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千秋
譚千秋 | |
---|---|
出生 | 1957年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 |
逝世 | 2008年5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 | (51歲)
職業 | 中學教師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譚千秋(1957年2月—2007年5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人,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師,中國共產黨黨員。於2007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期間遇難於學校。後被媒體報道成因保護學生而遇難的「英雄」和「烈士」,被追授「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英雄」等榮譽稱號,評為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被收入小學五年級教科書。2010年,有關他「保護學生」的報道被揭發作假,英雄事跡被指不存在,再次引發輿論反響。
生平
[編輯]1978年3月考取湖南大學政治專業。1982年1月畢業,分配到四川綿竹東方汽輪機廠工作,先後在該廠所屬的職工大學和中學任教。曾被評為四川省特級教師。遇難時為中學學生工作處主任和政治課教師。[1]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時,譚千秋正在教室上課,因教學樓坍塌而與許多學生一同遇難。
身後報道與榮譽
[編輯]保護學生的報道
[編輯]事後,據《長沙晚報》的報道,地震發生時,譚千秋立即意識到是地震,指揮學生離開教學樓。當得知樓上還有學生時,其返回樓上救人。進入教室後,房屋塌陷,譚指揮4名學生(劉紅麗、田剛、付強和余建)躲到課桌下,用身體護住學生,被樓板砸到。譚千秋尚未當即遇難,還用大量語言鼓勵學生。最後譚千秋犧牲,4名學生因譚千秋的保護而生還。有關報道對事件與對話的描述極其具體,栩栩如生。[2]
新華社記者田雨、孫聞、王建華撰寫了三篇有關譚千秋的報道[3]。《競報》也為新華社記者王建華做過一篇特別報道《我最先發現英雄老師譚千秋》[4]。根據三人共同報道的《那一刻,他張開雙臂護住4個學生——德陽市東汽中學遇難教師譚千秋的最後奉獻》[5]和孫聞的《那一刻,淚飛如雨——譚千秋老師採訪札記》[6],劉紅麗的舅舅說劉紅麗等4名學生為一名近50歲的男老師所救;之後記者從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教師的名字「譚千秋」。救援人員也向記者描述譚千秋遺體稱:「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之後記者將譚千秋保護學生的事跡告訴譚千秋妻子張關容。據孫聞、王建華重訪災區報道的《又見張關容 再訪譚千秋》[7],東汽中學英語教師、現任(2010年)東汽中學副校長[8]唐祖貴的孩子唐佳琦(琦琦)是被譚救的4學生之一(與《長沙晚報》的報道不同)。據該報道引述譚千秋的遺孀張關容所述,唐佳琦被救出來後見到唐祖貴說的第一句話為:「爸,救救譚叔。」最後唐佳琦因傷勢過重去世。這幾篇報道中除了劉紅麗和唐佳琦,未指出其他被譚千秋解救學生姓名。
榮譽
[編輯]譚千秋因媒體所報道的英雄事跡,於2008年7月被追認為「烈士」。另被追授「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英雄」等榮譽稱號,並被中國中央電視台評為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2009年國慶前夕,譚千秋和其他62名烈士的照片和事跡被選入湖南烈士公園陳列室。[9]
譚千秋母校湖南大學為其編寫了《大愛千秋——記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英雄譚千秋》一書。2009年,湖南大學聯合了影視公司拍攝了描述譚千秋事跡的電影《最後一課》。[10]另外還在校內樹立了紀念譚千秋的雕塑《大愛千秋》。
四川省德陽市揚嘉鎮新建的千秋中學以譚千秋命名。[11]他的故鄉祁東縣也在籌建「千秋故鄉中學」。[12]
譚千秋的「英雄事跡」,被改寫後收入蘇教版語文小學課本第11冊第6課《最後的姿勢》。[8]課本課後練習讓學生仿照《感動中國》給譚千秋寫頒獎詞。[13]
報道被揭發作假
[編輯]據2010年《南方都市報》調查撰寫並被轉載的報道,與譚千秋一同埋在廢墟下的學生劉虹利回憶,地震時,譚千秋揮了一下手(意思不要慌),劉虹利便掉落樓下。劉虹利並未受譚千秋保護,譚也沒有時間衝過來保護,劉醒來時譚已遇難。一起獲救的牟莎莎、丁楠傑也稱未被老師救起。新華社和《長沙晚報》報道的「劉紅麗」(實名「劉虹利」)存在且生還;《長沙晚報》報道的其他被譚解救學生中,「付強」真實存在但遇難,「田剛」和「余建」二人則不存在於該校;對於新華社報道的另一被譚解救後因傷勢過重去世的學生唐佳琦,其父親、東汽中學英語教師與現任(2010年)東汽中學副校長唐祖貴向南都記者描述亡女當時被救情形時,並沒有認定她為譚所救,唐佳琦也沒有和劉虹利等埋在同一處廢墟。[8]
劉虹利稱其在病房被香港媒體採訪問及被譚千秋救的感想時,完全不清楚自己的獲救與譚老師有何聯繫,所以胡編亂造說了很多。劉虹利指出,該校學生都知道報道為假,每次開大會老師在上面講譚老師的事跡,都有同學在下面笑。[8]
重建後的東汽中學,譚老師的事已經成為「不能說的秘密」。雖然常聽到譚千秋的名字,但包括現任(2010年)校長周德祥、譚千秋的遺孀張關容在內無人知曉哪4個學生獲救。[8]
最早報道此事的新華社記者之一孫聞稱具體對話情節非他所寫。另一記者王建華在與東汽中學老校長張天明對話時表示關心中學編寫的回憶書籍《揮之不去的5·12》中劉虹利的文章,得知劉虹利沒有提到譚救人時,他表示「人們需要一種精神……我同意你的看法,此事就到此為止」。當時新華社的報道和被南都記者訪問的東汽中學現任(2010年)校長周德祥都指消息最早是劉虹利的舅舅傳出,但劉虹利否認舅舅這麼說過。[8]
有傳言稱譚家這兩年來接受了巨額捐款。對此,譚千秋的遺孀張關容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如果丈夫不是想救學生,沒有必要做出張開雙手的姿勢,而是應該掩頭保護自己。」同時也表示,譚家迄今為止只接受過政府的撫恤金,未曾如謠言所說,接受巨額捐款。[8]
評論
[編輯]2010年,時任東汽中學副校長唐祖貴認為:「當時的確需要這麼一個英雄楷模。」該中學70歲老校長張天明肯定譚千秋為人,但十分反對媒體的假報道,他認為:「我覺得中國這些老百姓太淳樸了,太善良了。我在想,如果他們知道了這個事情是假的,他們作何感想呢,會不會有被中國媒體忽悠的感覺呢?」「教育和新聞一樣,真實性是生命,如果都說假話,那不是玩命嗎?」[8]
較多民眾與媒體感慨譚千秋的「被英雄」,指責扭曲真相者,希望尊重歷史、還原事實,認為帶來的危害遠大於積極意義,尤其拿他人生命在教育界、新聞界公開造假。[14][15][16][17][18]但也有人稱真假不重要,中國社會急需道德標杆,即便是虛擬的,要用「新的理念」去理解、容忍這些假的事跡。[19]
參考文獻
[編輯]- ^ 汶川地震一起英雄事跡被質疑涉嫌造假
- ^ 谭老师的最后一课. [201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2).
- ^ 师魂不朽——“5·12”汶川大地震采访追记.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
- ^ 我最先发现英雄老师谭千秋. 競報. 2008年6月3日: 第45版副刊記錄.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4). 報刊截圖
- ^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1).
- ^ 那一刻,泪飞如雨——谭千秋老师采访札记.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6).
- ^ 记者重访灾区:又见张关容 再访谭千秋.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
-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烈士老师”谭千秋调查. 南都記者 華璐 劉偉 實習生 楊藝蓓 (南方都市報). 2010年10月21日: AA03 [2010年10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0月24日).
- ^ 譚千秋等3位教師和2位學生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 ^ 反映抗震英雄谭千秋事迹的电影《最后一课》在湖南开机. [201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8).
- ^ 千秋中学正式奠基700个孩子笑了. [201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2).
- ^ 譚千秋家鄉將建「千秋故鄉中學」
- ^ 蘇教版語文小學課本第11冊第6課《最後的姿勢》
- ^ 譚千秋被英雄與教材名人被事跡
- ^ 英雄老師事跡疑造假 媒體忽悠意欲何在?
- ^ 让死去的和活着的谭千秋们回归本真.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1).
- ^ 需要精神楷模不是造假的藉口[永久失效連結]
- ^ 中國評論新聞網:地震英雄譚千秋為何「被烈士」?
- ^ 譚千秋事跡是真是假並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