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阿马乌童蛙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生物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生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物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Untitled[编辑]

关于中文译名[编辑]

若有对此物种的官方译名,应该能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动物学分部动物名称数据库中查到,但对新学名的译名工作似乎被无限期推迟了。 http://zd1.brim.ac.cn/mnamesrch.asp

“阿马乌童蛙”这个译名或许尚未得到公认,但这绝不是随意取的、有个性的、不准确的原创名称,而是根据一定的译名常规翻译的。

虽然应该尽量采用学名的“官方译名”,但没有人规定基于原意的译名必须由特定命名者来定,似乎也没有人规定译名的出处不能是维基百科。事实上我们未必能等来译名的其它出处,而且综下所述,官方译名维持现名的理由是充分的

无论如何,应当为方便称呼和避免错误译名流传而使用最准确的译名,这比仅使用拉丁名更合适。您看2006年—2012年1月期间的当时所知世界最小脊椎动物,鲤科的Paedocypris progenetica,由于迟迟未见“官方译名”,它莫名其妙地被媒体普遍称为“露比精灵灯”,连本条目内文中也曾出现此名。但这个名字是完全错误的。“露比精灵灯”又称“红宝石鲻鱼”,其所属的“露比灯鱼”原为观赏鱼业者所指的一种脂鲤科动物,而鲻鱼属于鲻科。我们以往对新物种译名的不唯实,只唯上的态度,培植了风马牛不相及的译名。

“阿马乌童蛙”中的“阿马乌”对应种加词“Amauensis”。“Amau”是村落名,“ensis”是翻译时应省略的拉丁文属格后缀。在下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图,虽然未见“Amau”,但有“mau”对应“马乌”的先例,要知道这是以南岛语音译用字来翻的。所以中文种加词为“阿马乌”,而不译为“阿茅”或“阿马乌的”。地名种加词的译法可参见“中华鲟”和“科莫多巨蜥”等等。

关于属名“Paedophryne”怎么译,英文维基百科Paedophryne一条提到,属名由古希腊文paedos(παίδος,“儿童”的意思,罕见而新生于双名法生物命名中)和phryne (φρύνος,“青蛙”、“蟾蜍”的意思)组成。将paedo翻成“童”在数据库中是有先例的,如童芜鼠的种加词“puerulus”(拉丁文,与παίδος等意)就被译成了“童”。

没有把paedo译为“仔”、“幼”、“小”、“稚”是因为这些指小字与蛙字组的词在水产学上指处于某特定发育阶段的蛙类,有歧义。更不能用常用的“倭”、“侏”、“姬”等字,因为不准确。比较而言,用童字既准确文雅,又没有歧义。“phryne”翻成蛙不应有争议,不予赘述。

此外,其它的物种条目的标题也并非都忠于数据库,可能原创、不准确或存在争议,像是巴巴利猕猴这条,烦请贴标签者一一去扣帽子。

--User:小梨花 (留言) 2012年1月17日 (二) 08:5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