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克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克謙含光浙江杭州府仁和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進士,為工部主事,榷稅荊州,內監陳奉亦督稅於荊,橫甚,請便設東關稅,克謙上疏爭之,事得寢。沙市有通濟橋,檣帆高者不得入,遇風濤常觸石碎舟,商旅苦之。克謙捐千金易橋為高梁,人稱便焉,號為黃公津。使竣還朝,調兵部,歷郎中,有縉紳為武吏求遷,克謙正詞拒之,言者赧然退。歷遷湖廣右參政[1]、廣東右參政,分守嶺南。廣州俗,富而悍,貧者椎埋攻剽為奸,所屬十六州縣以盜聞者日數百也,牘而進皆重辟也。克謙力為疏別,無流滯者,行之既久,人不敢犯,盜亦息。數年以疾歸[2],克謙性至孝,以不及祖父飯含,每言及泣數行下。事母盡色養,友愛諸兄,恥言人過,子孫相傳為法。以子黃機貴,贈吏部尚書[3]

參考[編輯]

  1. ^ 萬曆四十年正月,升兵部武選司署郎中事員外郎添注黃克謙為湖廣右參政兼僉事。
  2. ^ 萬曆四十六年六月,副總兵杜璧、參政黃克謙以疾乞休,許之。
  3. ^ 《仁和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