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工科大學
外觀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培養水利技術人才的高等學校,1915年創辦於南京,隸屬於全國水利局。1924年與國立東南大學工科合組為河海工科大學,1927年併入第四中山大學(次年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是現河海大學的前身。[1]
沿革
[編輯]清朝末年,張謇主張「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呼籲治水「導淮」。中華民國成立後,張謇出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1913年在北京成立導淮局(次年改為全國水利局)併兼任總裁。1915年,經張謇親自籌劃,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在南京成立,辦學目標是為治理京杭大運河培養水工人才,學校經費由大運河經過的直隸、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分擔。河海學制最初為兩年,許肇南、沈奎候相繼任校長,主要教師有李儀祉等。[1][2]
1924年6月,河海工程學校學生罷課請願,要求學校改為大學。在這之前,國立東南大學1924年4月時以經費困難為由決定停辦工科。[3]經東南大學工科主任茅以升奔走聯絡,全國水利局總裁常耀奎8月到南京與江蘇督軍齊燮元協商,決定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與東南大學工科合組為河海工科大學,仍隸屬於全國水利局。河海工科大學初設水利、土木、機械、電機系,先後由茅以升(1924年7月-1925年8月)、楊孝述(1925年8月-1927年6月)出任校長。[1]
1927年,河海工科大學與南京工業專門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校以及原東南大學工科合併為國立中央大學(初名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工學院。自1915年開辦至1927年併入第四中山大學,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及河海工科大學共畢業學生10屆232人,合併時在讀的5屆學生全部轉入工學院土木系,其中畢業90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