賴姓泉州人攜保生大帝香火渡臺,入墾海山庄潭底,築茅屋奉祀祈求保安息災[1]。乾隆16年(1751年),泉州人張方大自臺南安平港輾轉抵達樹林,開拓墾務。乾隆53年(1788年),張方大重病而向保生大帝祈禱,未幾痊癒,因而首倡籌資建廟於潭底山麓。嘉慶18年(1813年)、道光16年(1836年)及光緒19年(1893年)數次重修,香火日盛。可是進入日治時期,濟安宮年久失修逐漸荒蕪,至大正11年(1922年)7月,神降扶鸞,示意信眾欲遷廟址。大正14年(1925年)由王土龍為首籌資四萬三千元,卜地於今址,興土木建新廟,並於昭和2年(1927年)竣工,該年10月24日舉行慶成祈安醮祭。後經二次大戰及二二八事件,民生凋蔽廟宇傾頹,民國44年(1955年)籌資稍作整修。至民國56年(1967年),再度籌巨資八十餘萬元,全面重修,以成今貌[2]。
祭祀神明
[編輯]濟安宮內除保生大帝,配祀有哪吒太子、觀音佛祖、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孚佑帝君、關聖帝君、五穀先帝、玄天上帝及蕭法子,從祀則有王天君、趙元帥、文童四尊,另外自1893年起與主神保生大帝合祀之福德正神,則是來自潭底庄之福德宮[1]。
1967年建醮大祭典
[編輯]樹林濟安宮慶成福醮醮局
[編輯]濟安宮於昭和2年(1927年)東遷竣工,該年10月24日舉辦慶成祈安醮祭。因臺灣慣習,醮祭多選於農閑之時,多以陰曆10月末至11月初,過早則忙於農稼,過遲則農曆新年將至。1967年濟安宮為慶祝大修完工,舉行三朝祈安慶成醮,為籌辦醮祭工作特設「樹林濟安宮慶成福醮醮局」,設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2人,下設總務部、財務部、祭典部、修建部及慶祝活動部,祭典部轄祭典及設備兩組,慶祝活動部設體育、康樂、展覽及紀念事業組。為遴聘道士團主持醮儀,特列道士團名單於神明面前當眾擲筊,由中壢市黃觀開道士當選。但卻因黃道士為粵籍而樹林為閩庄,後竟推翻神意改由閩籍王添丁道士來主持。濟安宮於廟內道場設內壇,廟外之外壇有玉皇壇、天師壇、北帝壇、觀音壇及福德壇等五大壇。醮祭經費由「斗燈首份」及「丁口錢」來籌措,斗燈平均約一千元,爐主最高則要一萬二千元,丁口錢限醮祭內十二里信徒,但居民非常踴躍捐獻,此相隔40年的建醮大祭典,場面盛大且耗費鉅資,多達一千五百萬元以上[2][3]。
請神鑑醮
[編輯]建醮祭典開始前,濟安宮派人前往鄰近鄉鎮,與濟安宮緣故較深之廟宇借出其主神分身之木像,迎回供奉在醮祭道場中之三界壇。其中包含板橋之接雲寺及慈惠宮,萬華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新莊慈祐宮與武聖廟,林口竹林山觀音寺,泰山鄉頂泰山巖及下泰山巖,龜山嶺頂壽山巖,三峽長福巖及桃園景福宮,共16尊神明[2]。
重要文化財
[編輯]- 濟安宮重修捐題碑記 : 道光丙申年(1836年)重修捐獻碑。
- 寄附芳名金額碑 : 大正十一年(1922年)孟冬建廟時之寄附芳名金額碑,於右廡廊。
- 濟安宮東遷記碑 : 昭和二年(1926年)慶成立碑,臺灣總督府評議員勳六等黃純青拜撰,於左廡廊。
-
大法師
-
李讚生神恩浩蕩匾
-
大殿保生大帝
-
大殿藻井
-
濟安宮剪黏
參考資料
[編輯]- 書目
-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 聯經出版 1983年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