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粗葉榕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粗葉榕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桑科 Moraceae
屬: 榕屬 Ficus
種:
粗葉榕 F. hirta
二名法
Ficus hirta
Vahl

粗葉榕學名Ficus hirta英文名稱:Hairy Fig、Hairy Mountain Fig),別稱掌葉榕 佛掌榕 粗毛榕三爪榕三指佛掌榕三指牛奶三龍爪 三爪龍三爪毛桃五指毛桃五爪龍土黃芪南蓍山毛桃毛桃樹 火龍葉大青葉 大葉牛奶子 牛奶子牛奶木豬母奶亞丫木[1][2][3],為桑科榕屬植物[2]

別名

[編輯]

粗葉榕的掌狀葉裂片形如五根手指,果實則狀似毛桃,因而有五指毛桃之名。而粗葉榕亦為嶺南地區常用藥,由於與黃芪具有補肺的相似功效,當缺乏黃芪供應時,會以粗葉榕替代黃芪使用,因而有土黃芪、南芪之稱[3][4]

分佈

[編輯]

分佈於中國不丹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東北部等地。中國國內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湖南江西貴州等省份。多生長於山谷、山坡灌木叢、溪旁或林中。現大面積人工栽培於廣東河源增城等地[3][4]

形態特徵

[編輯]

粗葉榕是一種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約2-3高,最高可達8米。嫩枝粗壯中空,微披金黃色開展粗毛。多型,長橢圓披針形至卵圓形,單葉互生,紙質,兩面均粗糙,表面初時有毛,後僅留下突起狀的毛跡,背面披黃褐色柔毛或有時密披柔毛,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圓形或寬楔形,具3-5深裂或不裂,邊緣披疏鋸齒及有時全緣,葉脈基出3-5條,側脈4-7對,表面中脈披長毛,背部中脈密披長硬毛,長約8-25公分,寬約4-18公分;葉柄圓柱形,微披金黃色開展粗毛,長約1-8公分;托葉卵狀披針形,紅色,膜質,微披黃色鉤狀毛, 長約1-2公分。隱頭花序花序(榕果)球形或橢圓狀球形,成對單生或腋生或簇生於已落葉枝條上,頂端長有由多塊苞片所型成的臍狀凸條,幼時特別明顯,無梗或近無梗,表面疏披黃色鉤狀短毛,直徑約6-15公釐;苞片卵狀三角形,3枚,紅色,外披緊貼的柔毛,基生,長約1-3公分;花黃綠色;雄花不育花 均生於同一榕果之內;雄花生於榕果內壁近頂部,具梗,萼片4枚,倒卵狀披針形,紫色或紅色,長約1.5公釐,雄蕊2-3枚,花藥橢圓形,長於花絲;不育花(癭花)具1.5公釐的梗,萼片4枚,倒卵狀披針形,與雄花相似,子房球形,光滑,花柱側生,柱頭漏斗形;雌花長於另一植株花序托中,具梗或近無梗,萼片4枚,與雄花相似,但較狹及顏色較淡。瘦果,骨質,近球形,表面有小瘤狀凸體,花柱細長,側生於一側微凹處 ,柱頭柱狀。[2][5][6][7]

醫藥用途

[編輯]
右側捆成一紮售賣的五指毛桃根干

粗葉榕的根部入藥,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切片後曬乾,中藥名為五指毛桃,又名五爪龍,始載於清朝《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藥材主產於廣東、廣西及海南等地,有祛風除濕、去瘀消腫、健脾補肺、舒筋活絡等之效,主治風濕痿痺、脾虛浮腫、腰腿痛、食少無力、肺虛咳嗽、帶下、瘰癧、經閉、產後無乳及跌打損傷等症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粗葉榕具鎮咳、袪痰、平喘、提高免疫力和抗菌等作用,臨床則應用於風濕痢疾、小兒發熱咳嗽、肝硬化腹水睪丸腫大等治療上。現代文獻指粗葉榕中的主要成份,香豆素類成份有降血壓、抗腫瘤、抗心律失常、抗骨質疏鬆、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止咳平喘等功效[3][4]

中國藥典》1977年版,曾誤將同屬植物極簡榕Ficus simplicissima)定為中藥五指毛桃的原植物來源種,引致不少參考書誤將極簡榕和粗葉榕的拉丁學名混淆,其後經考證,五指毛桃應為粗葉榕的根部。本品種載錄於《廣東省中藥材標準》,定為中藥五指毛桃的法定原植物來源種。據《廣東省中藥材標準》,使用水溶性浸出物法測定,規定浸出物不得少於7.0%,以控制藥材的質量。亦文獻報導指以補骨脂素作為含量測定法以控制質量,但尚需與藥理作用作進一步研究及探討[4]

化學成份

[編輯]

本種根部主要含香豆素黃酮類有機酸三萜類胺基酸生物鹼等成分。如香豆素類:補骨脂素異補骨脂素佛手柑內酯等;如黃酮類:柑桔黃酮芹菜素橙皮苷梔子黃素B等化學成分所組成[2][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FH 物種資訊卡中國自然標本館
  2. ^ 2.0 2.1 2.2 2.3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3. ^ 3.0 3.1 3.2 3.3 中藥趣談-五指毛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衛生署中醫藥事務部,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
  4. ^ 4.0 4.1 4.2 4.3 4.4 《當代藥用植物典 4》. 蕭培根.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 2007年8月: 第226-229頁. ISBN 978-988-99226-3-4. 
  5. ^ 四川植物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44頁
  6. ^ 浙江植物志[永久失效連結]第89頁
  7. ^ 貴州植物志[永久失效連結]第153-154頁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