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阿馬烏童蛙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生物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生物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生物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Untitled[編輯]

關於中文譯名[編輯]

若有對此物種的官方譯名,應該能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信息中心動物學分部動物名稱資料庫中查到,但對新學名的譯名工作似乎被無限期推遲了。 http://zd1.brim.ac.cn/mnamesrch.asp

「阿馬烏童蛙」這個譯名或許尚未得到公認,但這絕不是隨意取的、有個性的、不准確的原創名稱,而是根據一定的譯名常規翻譯的。

雖然應該儘量採用學名的「官方譯名」,但沒有人規定基於原意的譯名必須由特定命名者來定,似乎也沒有人規定譯名的出處不能是維基百科。事實上我們未必能等來譯名的其它出處,而且綜下所述,官方譯名維持現名的理由是充分的

無論如何,應當爲方便稱呼和避免錯誤譯名流傳而使用最準確的譯名,這比僅使用拉丁名更合適。您看2006年—2012年1月期間的當時所知世界最小脊椎動物,鯉科的Paedocypris progenetica,由於遲遲未見「官方譯名」,它莫名其妙地被媒體普遍稱為「露比精靈燈」,連本條目內文中也曾出現此名。但這個名字是完全錯誤的。「露比精靈燈」又稱「紅寶石鯔魚」,其所屬的「露比燈魚」原為觀賞魚業者所指的一種脂鯉科動物,而鯔魚屬於鯔科。我們以往對新物種譯名的不唯實,只唯上的態度,培植了風馬牛不相及的譯名。

「阿馬烏童蛙」中的「阿馬烏」對應種加詞「Amauensis」。「Amau」是村落名,「ensis」是翻譯時應省略的拉丁文屬格後綴。在下查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圖,雖然未見「Amau」,但有「mau」對應「馬烏」的先例,要知道這是以南島語音譯用字來翻的。所以中文種加詞為「阿馬烏」,而不譯為「阿茅」或「阿馬烏的」。地名種加詞的譯法可參見「中華鱘」和「科莫多巨蜥」等等。

關於屬名「Paedophryne」怎麼譯,英文維基百科Paedophryne一條提到,屬名由古希臘文paedos(παίδος,「兒童」的意思,罕見而新生於雙名法生物命名中)和phryne (φρύνος,「青蛙」、「蟾蜍」的意思)組成。將paedo翻成「童」在資料庫中是有先例的,如童蕪鼠的種加詞「puerulus」(拉丁文,與παίδος等意)就被譯成了「童」。

沒有把paedo譯為「仔」、「幼」、「小」、「稚」是因為這些指小字與蛙字組的詞在水產學上指處於某特定發育階段的蛙類,有歧義。更不能用常用的「倭」、「侏」、「姬」等字,因為不准確。比較而言,用童字既準確文雅,又沒有歧義。「phryne」翻成蛙不應有爭議,不予贅述。

此外,其它的物種條目的標題也並非都忠於資料庫,可能原創、不準確或存在爭議,像是巴巴利獼猴這條,煩請貼標籤者一一去扣帽子。

--User:小梨花 (留言) 2012年1月17日 (二) 08:5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