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袁崇友,字伯益廣東廣州府東莞縣軍籍,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編輯]

萬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廣東鄉試舉人[1],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有朝貴重其才名,欲召致門下,許以館選,崇友不往。授南安令,安多勢宦奪民產,上官莫能難,欲因以畀之。崇友徑判與民,力為請,宦遷延,度令強項,卒不敢抗。在官請謁不行,屏謝交遊,有以竿牘通者悉焚之。時倭寇告警,南安城久圮,崇友夙具楨幹,鳩工繕完,翼然雄峙。有中使過邑境,爪牙甚盛凶,入縣署若有所按狀。崇友閒閣高臥,竟斂跡去,人顯其靜。聽斷明決,每大疑大獄片言立剖,為忌者所中,調望江。邑苦疲瘠,友至,閭間始有生色。治報最,遷南京戶部主事,乞歸養親。晉南京兵部郎中,擢南昌知府[2],未赴,起尚寶司丞,趣駕至潛山,歌陟屺之意而返。侍養二十年,孝友純篤。著有《養老二十四章》、《讀書十五則》、《春草堂詩文》[3]

參考資料[編輯]

  1. ^ 《廣東通志》
  2. ^ 萬曆四十年六月戊辰,升南京兵部郎中袁崇友為江西南昌府知府。
  3. ^ 《廣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