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耿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耿湋(736年—787年),字洪源河東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生平

[編輯]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出生。[1]寶應二年(763年)進士[2],授任左衛率府倉曹參軍,廣德二年(764年)前後,因第五琦推薦為周至縣尉,與古之奇友好[3]

大曆八年(773年),奉使江南檢括圖書。[4]此行在浙江還曾與嚴維秦系等詩人唱酬。 [5]約大曆十一年(776年)歸朝。[6]王縉薦擢左拾遺[7]任大理司法。

大曆十二年(777年)坐元載王縉事貶為許州司倉參軍;量移鄭州司倉參軍。建中三年(782年),在河中府任兵曹參軍;後又轉京兆府功曹參軍,貞元三年(787年)十一月,卒於任上,享年五十有二。

文學成就

[編輯]

工於詩,與當時的文人如盧綸司空曙等人關係密切,常有詩文唱和[2]。作品多反映出安史之亂後,長年戰亂的荒涼情景,如:「日暮黃雲合,年深白骨稀。」儘管在朝為官,耿氏也一再提到貧病交迫,如「貧病催年齒,風塵掩姓名」,「貧病休何日,艱難過此身。」作品於後世影響深遠。[8]有詩集二卷。

注釋

[編輯]
  1. ^ 胡可先:《新出土「大曆十才子」耿湋墓誌及其學術價值》,載《文學遺產》2018年第6期
  2. ^ 2.0 2.1 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 517–526. ISBN 7101035965. 
  3. ^ 唐才子傳》卷四:「耿湋,河東人也。……與古之奇為莫逆交。」
  4. ^ 李端有《送耿拾遺漳使江南括圖書》,盧綸亦有《送耿拾遺漳充括圖書使往江淮》。
  5. ^ 嚴維有《酬耿拾遺題贈》云:「掩扉常自靜,驛吏忽傳呼。水巷驚馴鳥,藜床起病軀。顧身悲欲老,戒子力為儒。明日公西去,煙霞復作徒。」(《 全唐詩》卷二六三)
  6. ^ 梁肅《送耿拾遺歸朝廷序》(《 文苑英華》卷七二五)
  7. ^ 《極玄集》載:「寶應二年進士,官至左拾遺。」《郡齋讀書志》謂「寶應元年進士,為左拾遺。」《新唐書·藝文志》説為右拾遺。
  8. ^ 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雲:「唐拾遺耿湋《下邽喜叔孫主簿鄭少府見過》詩云:『不是仇梅至,何人問百憂。』蘇子由作績溪令時,有《贈同官》詩云:『歸報仇梅省文字,麥苗含穟欲蠶眠。』蓋用湋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