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味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14年6月3日) |
王實味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王書翰 1906年3月12日 中國河南省光州 |
逝世 | 1947年7月1日 中華民國山西興縣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
職業 | 作家 |
活躍時期 | 20世紀 |
政黨 | |
配偶 | 劉瑩 |
經歷
| |
王實味(1906年4月5日—1947年7月1日),原名王思禕,字書翰,河南潢川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以後用「實味」的名字投稿,還用過蒼滄,詩薇、石巍等筆名。在延安整風運動中被捕,1947年7月1日被處死。
生平
[編輯]王實味1906年4月5日(陰曆3月12日)生於河南省潢川縣。父親王言炳是光緒十七(1891)年的舉人,因時局不穩未能做官以教書為業。4歲喪母,6歲上小學,13歲小學畢業(當時小學7年制),17歲中學畢業(中學四年制)。他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因受父親薰陶,古文功底較厚,他的老師曾誇他是「天上的玉麒麟下凡」。1923年秋考入官辦河南留歐留美預科學校,後因家貧退學[1]。1924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尤其是英語極佳)考取郵務生職務,隨即派駐駐馬店處理掛號信函,服務洋人郵政經理[1],薪酬30銀元[1]。因此和同是郵務生的孟昭瓚相識成為好友。
1925年8月考入北京大學文院預科。在北大時魯迅的小說對其有很深的影響,同班同學中有張光人、王文元。在大學一年級以郵差和經理為角寫出書信體小說《休息》[1]。1926年1月,王實味經陳清晨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三一八慘案(即劉和珍等學生在天安門抗議,遭段祺瑞政府軍警擊斃)後,北大輿論極其同情學運。魯迅離開北大往上海避難。7月創作小說《毀滅的精神》但時隔一年才發表。1927年初王實味開始追求同是北大學生的共產黨員李芬。李芬先前和表哥結婚並育有一子,表哥病故後來北大讀書,因此不願與王交往。王的追求使李芬心中不安,便請求同鄉的黨支部書記段純代為說明拒絕,而段小題大做召集會議公開批評王實味的行為,王也因此離黨。1927年夏因無法負擔學費未能順利完成學業[1],此後王到南京投奔孟昭瓚,並短暫在泰安教書,期間一度寄信給魯迅、創造社,新月社希望可以發表自己的小說。1928年底王在南京同學曹孟君家小住時見到了劉瑩,劉告知王實味關於李芬就義的消息,對他大有震撼。1929年3月,王實味移居上海期望可以賣文為生,主要從事翻譯和寫作。1930年1月王與劉瑩結婚。在這期間北大時代的同學王凡西也在上海,王凡西是留蘇的托派,回國後和惲代英等人從事工人運動,雖然王實味同意托派的一些主張,但還是希望黨不要分裂,並未參加托派組織。王凡西和王實味共同翻譯了許多作品,雖然實際上見面不多。同時王實味也和左聯和展開社有來往,經陳其昌牽線幫助展開社的王獨清翻譯了『列寧遺囑』。1931年1月,夫婦二人離開上海赴東北教書。7月劉瑩懷孕因而回到上海。1935年王回到河南在開封女中教英文。
延安蒙冤
[編輯]抗戰開始之後王實味拿到了北大校友范文瀾的介紹信前往延安,1937年9月,此時劉瑩懷有身孕,王只得自己一人前往延安。1938年進入延安馬列學院的編譯部。時局動盪寄出的家書久久沒有回信,王以為妻兒罹難時常落淚。1939年同在馬列學院的薄平和王實味『結婚』,一起過生活。1941年8月馬列學院更名為「中央研究院」,王實味任特別研究員。
1942年2月延安開始整風運動,毛澤東在2月份發表的《反黨八股》中說:「黨八股的第二條罪狀是:裝腔作勢,藉以嚇人……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科學的東西,隨便什麼時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評的,因為科學是真理,決不怕人家駁……從前許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說裡面,常常有兩個名詞:一個叫做『殘酷鬥爭』,一個叫做『無情打擊』。這種手段,用了對付敵人或敵對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對付自己的同志則是錯誤的」。
文藝界馬上做出回應,《解放日報》在1942年3月左右發表了一系列批評文章,認為當時延安存在等級制度、壓制言論等現象。文章包括丁玲的《「三八節」有感》(3月9日),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3月11日),羅烽的《還是雜文的時代》(3月12日),王實味的《野百合花》(3月13、23日),蕭軍的《論同志之「愛」與「耐」》(4月8日)等。 [2]。
王實味積極參加整風工作,在整風壁報上發表幾篇短文批評「中央研究院」的負責人羅邁,在3月23日的壁報上發表了「我對羅邁同志在整風檢工動員大會上發言的批評」文章主要批評羅的家長制,壓制群眾的作風。毛澤東在3月31日討論《解放日報》改版的一次講話中批評了「絕對平均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社會主義」,「冷嘲暗箭」的筆法[3][4]。5月2日,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到:文藝工作「有些什麼問題應該解決的呢?...立場問題。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於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態度問題。...比如說,歌頌呢,還是暴露呢?...工作對象問題,...文藝工作的對象是工農兵及其幹部。...最後一個問題是學習,我的意思是說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學習社會。...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存在決定意識,就是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客觀現實決定我們的思想感情。但是我們有些同志卻把這個問題弄顛倒了,說什麼一切應該從『愛』出發」。
報紙上對王實味等人的批判文章大量湧現。6月,「中央研究院」開座談會批判王實味,10月份被開除出黨,打入"反黨五人集團" [5], 蕭軍是唯一一個站出來為王實味鳴不平的人,結果卻引火燒身[6]。
6月國民黨也注意到延安的動向,「野百合花」在重慶翻印出版,廣東國民黨部編的《民族文化》雜誌也發表了這篇文章。中統的劉光煜、吳慕風寫了一本小冊子《關於〈野百合花〉及其它—延安新文字獄真相》,1942年9月由統一出版社出版[7],據說這是當時中統印行的反共宣傳小冊子中最暢銷的一種。
1943年4月1日,在搶救運動中,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下令將王實味正式逮捕。5月24日「搶救運動」結束後,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李克農主持了甄別工作。這年夏王實味被關押在位於棗園後溝的西北公學,他在這時寫出了一份關於自己在上海期間的托派身份的材料,內容都是「自誣之詞」。1946年,在中共對「搶救運動」中遭批判的大部分人甄別平反時,王實味被認定為「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認定王實味到延安來是有目的的,即進行有組織的「托派活動」。
1947年3月17日,中共撤離延安的前2天,王實味被中央社會部的2名青年工作人員押送撤離延安,4月16日走到目的地山西省興縣城郊晉綏公安總局的看守所,留下了王實味的甄別材料與押送行軍中的表現的材料2份文件。王實味3次給甘露、譚政文、張稼夫寫信表示沒有精神病,要求到晉綏分局宣傳部或報社做翻譯工作。1947年6月12日,國軍飛機炸毀了王實味被關押的看守所。晉綏公安總局準備轉移,6月13日晉綏公安總局負責人書面報告請示在山西臨縣的中央社會部:[8]
托派奸細份子王實味由延安至晉綏行軍途中進行挑剔離間等破壞活動,四月十六日,送來我處關押後,不僅毫無悔意,且更變本加厲,污衊謾罵我黨,剛來即說他不是托派,是好共產黨員,冤枉了好幾年,快拖垮了,又說他向記者說話承認他是托派奸細是自我犧牲,是被迫的,使他神經受了刺激,身體也垮了,因此提出要特別優待他,每天要吃雞子白面。
後又說他本來沒問題,只是在行軍中發了一下脾氣,便將他扣起來,說共產黨不講民主,不保障人權,言行不一致。
我處審訊科昨日被蔣機轟炸,急於搬家,根據王實味的罪惡及表現,實屬無法改造,故請示處決批准後,我們於昨夜在興縣將王犯密秘處死,特此報告!
根據中社部領導批示,1947年7月1日夜,晉綏公安總局審訊科將王實味秘密處決,砍殺後掩埋於一口枯井中,王實味時年41歲[9]。此事在若干年後年以「1947年7月,在戰爭環境中被處決」一句帶過。
身後和評價
[編輯]1948年春,毛澤東率中央前委從陝北赴晉察冀途徑臨縣三交鎮,第一次聽說王實味已經被處死,對此表示不滿,說「要XXX賠我一個王實味」。落款為1948年3月23日的中社部的一份材料,向中央匯報了處死王實味的批准經過與理由。1948年3月25日,毛澤東從臨縣到興縣蔡家崖在賀龍的窯洞住了8天,參加了晉綏高幹會,接見了《晉綏日報》工作人員,此期間與賀龍談了王實味被處死的問題。賀龍後來與他人說保安機關在延安撤退時不該亂殺人。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重要的「九月會議」前一周,1948年8月31日中央社會部一負責人就王實味被處死問題向中央交了一份檢討報告:[10]
我應付主要責任。當時我距中央僅一河之隔,且有電台與中央聯繫,這樣殺人大事,尤以負保衛工作主要責任者,事先即未請示,事後也未報告,只藉口軍事緊急情況及強調王實味由延安撤退到興縣時的反動言行,不顧黨的政策,擅自批准晉綏公安局的請求,將王秘密處死,這充分表現我無組織無紀律,圖省事,怕麻煩,自以為是,表現自己的錯誤......
毛澤東在9月1日批示:[10]「有所聲明即夠,不必議處。」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鄧小平、彭真、饒漱石、聶榮臻、賀龍等都在報告上圈閱。
1958年1月26日出版的《文藝報》,刊出《再批判》特輯,毛澤東親自改定的編者按,回顧歷史,說:「再批判甚麼呢?王實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節有感》,蕭軍的《論同志之「愛」與「耐」》,羅烽的《還是雜文的時代》,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還有別的幾篇。上舉各篇都發表在延安《解放日報》的文藝副刊上。...這些文章是反黨反人民的。一九四二年,抗日戰爭處於艱苦的時期,國民黨又起勁地反共反人民。丁玲、王實味等人的文章,幫助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派。上述文章在延安發表以後,立即引起普遍的義憤。延安的文化界和文藝界,針對這些反黨言論展開了嚴正的批判。」
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七千人大會)上的談話中說:[11]「還有個王實味,是個暗藏的國民黨探子。在延安的時候,他寫過一篇文章,題名《野百合花》,攻擊革命,誣衊共產黨,後頭把他抓起來,殺掉了。那是保安機關在行軍中間,自己殺的,不是中央的決定。對於這件事,我們總是提出批評,認為不應當殺。他當特務,寫文章罵我們,又死不肯改,就把他放在那裡吧,讓他勞動去吧,殺了不好。」 [12]。
1985年,王實味的「老同學、老同志與老朋友」王凡西說:「王實味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文字大獄的被害人;他是史達林──毛澤東文藝政策施之於中國的第一個犧牲者;他又是中共內部第一個挺身而出、反對高幹特權、尋求內部民主的知識分子。...王實味不是恃才傲物的人,尤其不會故作倨傲。他宅心善良,性子耿直。要說毛病,也許是暴躁一點,太易激動。一不合意,他便會臉色變青。對朋友,不分新舊,他一樣會在性使氣」 [2]。
1982年2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了《關於潘芳、宗錚、陳傳綱(即成全)、王汝琪(即王里)四同志所謂「五人反黨集團」問題的平反決定》,為王實味案平反提供了契機。王實味的妻子劉瑩在文化大革命之後才得知他的死訊,在劉瑩和當年中央研究院工作人員溫濟澤的努力下,王實味才得到徹底平反。[13]
1982年出版的《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最後一頁注釋:「關於他(指王實味)是暗藏的國民黨探子、特務一事,據查,不能成立。」1991年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作出了《關於對王實味同志托派問題的複查決定》,說:「1942年整風時,發表了《野百合花》、《硬骨頭與軟骨頭》等文章,受到幫助和批判。1942年10月被開除黨籍,同年底因反革命托派等問題被關押。1946年結論為「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1947年7月,在戰爭環境中被處決。 ……在現有王實味的交代材料中,王對參加托派組織一事反反覆覆。在複查中沒有查出王實味同志參加托派組織的材料。因此,1946年定為「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的結論予以糾正,王在戰爭環境中被錯誤處決給予平反昭雪」。
參考文獻
[編輯]《王實味傳》黃昌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王實味冤案平反紀實》溫濟澤,北京,群眾出版社,1992 《王實味:文藝整風與思想改造》魏時煜,城大出版社,2016
- ^ 1.0 1.1 1.2 1.3 1.4 魏時煜. 《王實味—文藝整風與思想改造》. 香港: 香港城市大學. 2016-07-01 [2020-06-18]. ISBN 97896293725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0).
- ^ 2.0 2.1 王凡西. 谈王实味与「王实味问题」. 1985年2月10日 [2019年8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5日).
王實味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文字大獄的被害人;他是史達林──毛澤東文藝政策施之於中國的第一個犧牲者;他又是中共內部第一個挺身而出、反對高幹特權、尋求內部民主的知識分子。...我要以王實味的一個老同學,老同志與老朋友的資格,用事實來說明他與我個人乃至與中國托派之間的關係。...宋文第一次告訴了我們王實味這幾篇文章在延安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它說:「《矢與的》牆報出版以後,看牆報的人川流不息。有幾期牆報貼在布上掛延安南門外,看牆報的人像趕廟會一樣多。當時,王震去看過《矢與的》牆報,對牆報上的文章表示很不滿意。毛澤東在一個晚上去看了《矢與的》牆報,毛澤東說,『思想鬥爭有了目標了。』 ...王實味不是恃才傲物的人,尤其不會故作倨傲。他宅心善良,性子耿直。要說毛病,也許是暴躁一點,太易激動。一不合意,他便會臉色變青。對朋友,不分新舊,他一樣會在性使氣。」
-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版,記載於李向東、王增如著《丁玲傳》。
- ^ 王實味. 我对罗迈同志在整风检工动员大会上发言的批评. 《矢與的》. No. 創刊號. 1942年3月23日 [2021年7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8月18日) –透過marxists.org.
- ^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0年. ISBN 962201920X.
1942年4月7日,在前一階段因遭到巨大的批評壓力,暫時退避一旁的羅邁遵循毛澤東的「反擊」部署,從容躍入前台...在這種群體性歇斯底里的瘋狂狀態中,王實味被控的罪名也不斷升級,到了1942年6月,王實味的頭上已有三項「鐵帽子」:反黨分子(不久又升格為「反黨集團頭目」)、托匪、國民黨特務(又稱「國民黨探子」)...1942年春,王實味這頭從魔瓶中跑出的「魔鬼」使毛澤東大為震驚,毛本指望大大小小的王實味們可以把一把大火燒到王明、博古一類的「大尾巴」上,誰知王實味等亂燃野火,橫掃一切,竟敢把矛頭指向了新秩序的基石──等級差序制度,真可謂犯上作亂,是可忍。孰不可忍!
- ^ 李向東、王增如. 丁玲传 32节. 中國: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15年. ISBN 9787500095453.
整個延安文化界,蕭軍是唯一敢公開站出來為王實味鳴不平的人,即便引火燒身也在所不惜。在5月23日最後一次文藝座談會上,他就發言談了王實味的問題,其觀點是:「A,我仍然承認他主觀上是站在革命立場上」,「B,對於王實味批評的態度是不對的」。第二天晚飯後蕭軍「去毛澤東處談一談」,「毛的臉色」就「很難看」了。(原文註:蕭軍1942年5月24日日記)
- ^ 《中統內幕》,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 ^ 李維民:「檔案中的王實味死因」,《炎黃春秋》,2013年06期
- ^ 秦鐵. 争议博古:历史给他安排的就是个犯错误的角色?. 人民網 - 文史頻道. 2012-04-11 [201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4) (中文(簡體)).
1943年4月,康生下令將王實味逮捕。關押期間,又查出王實味1927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當過3個月文書。於是,王實味頭上除「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反黨五人集團成員」外,又加戴一頂黑帽子:「暗藏的國民黨特務」。1947年3月延安保衛戰開始,王實味被轉移押往興縣城郊晉綏公安總局的一個看守所。不久此地遭到國民黨轟炸,看守所需要轉移,行前請示對王實味的處置辦法,據稱有批覆指示將王實味就地秘密處死。晉綏公安總局審訊科於7月1日夜將王實味提出,砍殺後置於一眼枯井掩埋,時年41歲。
- ^ 10.0 10.1 徐一青:「王實味被秘密處死的經過」,《各界》2010年第11期,第30-31頁。
- ^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第309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
62年毛澤東談潘漢年王實味:一變節者一奸細. 新華社.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1).
還有個王實味,是個暗藏的國民黨探子。在延安的時候,他寫過一篇文章,題名《野百合花》,攻擊革命,誣衊共產黨。後頭把他抓起來,殺掉了。那是保安機關在行軍中間,自己殺的,不是中央的決定。對於這件事,我們總是提出批評,認為不應當殺。他當特務,寫文章罵我們,又死不肯改,就把他放在那裡吧,讓他勞動去吧,殺了不好。
- ^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0年. ISBN 962201920X.
溫濟澤是當時中央研究院黨總支工作人員,寫過一篇記述中研院鬥爭王實味大會的《鬥爭日記》,發表於《解放日報》1942年6月28、29日。1979年,溫濟澤為平反於實味冤案作了大量的申訴工作,在溫濟澤和其它人努力下,1991年2月7日,王實味冤案得到徹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