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阿波希利型小行星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天文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天文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天文學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移動請求[編輯]

我認為「水內小行星」和「地內小行星」均是不恰當的名稱,因為它們會使用戶誤解作「水星內的小行星」和「地球內的小行星」。
但是它們本來解作「水星軌道內的小行星」和「地球軌道內的小行星」,所以「內水小行星」和「內地小行星」會是較好的名稱,可參考「外海王星天體」。
不過,我認為把「水內小行星」稱作「祝融型小行星」,和把「地內小行星」稱作「阿波希型小行星」或「阿波希利型小行星」是最好的,原因是根據祝融星Cambridge Conference Correspondence,以及它們的英文名稱沒有「水星軌道內」或「地球軌道內」的字眼。—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UU對話貢獻)加入。

有關Vulcanoid asteroid的命名,我已提請將該條目移動到祝融型小行星的申請,請閣下前往Talk:祝融型小行星#移動請求參與討論。--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5月14日 (四) 13:59 (UTC)[回覆]
對於Apohele asteroid,目前我在《英漢雙向天文學詞典》《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國立編譯館》均未查到有關的譯名。因此,我建議現階段保持「地內小行星」原名,因為「內地小行星」譯名是閣下的原創研究,我還沒有找到其他可靠來源使用這個譯名的。--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5月14日 (四) 13:59 (UTC)[回覆]
此外,「外海王星天體」的譯名並不妥當。據我查到的資料(見Talk:海王星外天體#移動請求),兩岸的名詞主管部門,以及作為可靠文獻來源的學術界,幾乎是一致性地將「trans-Neptunian」譯作「海外」。因此,閣下提出「內水小行星」和「內地小行星」這兩個原創譯名的原因也站不住腳。--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5月14日 (四) 14:30 (UTC)[回覆]
( ✓ )同意-同意移動以避免語義混亂-魎皇鬼 (留言) 2009年5月15日 (五) 16:25 (UTC)[回覆]
(-)反對如果「水內小行星」和「地內小行星」會導致誤會,那麼「內地小行星」會否令人誤解作 "Mainland Asteroid" 「(中國)內地的小行星」?—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Quest for Truth對話貢獻)加入。
(!)意見這裡似乎認為「阿波型小行星」或「阿波希利型小行星」(英語譯音中,/ri/為「里」,/li/為「利」)是較好的名稱。

各位老師們好:

依據目前近地小行星的族群均以代表(最早發現)的小行星音譯為名,所以慣用的【地內 小行星】既然是阿登型的次集團,採用代表的【阿波希利】音譯為【阿波型小行星】或 是【阿波希利型小行星】,就可以避免被誤認為是地球內的會是內陸的小行星。

陶蕃麟 敬上

以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5月16日 (六) 06:10 (UTC)[回覆]
(:)回應:那麼我比較支持「阿波希利型小行星」這個譯名。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5月17日 (日) 21:39 (UTC)[回覆]

但我還是比較支持使用「地內小行星」。這是一個特例,Apohele並不是任何一顆小行星的名字,Apohele是夏威夷語中「軌道」的意思。所以,個人以為「以代表(最早發現)的小行星音譯為名」在本條目的命名上不適當。而且,上述只是名詞委的一個討論發言,還沒有最後定論——我已經在那裡提出了這個問題。至於「內地小行星」,的確帶有歧義問題。--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5月18日 (一) 11:05 (UTC)[回覆]

那麼「地內小行星」更帶有歧義問題,因為根據定義,「地內小行星」只是「阿登型小行星」的一種,而「阿登型小行星」只是「近地小行星」的一種。用上此名稱會使讀者誤會!希望User:PhiLiP不要作錯誤判斷……UU (留言) 2009年5月20日 (三) 10:37 (UTC)[回覆]

Done完成:同時進行移動保護至 2009年6月22日 (一) 01:08 (UTC)。-Alberth2-汪汪 2009年5月22日 (五) 01:1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