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鳥山石燕編纂的《今昔百鬼拾遺》插圖
和漢三才圖會裡的蜃

,是中國神話傳說的一種海怪,形似大牡蠣(另有巨大文蛤、水等說法),能吐氣,並形成為海市蜃樓。該詞出自《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像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樓台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又《禮記·月令》:「雉入大水為蜃」[1],相傳隨侯珠產於蜃蛤。[2]

概要[編輯]

中國古書《彙苑》裡記載,春天和夏天時會從海中吐氣形成樓台。[3]這個傳說在日本也廣泛地傳聞,根據江戶時代鳥山石燕的妖怪畫集《今昔百鬼拾遺》,以「蜃氣樓」的名字,描繪了大文蛤吐氣成樓閣的姿態,解說文則是引用中國的史記「蜃是大蛤變成的」的敘述。[4](參照圖片左上方的解說文字)

腳注[編輯]

  1. ^ 《說文解字》曰:雉入水所化。又時刄切。
  2. ^ 《潛夫論·論榮》: 隨氏之珠,產於蜃蛤。
  3. ^ 日野巌. 動物妖怪譚. 中公文庫 . 中央公論新社. 2006: 245頁. ISBN 978-4-12-204791-4. 
  4. ^ 高田衛監修 稲田篤信・田中直日編. 鳥山石燕 画図百鬼夜行. 國書刊行會. 1992: 188–189頁. ISBN 978-4-336-03386-4.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蜃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