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座標29°2′50.140″N 98°35′36.146″E / 29.04726111°N 98.59337389°E / 29.04726111; 98.5933738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 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
座標29°2′50.140″N 98°35′36.146″E / 29.04726111°N 98.59337389°E / 29.04726111; 98.59337389
分類其他
時代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號7-1943-6-007
認定時間2013年

芒康縣鹽井古鹽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是自吐蕃時期開始生產的古鹽田。[1][2]

簡介

[編輯]

芒康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東南部,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交界處,橫斷山脈腹地。芒康縣東與四川省巴塘縣瀾滄江相望,南與雲南省德欽縣相鄰,北面、西面與昌都市內的貢覺縣察雅縣左貢縣相鄰。鹽井鹽田位於芒康縣南部的納西鄉曲孜卡鄉。「鹽井」一名是因生產鹽,並從瀾滄江邊打井采滷水而得名。鹽井的藏語名為「察卡洛」,藏語「察」意為鹽,「察卡洛」意為生產鹽的地方。[2]

到21世紀初,鹽井生產鹽的有兩個鄉:納西鄉、曲孜卡鄉。鹽井的鹽業生產仍使用原始生產方式,產量不高,納西鄉、曲孜卡鄉的年總產量僅70萬餘斤。從事鹽業生產的有320多戶人家,共有2700多塊鹽田。[2]

鹽井生產的鹽以瀾滄江為界,瀾滄江東的納西、上鹽井鹽田生產黃鹽,瀾滄江西的加達、曲孜卡生產紅鹽。[2]

鹽業是當地居民的主要副業。鹽井鹽業生產方式是最原始的曬鹽方式,使用原始生產工具,靠天然風乾。鹽民從瀾滄江畔的鹽滷水井中,用木製筒背回滷水,倒入各自的鹵池中風乾進行濃縮,再倒入鹽田風乾,結晶成為鹽。[2]

瀾滄江兩岸的斜坡上,有平房建築群,房頂上鋪著一層曬鹽,這便是鹽田。進入鹽田,可見房頂上潔白的鹽晶,房屋內的鐘乳晶鹽,好似水晶宮。[2]

21世紀初,因受市場經濟影響,年輕人不想從事這種原始的製鹽業,僅有部分家庭仍在從事製鹽,鹽井的製鹽業有失傳的危險。鹽井古鹽田仍是當地民眾進行副業生產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由於瀾滄江水浸泡、風吹日曬等原因,鹽井古鹽田的木質支柱受損,每年瀾滄江漲水之時,鹽井古鹽田遭江水沖毀的可能性非常大。鹽井古鹽田處於陡坡下,也存在遭到泥石流沖毀的風險。[2]

為保護這一獨特的製鹽業,芒康縣於2003年將鹽井古鹽田定為芒康縣文物保護單位。由鹽業加工戶對鹽井古鹽田的立柱及曬鹽場地進行加固,遷至不易遭洪水淹沒之處曬鹽,鄉政府成立了文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鹽業加工戶自己也成立了安全保衛組織。[2]

2009年,「芒康鹽井古鹽田」被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芒康縣鹽井古鹽田」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同年掛牌。[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芒康盐井古盐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華夏化工網. 2013-06-05 [2013-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芒康盐井盐田――食盐技艺守望. 昌都旅遊信息網. 2013-09-19 [2013-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