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鏊
王鏊

清人繪《王鏊像》,南京博物院


大明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籍貫 直隸蘇州府吳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濟之,號守溪
諡號 文恪
出生 景泰元年(1450年8月17日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東洞庭山震澤鄉陸巷口
逝世 嘉靖三年(1524年3月11日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縣城裡第
墓葬 嘉靖四年正月初一葬東洞庭梁家山
配偶 吳夫人(1477年卒)
張夫人(1487年卒)
李夫人(弘治初卒)
胡夫人、側室萬氏
親屬 父親王琬、母親葉夫人
出身
  • 成化十年甲午科應天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
  • 成化十一年乙未科進士及第(探花)
著作
  • 《詩文集》36卷、《奏疏》2卷、《守溪筆記》2卷、《震澤紀聞》2卷、《震澤長語》2卷、《震澤編》8卷、《姑蘇志》60卷、《春秋詞命》3卷、《本草單方》8卷
  • 參纂《明孝宗實錄》224卷

王鏊(1450年—1524年),字濟之,號守溪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重臣。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文恪

生平[編輯]

王鏊之父王琬於成化九年(1473),年五十五歲始授湖廣光化縣知縣,成化十三年(1477)三月棄官還吳[1]:第6頁、第12頁。王鏊自幼隨父讀書,善寫文章,國子監諸生爭誦其文。成化十年(1474年)舉甲午科應天鄉試第一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聯捷會試第一,殿試登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王鏊廷試原擬第一,一說因對策指陳時弊,為執政所忌;一說時任大學士商輅(明朝當時唯一連中三元者)不欲讓他人儷己,故抑之[1]:第9頁。歷官翰林院編修、侍講、右春坊右諭德、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1]。弘治十三年七月(1500年)擢吏部右侍郎[1]:第108頁正德元年(1506年)升吏部左侍郎[1]:第136頁。十月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與焦芳一同入閣參政[1]:第138頁。十二月升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國事總裁、同知經筵事[1]:第142頁。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尚書仍舊[1]:第149頁

王鏊居官清廉,為人正直,時稱「天下窮閣老」。當時中官劉瑾擅權,郎中張瑋副使姚祥、尚寶卿崔璿被劉瑾荷杖幾死,王鏊怒斥劉瑾:「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又與韓文等上疏請誅劉瑾等「八黨」,不被採納[1]:第138頁。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致仕歸里[1]:第158頁,讀書著作,常與詩友遊山玩水。學者稱震澤先生。閒居十四年而卒。朝廷追贈太師,諡文恪[2]

退休後,在蘇州學士街天官坊建有「怡老園」,清代改作江蘇布政使署。

著作[編輯]

著有《詩文集》36卷、《奏疏》2卷、《守溪筆記》2卷、《震澤紀聞》2卷、《震澤長語》2卷、《震澤編》8卷、《姑蘇志》60卷、《春秋詞命》3卷、《本草單方》8卷,並參與纂修《明孝宗實錄》224卷[1]:第4頁

家族[編輯]

王鏊便服像
  • 成化六年(1470年)娶武山西金吳氏為妻,十二年(1476年)生女王儀,成化十三年(1477年)卒。
  • 成化十七年(1481年)娶張氏為妻,十九年(1483年)生子延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卒。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娶李氏為妻,生有二女。李氏多病,不久卒,葬於洞庭東山嘶馬塢。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再娶胡宜人為妻,生二子(延素、延陵)二女。
  • 側室萬氏,正德十一年(1516年)生子延昭。

王鏊有四子五女:長子王延喆(子貞)娶吳縣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毛珵小女,次子王延素〈子儀〉娶長洲人、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陳璚次女,三子王延陵(子永)娶朱氏,四子王延昭(卓峰)。長女嫁王鏊門生、禮部侍郎徐縉,次女嫁雲南按察司副使朱文次子朱希召,三女嫁宜興永定鄉紳邵天賜長子卲鑾,四女嫁丹徒人、大學士靳貴獨子靳懋仁,五女嫁吳縣人、彰德府知府嚴經之子嚴濡[1]:第282頁

後代有清松江府知府王芑孫

紀念[編輯]

王鏊故里陸巷有惠和堂以及解元、會元、探花牌樓。其墓在東山梁家山。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劉, 俊偉. 王鏊年谱.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3-11 [202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 
  2.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81):「世宗即位,遣行人存問。鏊疏謝,因上講學、親政二篇。帝優詔報聞,官一子中書舍人。嘉靖三年復詔有司存問。未幾卒,年七十五。贈太傅,謚文恪。鏊博學有識鑒,文章爾雅,議論明暢。晚著《性善論》一篇,王守仁見之曰:「王公深造,世未能盡也。」少善制舉義,後數典鄉試,程文魁一代。取士尚經術,險詭者一切屏去。弘、正間,文體為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