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1988年5月30日
末個系統消散1988年11月24日
最強風暴
名稱吉爾伯特
 • 最高風速185 mph(295 km/h)
 • 最低氣壓888 mbarhPa;26.22 inHg
氣旋季統計
熱帶低氣壓數19
風暴數12
颶風數5
大型颶風數
三級+
3
死亡人數550
財產損失$70億(1988年美元
$180.3億美元(計入美元通脹,換算為2023年)
相關條目
大西洋颶風季
19861987198819891990

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是一次活躍程度屬中等水準[注 1],但卻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大西洋颶風季,共有多達15場熱帶氣旋直接對陸地產生影響。颶風季從1988年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發展的時間段[2],但早在5月30日時就有熱帶低氣壓在加勒比海發展形成,提前拉開了這年熱帶天氣活動的序幕。不過,第一個獲得命名的熱帶風暴阿爾貝托卻要到颶風季開始兩個多月後的8月8日才形成,比通常情況要晚一個多月[3]熱帶風暴凱斯是全年的最後一場風暴,於11月24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本季共計產生19個熱帶低氣壓,其中12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有一場熱帶風暴在起初的實際操作中歸類為熱帶低氣壓,但之後經再度分析後重新歸入熱帶風暴。共有5個熱帶氣旋達到颶風強度,其中又有3場達到大型颶風標準[注 2]

颶風吉爾伯特是全季最具影響的氣旋,創下當時最強烈大西洋颶風的新紀錄。這場颶風途經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對墨西哥和許多島嶼國家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其中又以牙買加特別嚴重。風暴沿途共計造成超過3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都發生在墨西哥,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198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29億美元)。以四級強度襲擊尼加拉瓜颶風瓊也導致超過200人喪生,經濟損失約20億美元(198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51.5億美元),這場颶風之後還進入東太平洋並因此重新歸類、命名為熱帶風暴米利安。

季節簡介

[編輯]

季前預測

[編輯]
對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熱帶活動的預測
來源 日期 命名
風暴數
颶風數 大型
颶風數
CSU[5] 6月 11 7 未知
有紀錄以來最活躍 28 15 8
有紀錄以來最不活躍 1 0持平 0
實際情況 12 5 3

每年大西洋颶風季前,包括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威廉·M·格雷博士及其同僚在內的一些知名颶風專家會發布颶風活動的預測。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定義,一個正常水平的大西洋颶風季會形成6到14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其中有4到8個會達到颶風強度,1到3個成為大型颶風。氣象學家於1988年6月作出的預測認為全季會形成11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其中7個達到颶風強度,但預測中沒有表明有多少場颶風將達到大型颶風標準。[5]

季節活動

[編輯]

大西洋颶風季通常是在6月1日正式開始[3],但1988年的熱帶活動在5月30日就伴隨著第一號熱帶低氣壓的形成開始。全年共計形成19個熱帶低氣壓,高於平均水平[6]。有12個熱帶低氣壓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其中5個達到颶風標準。全季形成三場大型颶風,這在27年來還是頭一遭,另外共計有4場颶風和3場熱帶風暴有過登陸,造成550人死亡和70億美元(198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80億美元)的損失。熱帶風暴凱斯是本季的最後一場風暴,於11月24日消散[7],這時距11月30日颶風季正式結束只剩6天[3]

由於上層對流層氣流產生的強烈風切變影響,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前兩個月基本上風平浪靜。雖然有多股強勁的東風波離開非洲海岸,但其中大部分都在穿越熱帶大西洋期間迅速消亡,導致整個6月到7月都沒有熱帶低氣壓形成。到了8月,風切變有所減少,東風波也因此得以發展成熱帶氣旋[6]。與過去十年相比,這年官方風暴路徑預報的準確度很高,出錯率比平均情況要低30%到40%[7],並且24小時、48小時和72小時的預報也是18年來最準確的,甚至比之後從1889到1995年期間的任何一次大西洋颶風季都要準確[8]

這年颶風季的活躍程度也通過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反映出來,為103,屬「接近正常」水平[9][10]。大致來說,氣旋能量指數通過對颶風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來計算,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的風暴,其指數也相應越高。只有在熱帶系統風速達到或超過每小時63公里(34)或熱帶風暴強度時才會對這一指數進行計算,並納入全面的氣象公告中[10][11]

風暴

[編輯]

第一號熱帶低氣壓

[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5月31日-6月2日
強度30 mph(45 km/h)(一分鐘) 
1002 mbarhPa

本季的第一個熱帶低氣壓於5月30日在西北加勒比海形成。系統北上朝古巴逼近,這一過程中遭遇的外部環境不利於其發展,飛入其中的一架颶風獵人偵察機也無法找到明確的環流中心[12]。低氣壓強度一直很弱,於6月2日在佛羅里達海峽退化成一片開放式低壓槽[6]

低氣壓及其前身一共給古巴帶來高達1025毫米的降水,其中包括一天時間裡達到的867毫米[13]。受降水影響最為嚴重的是西恩富戈斯省,另外比亞克拉拉省聖斯皮里圖斯省謝戈德阿維拉省卡馬圭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13]卡馬圭市的一場龍捲風摧毀多幢建築物和5架蘇聯飛機[14]。面對洪災,政府派出救援人員、直升機和水陸兩棲車將6.5萬生活在低洼地區的居民疏散到地勢更高的區域。氣旋導致許多地方的電力和通訊中斷,該國交通基礎設施嚴重受損,6座橋梁也被摧毀[14]。單卡馬圭省就有200套民房被洪水摧毀,另有1000套房屋受到破壞[15]。整個古巴有約9萬人受災,數十人受傷[16],共計37人遇難[13],其中有3人是觸電身亡[14]。低氣壓還給佛羅里達州帶來小雨,其中龐帕諾比奇達到81毫米[17]

熱帶風暴阿爾貝托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8月5日-8月8日
強度40 mph(65 km/h)(一分鐘) 
1002 mbarhPa

本季第一個獲得命名的風暴源於8月4日在南卡羅來納州近海形成的一股弱低氣壓。衛星在次日探測到系統中存在下層環流,表明熱帶低氣壓已經形成,風暴於8月6日成為颶風季的第二個熱帶低氣壓[7]。一股逐漸逼近但強度較弱的鋒面槽令低氣壓的上層外流得到增強並向東北方向前進。8月7日,系統在南塔克特以南近海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氣象部門因此將其命名為「阿爾貝托」(Alberto[18]。風暴加速向東北前進,於當晚以每小時47公里風速襲擊新斯科舍西部,不過造成的影響很小[18][19]。8月8日,阿爾貝托在聖羅倫斯灣的寒冷水域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之後不久就在紐芬蘭島以北近海消散[18]

氣旋給緬因州帶來小雨,其中佩諾布斯科特縣米利諾基特附近降雨量達到60毫米[20]。風暴產生的最強陣風時速是新斯科舍雅茅斯Yarmouth)記錄下的78公里,降雨量最高的是新不倫瑞克聖約翰,達到45.1毫米[19],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降下。降水導致局部地區出現洪水,一些街道因此暫時封閉[21]。阿爾貝托的溫帶系統殘留還給紐芬蘭島西部沿線帶來小雨和一些雲層[19]

熱帶風暴貝麗爾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8月8日-8月10日
強度50 mph(85 km/h)(一分鐘) 
1001 mbarhPa

本季的第三股熱帶低氣壓於8月7日由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上空的一片地面低氣壓形成。系統在緩慢朝密西西比河飄移的過程中逐漸組織起來,很快就擁有足夠多的對流,促使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布第三號熱帶低氣壓的初步公告[22]。8月8日,低氣壓的表面風速已加快到足以令氣象部門向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發布熱帶風暴警告[7]。風暴在位於墨西哥灣開放水域上空期間給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帶來的持續風速屬熱帶風暴最低標準,陣風時速也達到熱帶風暴強度[23]。墨西哥灣中部沿海地區普降暴雨,其中阿拉巴馬州多芬島的降雨量在410毫米以上[24]

貝麗爾保持著良好的外流結構,其環流於8月9日進入溫度較高的水域上空,有利於風暴進一步增強。但由於西北方向有一股冷鋒逼近,風暴因此轉向進入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24]。次日早上,貝麗爾已在進入該州中南部的泰克河口Bayou Teche)上空後降級成熱帶低氣壓。系統殘留給德克薩斯州東部帶來傾盆大雨,部分地區降雨量超過300毫米。這場風暴總體造成的破壞很小,但有導致一人死亡[25]

第四號熱帶低氣壓

[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8月12日-8月15日
強度30 mph(45 km/h)(一分鐘) 
1012 mbarhPa

8月12日,一股向西行進的東風波在巴哈馬南部附近海域發展成第四號熱帶低氣壓。低氣壓沿佛羅里達州海岸行進,於次日在該州傑克孫維附近登陸[6][26]。系統給佛羅里達州和喬治亞州沿海帶來陣風和雷暴,但造成的損失很小[26]。風暴進入喬治亞州南部和墨西哥灣中部沿海區域上空期間給美國東南部大片地區帶來178毫米降水[27]。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記錄,中心以東部分急風風速達到每小時80公里[28]。氣旋最終在進入密西西比河河口水域上空時消散[26]

颶風預報員起初認為這股低氣壓會增強成本季的第3場熱帶風暴[29]。但系統實際上由於不利的上層環境以及與巴哈馬群島的相互作用而在朝佛羅里達州東海岸前進的過程中失去層次分明的環流中心[26]

第五號熱帶低氣壓

[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8月21日-8月31日
強度35 mph(55 km/h)(一分鐘) 
1006 mbarhPa

8月20日,大西洋東部的一股東風波發展成本季第五號熱帶低氣壓。之後三天時間裡,系統向維德角群島西北偏北方向飄移,強度上基本保持不變[6]。由於低氣壓形成的海域曾是多場強勁東海岸颶風的誕生地,所以系統起初雖然很弱,但氣象部門認為氣旋將得到增強[30]

8月24日,低氣壓轉向東進,並且前進速度提高到每小時24公里。由於途經海域水溫較低,氣旋強度和重新增強的可能性均有所降低[31],到8月26日時已退化成東風波。系統殘留於8月30日在北卡羅來納州東南部約290公里洋面重新獲得發展[6]美國國家氣象局華盛頓辦事處繼續對這一烈風中心進行追蹤,直到9月1日系統和美國東岸近海的一片鋒區合併時止[6]

第六號熱帶低氣壓

[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8月20日-8月23日
強度35 mph(55 km/h)(一分鐘) 
1006 mbarhPa

第六號熱帶低氣壓源於8月12日離開非洲西北海岸的一股東風波。系統經過熱帶大西洋,於8月19日行經西經55°海域時開始發展[32]。次日,系統在逼近向風群島的過程中成為熱帶低氣壓。低氣壓穿越該群島後繼續向西進入加勒比海中部,但外界環境已變得不再像之前那樣有利於發展[33]。8月21日,氣旋的組織層次較為混亂,但氣象部門還是認為低氣壓會在進入加勒比海西部水溫較高的海域後強化成熱帶風暴,但實際上系統卻於8月23日在西經80°的牙買加附近洋面退化成東風波[34]。這股擾動天氣帶著極少量對流行經中美洲,並在這一過程中重新發展,進入東太平洋後已成為颶風克里斯蒂[32]。這一系統對陸地的主要影響僅限於給向風群島帶來狂風[6]

熱帶風暴克里斯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8月21日-8月30日
強度50 mph(85 km/h)(一分鐘) 
1005 mbarhPa

8月15日,一股強勁的東風波離開非洲西海岸,到8月21日時,東風波北翼已有對流分離並組織成第七號熱帶低氣壓[35]。風暴沿中大西洋各州上空一片副熱帶高壓脊的南部邊緣向西行進,之後的七天裡,無論地面還是偵察機都沒有發現風暴強化的跡象,因此氣象部門認為系統在行經小安的列斯群島大安的列斯群島部分地區以及巴哈馬期間都保持在熱帶低氣壓強度[7]

低氣壓於8月24日途經波多黎各以南海域,給該島部分區域帶來超過360毫米降雨量[36],造成當地3人遇難[37]。8月28日,氣旋在北上到達佛羅里達州北部近海後升級成熱帶風暴克里斯,然後在薩凡納附近登陸,給該地區帶來輕微的風災和雨害[37]。克里斯在減弱成熱帶低氣壓的過程中給南卡羅來納州帶來瓢潑大雨,之後與一片冷鋒融合併轉變成溫帶氣旋。殘留低氣壓在東部沿海地區加速行進,經過新斯科舍並最終於8月30日消散[36]。強烈的雷暴在南卡羅來納州催生出一場龍捲風,導致一人死亡[38]

颶風黛比

[編輯]
1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31日-9月8日
強度75 mph(120 km/h)(一分鐘) 
987 mbarhPa

熱帶大西洋中部的一股東風波得到發展,其對流北部與東風波分離並發展成第七號熱帶低氣壓,即上文所述熱帶風暴克里斯的前身;東風波的南部作為一片雜亂無章的降雨區域繼續西進[7]。系統在起初的幾天裡一直沒有得到發展,8月31日,其下層環流中心從尤卡坦半島進入坎佩切灣。估計系統於當地時間晚上0點左右在半島近海發展成第八號熱帶低氣壓[35]

低氣壓向西北偏西方向的墨西哥灣上空飄移,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組織起來,於9月2日達到熱帶風暴標準並獲命名為「黛比」(Debby)。當天晚些時候,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根據偵察機的觀察報告把黛比升級成颶風[35]。颶風達到最高強度時距海岸線僅48公里,於6小時後以基本不變的強度從韋拉克魯斯州圖斯潘附近登陸[35]。風暴產生的狂風、內陸洪水和泥石流共計造成10人喪生[39]

黛比在東馬德雷山脈上空大幅減弱,但系統殘留仍然得以繼續穿越墨西哥。9月5日,殘留系統中心從曼薩尼約附近進入太平洋,因此獲重新分類為第十七E號熱帶低氣壓[40],最終於9月8日在加利福尼亞灣消散[41]

熱帶風暴埃內斯托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9月3日-9月5日
強度65 mph(100 km/h)(一分鐘) 
994 mbarhPa

9月2日,一片群集雷暴與一股向西北方向移動的東風波在百慕達附近發展成表面低氣壓。雖然這股表面低氣壓層次結構較為混亂,並且也與對流相分流,但還是在9月3日發展成熱帶低氣壓[42]。由於有西南氣流的影響,低氣壓以每小時80公里風速加速朝東北方向前進,於9月3日晚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命名為「埃內斯托」(Ernesto)。風暴在繼續增強的過程中逐漸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最終於9月5日被北大西洋上空另一片更大規模的溫帶風暴吸收[43]

這場熱帶風暴存在期間一直位於海上,在開放水域產生強風。亞速爾群島是唯一受其影響的陸地,弗洛雷斯島上出現熱帶風暴強度的大風[7],但沒有報道表明氣旋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損失[42]

第十號熱帶低氣壓

[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9月3日-9月4日
強度30 mph(45 km/h)(一分鐘) 
1004 mbarhPa

9月2日,墨西哥灣西部有一片廣闊的低氣壓區形成,並在次日得到迅速發展。到9月3日系統行經路易斯安那州摩根城西南偏西方向約260公里洋面時已發展出足夠的對流,令其達到熱帶低氣壓標準[44]。氣象部門向從路易斯安那州卡梅倫到佛羅里達州阿巴拉契科拉之間沿海地區發布熱帶風暴警告,這時風暴正在一股冷鋒的影響下以每小時24到32公里速度迅速向東北方向移動[6]。幾小時後,熱帶低氣壓與前述冷鋒合併而退化成東風波。墨西哥灣多個石油平台記錄下64公里的陣風時速,德克薩斯州東南部和路易斯安那州大片地區普降中到大雨[6]。接下來的24小時裡,東風波給美國東南部其他地區帶來暴雨,其中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的降雨量最高,達到210毫米,但沒有出現因此造成損失的報道[45]

無名熱帶風暴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9月7日-9月10日
強度60 mph(95 km/h)(一分鐘) 
994 mbarhPa

9月6日,一片層次分明的擾動天氣離開非洲海岸並迅速發展成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9月8日開始針對位於維德角東北方向約560公里海域的系統發布公告,不過氣象部門之後根據衛星和船隻報告的結果重新分析認為,低氣壓在9月7日就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但由於其行進路徑太過遙遠,因此當時未能觀測到這一信息。[46][47]

連續三天的裡面內,系統都因西北方向一片大規模低壓槽的影響向西北偏西方向水溫較低的海域前進。非洲西岸海岸沿線普降中到大雨,但沒有出現造成損失的報道[46]。系統最終減弱後與前述低壓槽合併。這一未獲命名的風暴之後列入大西洋颶風季年度總結的熱帶風暴名單中[7]

颶風佛羅倫斯

[編輯]
1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7日-9月11日
強度80 mph(130 km/h)(一分鐘) 
983 mbarhPa

9月4日,一道雲帶伴隨著一股冷鋒一起離開德克薩斯州海岸進入墨西哥灣。雲帶在海灣中部分裂成兩個部分,其中南半部分基本保持靜止,而北半部分則發展成一股向東北方向前進的鋒面波。南半部分上空的對流有所增加,並圍繞雲層中心纏繞起來。9月7日,系統有表面環流形成,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開始發布熱帶低氣壓公告。[48]

由於逐漸消散鋒面槽的影響,低氣壓向東飄移,並且經颶風獵人偵察機確認已增強成熱帶風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其命名為「佛羅倫斯」(Florence[48]。9月9日,風暴轉向北上,並在一片中到上層槽的影響下加速朝墨西哥灣北部移動,於登陸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數小時前達到颶風強度[7]。風暴在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上空迅速減弱,並在行經紐奧良後失去所有深層對流。9月10日,風暴在巴頓魯治附近上空降級為低氣壓,並於次日在德克薩斯州東北部上空消散[48]

系統存在早期給尤卡坦半島帶來中等程度降水[49]。風暴吹襲路易斯安那州期間,其中心登岸區域偏東方向附近沿海出現中等程度的風暴潮[50]。陣風導致超過10萬人失去電力供應。阿拉巴馬州有一人在試圖穩固自己的船隻時遇難。降雨導致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部分河流嚴重泛濫,該區域之前已經受到暴雨的嚴重影響,洪水導致聖羅薩縣有數十套房屋受損或被毀[51]

颶風吉爾伯特

[編輯]
5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8日-9月19日
強度185 mph(295 km/h)(一分鐘) 
888 mbarhPa

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12個熱帶低氣壓於9月8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近海形成,然後在朝西北偏西移動、途經該群島期間於9月9日發展成熱帶風暴並獲命名「吉爾伯特」(Gilbert)。風暴轉向西進,並進入爆發性增強期,於9月11日成為大型颶風,並且掠過伊斯帕尼奧拉島南部海岸時還在繼續加強。吉伯特以三級颶風強度直接穿過牙買加,給島上山區帶來傾盆大雨。風暴中心再度進入海域上空後進入又一次爆發性增強期,單9月13日中心氣壓就下降72毫巴百帕,2.1英寸汞柱),創下大西洋颶風的新紀錄,直到2005年才被颶風威爾瑪打破[52]。吉伯特的最低氣壓為888毫巴(百帕,26.2英寸汞柱),當時也刷新了西半球的最低海平面氣壓紀錄[53]

颶風登陸尤卡坦半島前有小幅減弱,但仍達到五級颶風強度。風眼步入陸地上空後,氣旋迅速減弱,到9月15日進入墨西哥灣時已降為二級颶風。風暴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並再度增強,達到四級颶風的最低標準強度後於9月16日以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01公里強度在墨西哥西北部塔毛利帕斯州拉佩斯卡(La Pesca)附近登陸。颶風中心於9月17日從該國蒙特瑞以南經過,給當地帶來暴雨。風暴殘留轉向北上,最終與密蘇里州上空一片正在發展的鋒面低氣壓系統融合。[53]

颶風吉伯特創下大西洋颶風強度的新紀錄,直到2005年才被颶風威爾瑪超越[52]。風暴途經加勒比地區和中美洲期間造成高達50億美元的損失(198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29億美元),而且是繼1951年的颶風查理以來首場登陸牙買加的颶風,下一個則是2007年的颶風迪安,並且截至2014年6月中旬仍是以五級強度登陸墨西哥的最近一場颶風。這一強烈天氣系統共計造成318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來自墨西哥。[54]

颶風海倫

[編輯]
4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19日-9月30日
強度145 mph(230 km/h)(一分鐘) 
938 mbarhPa

9月15日,一股帶有層次分明深層對流的東風波離開非洲海岸,並在東大西洋上空的強烈高壓脊影響下向西行進。協調世界時9月19日下午18點,系統發展成本季的第十四號熱帶低氣壓,然後在UTC9月20日早上6點升級為熱帶風暴海倫。9月21日,氣旋因東大西洋一片大規模低壓槽的影響轉向西北,並在當天晚上達到颶風強度。由於外界環境有利,風暴得以繼續強化,於9月22日發展成大型颶風,再於次日晚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33公里,最低氣壓938毫巴(百帕,27.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55]

達到最高強度後,海倫在逐漸向北進入大西洋開放水域的過程中減弱。9月29日清晨,系統再度得到短暫增強,達到二級颶風標準和風速每小時169公里的第二波最高強度。然後在當天晚些時候加速向東北方向前進的過程中減弱成一級颶風。UTC9月30日中午12點,風暴在中心位於冰島以南洋面時轉變成溫帶氣旋。維德角在9月17日出現時速37到55公里的陣風,還出現雷暴活動。[55]

第十五號熱帶低氣壓

[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9月27日-9月28日
強度35 mph(55 km/h)(一分鐘) 
1009 mbarhPa

颶風海倫正在中大西洋旋轉移動期間,一股東風波於9月下旬離開非洲海岸並迅速發展,到9月27日已成為本季第十五個熱帶低氣壓,其時系統位於維德角東南偏南方向約426公里海域[56]。低氣壓以每小時24到32公里的速度西進,並在這一過程中快速弱化,到次日雖仍在大西洋東部,但已降級成東風波,之後再也沒有重新形成。除了短暫對維德角群島構成過威脅外,這一天氣系統自始至終遠離陸地,沒有造成任何影響。[6]

熱帶風暴艾薩克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9月28日-10月1日
強度45 mph(75 km/h)(一分鐘) 
1005 mbarhPa

9月23日,一股弱擾動天氣離開非洲海岸向西行進,進入熱帶輻合帶的低緯度海域,其對流逐漸組織起來並有所增加[57]。9月29日,系統在巴貝多東南方向約1400公里洋面發展成第十六號熱帶低氣壓。風暴的西向行動路徑朝北面略偏2度,這可能是因為其中有新的中心正在形成。9月30日,空軍偵察機發現低氣壓風速已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氣象部門因此將其升級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薩克」(Isaac[7]。由於存在西向風切變的不利影響,風暴中心無法發展出深層對流。隨著艾薩克的逼近,小安的列斯群島北部收到熱帶風暴警告[7]。不過,這場風暴由於風切變的不利影響而只持續很短的時間。10月1日,系統降級成低氣壓,之後很快就完全消散[57]。艾薩克的殘留之後在東太平洋得到重生,發展成第二十E號熱帶低氣壓[58]

這一天氣系統作為熱帶氣旋期間沒有對陸地造成顯著影響[59]。但是系統殘留卻給整個千里達及托巴哥帶來暴雨,引發洪災和多場泥石流,造成20人受傷[60],還令至少30人流離失所[61]。莫凡特(Morvant)有兩人在山洪暴發期間喪生[60],該國還有多條道路和橋梁受損[62]

颶風瓊

[編輯]
4級 颶風(SSHWS
 
持續日期10月10日-10月23日
強度145 mph(230 km/h)(一分鐘) 
932 mbarhPa

10月10日,熱帶輻合帶的一片擾動天氣發展成本季第十七號熱帶低氣壓,之後兩天裡系統向西北方向前進並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將其命名為「瓊」(Joan[63]。經過小安的列斯群島南部後,氣旋以熱帶風暴的最低標準強度沿南美洲海岸向西進發,於10月18日穿過瓜希拉半島並在距海岸線僅48公里海域迅速達到颶風標準。10月19日,還在向西飄移的瓊增強為大型颶風。接下來風暴的移動路徑形成一個緊密的圓,並在這一過程中大幅減弱,但在恢復向西移動後又得到快速強化[64]。10月22日,系統達到最高強度,之後不久便以四級颶風標準從尼加拉瓜布盧菲爾茲附近登陸。當時創下位置最南面的四級颶風紀錄,直到2004年才被颶風伊萬超越[65]。瓊在穿越尼加拉瓜後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組織結構,並在進入東太平洋後獲重新指定成熱帶風暴米利安,之後逐漸減弱,於11月2日消散[66]

瓊共計奪走216人的生命,其中148人來自尼加拉瓜[67]。這場颶風共計造成20億美元(198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51.5億美元)的損失,其中單尼加拉瓜就占了一半。風暴還給加勒比地區最南部沿線多個國家帶來暴雨和泥石流[64],其沿南美洲北部海岸的行進路徑對於大西洋颶風來說非常罕見[68]。此外,瓊還是繼1978年的颶風葛麗泰以來第一個穿過大西洋盆地的熱帶氣旋[69]

第十八號熱帶低氣壓

[編輯]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10月20日-10月21日
強度35 mph(55 km/h)(一分鐘) 
1006 mbarhPa

10月初,一股東風波離開非洲海岸向西移動,行進路徑緊跟颶風瓊經過加勒比地區南部[70]。考慮到前一個系統發展成強勁的四級颶風,這一擾動天氣能夠在其後約800公里海域發展成第十八號熱帶低氣壓可謂很不尋常。一架空軍偵察機於10月19日發現低氣壓位於哥倫比亞瓜希拉半島附近。這股低氣壓能夠得到發展,颶風瓊的規模較小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颶風產生的外流還是作為風切變削弱了低氣壓的能量[71]。10月21日,系統在瓊正處於爆發性增強期的同時逐漸消散[64]。第十八號熱帶低氣壓給荷屬安的列斯帶來暴雨[6],還有新聞報道認為低氣壓和另一個熱帶天氣系統把成群結隊的粉紅蝗蟲從非洲帶到特立尼達島和其他加勒比國家[70]

熱帶風暴凱斯

[編輯]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1月17日-11月24日
強度70 mph(110 km/h)(一分鐘) 
985 mbarhPa

本季最後一場風暴於11月17日由海地以南的一股東風波形成。系統向西行經加勒比海,於11月20日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標準並因此獲命名為「凱斯」(Keith)。風暴迅速強化並達到風速每小時11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於11月21日登陸尤卡坦半島東北部。在一片上層低壓槽的影響下,氣旋轉向東北,並因上層風切變和更為寒冷乾燥空氣的不利影響減弱到熱帶風暴的最低強度標準,這對11月的熱帶氣旋來說較為常見[7][72]。凱斯在墨西哥灣東南部再度增強,於11月23日從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附近登陸。行經該州後,風暴於11月24日在百慕達附近轉變成溫帶氣旋,而且在大西洋上空發展成一個強烈的溫帶天氣系統,持續風速達到颶風強度的最低標準[7][73]

凱斯存在早期就給宏都拉斯、牙買加和古巴帶來中到大雨[74][75][76]墨西哥在兩個月前受到颶風吉伯特的重創尚未完全恢復,幸而在這場風暴中所受破壞很小[77]。氣旋給佛羅里達州中部帶來中等程度降水,還有強烈的風暴潮和陣風[7],總體受到破壞的地區範圍很廣,但程度較輕,總計經濟損失約為730萬美元(1988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881萬美元)[76][78]。沿海地區受到的破壞主要源於風暴潮和海灘侵蝕,更為內陸的地區則出現洪災,還有樹木倒塌,供電線路中斷,幸而沒有出現人員喪生[76]

風暴名稱

[編輯]

以下列表中顯示1988年用來給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的名稱。所有沒有退役的名稱都會在1994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再度啟用,這些名稱和1982年大西洋颶風季基本相同,其中吉伯特、艾薩克、瓊和凱斯都是首次使用。佛羅倫斯和海倫沒有在1982年使用,但有在之前的颶風季使用過。列表中沒有命名的名稱將以灰色顯示。[79]

  • Helene
  • Isaac
  • Joan
  • Keith
  • Leslie(未用)
  • Michael(未用)
  • Nadine(未用)
  • Oscar(未用)
  • Patty(未用)
  • Rafael(未用)
  • Sandy(未用)
  • Tony(未用)
  • Valerie(未用)
  • William(未用)

退役

[編輯]

世界氣象組織於1989年春將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使用過的兩個名稱退役,分別是「吉伯特」和「瓊」,這兩個名稱分別用「戈登」(Gordon)和「喬伊斯」(Joyce)代替,計劃在1994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開始使用[80][81]

季節影響

[編輯]
1988年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統計
風暴名稱 持續日期 風暴最高強度 最大持續風速 最低氣壓
百帕
ACE 登陸 損失
(百萬美元
死亡人數
地點 時間 風速
5月30日至6月2日 熱帶低氣壓 30 1000 0 古巴 6月1日 35 0 37
阿爾貝托 8月5至8日 熱帶風暴 40 1002 0.490 新斯科舍聖瑪麗灣 8月7日 40 0 0
加拿大希格內克托地峽 8月7日 40
愛德華王子島 8月8日 40
貝麗爾 8月8至10日 熱帶風暴 50 1001 1.050 路易斯安那州泰克河口 8月9日 50 3 1
8月12至15日 熱帶低氣壓 35 1013 0 佛羅里達州傑克孫維 8月13日 35 0 0
8月20至31日 熱帶低氣壓 35 未知 0 沒有登陸 0 0
8月20至23日 熱帶低氣壓 30 未知 0 向風群島(直接襲擊,未登陸) 8月21日 30 0 0
克里斯 8月21至30日 熱帶風暴 50 1005 0.845 背風群島(直接襲擊,未登陸) 8月23日 35 1.4 4
多米尼加共和國 8月24日 35
巴哈馬安德羅斯島 8月28日 35
薩凡納 8月29日 45
黛比 8月31至9月8日 一級颶風 75 987 1.628 韋拉克魯斯州圖斯潘 9月2日 75 未知 20
埃內斯托 9月3至5日 熱帶風暴 65 994 1.288 沒有登陸 0 0
9月3至4日 熱帶低氣壓 35 1004 0 路易斯安那州摩根城 9月4日 35 0 0
佛羅倫斯 9月7至11日 一級颶風 80 983 3.045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9月10日 80 2.9 1
吉爾伯特 9月8至19日 五級颶風 185 888 32.76 背風群島(直接襲擊,無登陸) 9月9日 45 5500 341
牙買加 9月12日 130
墨西哥科蘇梅爾島 9月14日 160
尤卡坦半島 9月14日 160
塔毛利帕斯州拉佩斯卡 9月16日 125
無名 9月7至10日 熱帶風暴 60 994 1.688 沒有登陸 0 0
海倫 9月19至30日 四級颶風 145 938 31.60 沒有登陸 0 0
十五 9月27至28日 熱帶低氣壓 30 未知 0.000 沒有登陸 0
艾薩克 9月28至10月1日 熱帶風暴 45 1005 0.405 沒有登陸 0 2
10月10至23日 四級颶風 145 932 23.72 向風群島(直接襲擊,無登陸) 10月15日 60 2000 216–334
瓜希拉半島 10月17日 65
尼加拉瓜布盧菲爾茲 10月22日 145
十八 10月20至21日 熱帶低氣壓 35 未知 0.000 沒有登陸 0 0
凱斯 11月17至24日 熱帶風暴 70 985 4.870 尤卡坦半島 11月21日 75 7.3 0
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 11月23日 65
季節總結
19個氣旋 5月30日至11月24日   185 888 103 24次登陸 7000 至少550

參見

[編輯]

解釋說明

[編輯]
  1. ^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定義,一個大西洋颶風季平均會形成12場熱帶風暴,其中6個會成為颶風,兩場會達到大型颶風強度[1]
  2. ^ 大型颶風是指最大持續風速可以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達到三級或以上的風暴[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Internet Team.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North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2011-08-04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6). 
  2. ^ Chris Landsea; Neal Dorst (ed.). G: Tropical Cyclone Climatology.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1-06-02. G1) When is hurricane season ?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3. ^ 3.0 3.1 3.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Climatology. 2006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6). 
  4. ^ Chris Landsea; Neal Dorst (ed.). A: Basic Definitions.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1-06-02. A3) What is a super-typhoon? What is a major hurricane ? What is an intense hurricane ?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6). 
  5. ^ 5.0 5.1 CSU. Tropical Meteorology Project Forecast Verifications Errors. 2006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Lixion A. Avila; Gilbert B. Clark. Atlantic Tropical Systems of 1988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88-10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Miles B. Lawrence and James M. Gross.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of 1988 (PD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9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15). 
  8.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Average NHC Atlantic Track Forecast Errors (PDF). 2007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0-22). 
  9.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basin: Comparison of Original and Revised HURDAT.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2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9). 
  10. ^ 10.0 10.1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North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5-22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6). 
  11. ^ David Levinson. 2005 Atlantic Ocean Tropical Cyclones.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2008-08-20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12. ^ Forecasters Watching Depression. Domestic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88-06-01. 
  13. ^ 13.0 13.1 13.2 Instituto Nacional de Recursos Hidráulicos. Lluvias intensas observadas y grandes inundaciones reportadas. 2003 [2007-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14. ^ 14.0 14.1 14.2 Storm Kills 14, Six Missing in Cuba. International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88-06-02. 
  15. ^ Cuba – Flood. The Russian Information Agency. 1988-06-08. 
  16. ^ Cuba – Heavy Rains Jun 1988 UNDRO Information Report No. 1.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1988-06-10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9). 
  17. ^ David Roth. Rainfall Summary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One.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6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18. ^ 18.0 18.1 18.2 Tropical Storm Alberto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19. ^ 19.0 19.1 19.2 Storms of 1988. Environment Canada. 2003-09-18 [200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04). 
  20. ^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and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at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Northeast Accompanying Landfalling and Transitioning Tropical Cyclones (報告). 2001. 
  21. ^ Toronto Star. Tropical storm Alberto fizzles out before hitting N.S.. 1988-08-08. 
  22. ^ Tropical Storm Beryl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23. ^ Tropical Storm Beryl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24. ^ 24.0 24.1 David Roth. Rainfall Summary for Tropical Storm Beryl.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6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25. ^ Tropical Storm Beryl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3)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26. ^ 26.0 26.1 26.2 26.3 August 13, 1988, Saturday, BC cycle.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8-08-13. 
  27. ^ David Roth. Rainfall Summary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Four.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6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6). 
  28. ^ Depression Drifts Toward Southeast; Small Craft Advised to Stay In Port. Associated Press. 1988-08-13. 
  29. ^ Frank T. Csongos. August 14, 1988, Sunday, AM cycle.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8-08-14. 
  30. ^ Two tropical depressions form.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8-08-20. 
  31. ^ Third Depression Forms In Tropical Atlantic. Associated Press. 1988-08-23. 
  32. ^ 32.0 32.1 Hurricane Kristy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0). 
  33. ^ August 21, 1988, Sunday, BC cycle. Domestic News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8-08-21. 
  34. ^ August 23, 1988, Tuesday, AM cycle. Domestic News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8-08-23. 
  35. ^ 35.0 35.1 35.2 35.3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Debby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36. ^ 36.0 36.1 David Roth. Rainfall Summary for Tropical Storm Chris.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6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37. ^ 37.0 37.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Storm Chris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3). 
  38.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Storm Chris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39.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Debby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40. ^ Gerrish. Tropical Depression Seventeen-E Discussion On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41. ^ Gross. Tropical Depression Seventeen-E Discussion Nin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42. ^ 42.0 42.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Storm Ernesto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43.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Storm Ernesto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3).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44. ^ Sandra Walewski. Tropical Depression Forms In Gulf; Tropical Storm Develops In Atlantic. Domestic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88-09-03. 
  45. ^ David Roth. Rainfall Summary for Tropical Depression Ten.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6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46. ^ 46.0 46.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Unnamed Tropical Storm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1988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47.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Unnamed Tropical Storm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4).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48. ^ 48.0 48.1 48.2 Hurricane Florence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49. ^ David Roth. Rainfall Summary for Hurricane Florence.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2006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50. ^ Hurricane Florence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51. ^ Hurricane Florence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3)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52. ^ 52.0 52.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Wilma (PDF). NOAA. 2006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3-30). 
  53. ^ 53.0 53.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Gilbert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3).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30). 
  54.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Gilbert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1988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30). 
  55. ^ 55.0 55.1 Robert A. Case. Hurricane Helene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56. ^ Hurricane Helene Clings To Life. Domestic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88-09-27. 
  57. ^ 57.0 57.1 Tropical Storm Isaac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2). 
  58. ^ Tropical Depression Twenty-E Discussion for 0300 UTC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10-11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2). 
  59. ^ Miles B.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Isaac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88-10-30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60. ^ 60.0 60.1 Lindsay Mackoon. Storm wreaks havoc on Trinidad.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8-10-02. 
  61. ^ Staff Writer. 2 die as storm lashes islands. Saint Petersburg Times. 1988-10-04. 
  62. ^ World Loss Report. Occurrence and reports: Natural Catastrophe. 1988-10-21. 
  63.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Joan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7). 1988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64. ^ 64.0 64.1 64.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Joan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65.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Ivan. 2005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3). 
  66. ^ Dr. Harold P. Gerrish. Tropical Storm Miriam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67.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Joan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3).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68.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Joan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69. ^ NOAA. FAQ Part E: Tropical Cyclone Records (Page 1). 2007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5). 
  70. ^ 70.0 70.1 Pierre Yves-Glass. Locust Invasion Threatens Caribbean Crops. International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88-10-20. 
  71. ^ October 21, 1988, Friday, PM cycle. Domestic News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8-10-21. 
  72.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Storm Keith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73.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Storm Keith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74. ^ Patrick Reyna. Late-Season Storm Forms; Cuba, Florida Likely Targets. Associated Press. 1988-11-20. 
  75. ^ Brian Murphy. Storm Keith Hovers In Gulf, Could Strike Florida. Associated Press. 1988-11-22. 
  76. ^ 76.0 76.1 76.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Storm Keith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3). 1988 [201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77. ^ The Globe and Mail (Canada). Tropical storm Keith hits Yucatan, western Cuba. 1988-11-22. 
  78. ^ Thomas C. Tobin. Damage from Keith won't qualify for aid. Saint Petersburg Times. 1988-12-07. 
  79. ^ Worldwide Tropical Cyclone Names.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7 [2014-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8). 
  80. ^ Tropical Cyclone Naming History and Retired Name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4-11 [2014-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81.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4-01 [201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9). 

外部連結

[編輯]
198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