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Johnson.Xia/平漢、津浦路北段作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
時間 事件
8月12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整了一系列防禦部署,令:
  • 第二十六路軍、第三軍、第五十二軍負責固守平漢鐵路北段,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峙統一指揮;
  • 第二十九軍、第五十三軍負責固守津浦鐵路北段,由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哲元統一指揮。
  • 第三十二軍、第六十七軍等部負責固守滄縣-石家莊一線,統歸石家莊行營主任徐永昌直接指揮;
  • 第十五軍、第十八軍為總預備隊,控制於滄-石一線以南地區。
8月14日 日軍在大沽口登陸。
8月21日 中日軍隊在良鄉、房山一帶交火,持續了20多天。
9月14日 日軍占領了永定河南岸的陣地
9月16日 日軍占領了房山以南的陣地
9月17日 日軍占領涿縣以西
9月18日 日軍迂迴至涿縣南部的松林店,並計劃向保定和正定進軍。

中國軍隊開始向南撤退。

9月21日 日軍進攻姚官屯
9月22日 日軍開始向漕河陣地攻擊,並於當日占領滿城
9月23-24日 日軍兩次向保定及其兩側地區發起攻擊,中方隨即南撤,並於同日全部退至滹沱河南岸、石家莊附近。

日軍進入滄縣

9月27日 日軍向德縣進攻
9月下旬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9月下旬將平漢鐵路北段劃為抗日戰爭第一戰區程潛任代理司令長官,將津浦鐵路北段劃為第六戰區馮玉祥任司令長官。
9月28日 日軍向石家莊進軍
9月29日 中國軍隊未能阻止日軍,開始撤退。

日軍逼近獻縣、德縣。

10月5日 日軍占領德縣
10月8日 日軍攻占正定和靈壽
10月10日 日軍強行渡過滹沱河,占領石家莊。
10月中旬 日軍占領了元氏、趙縣、邢臺、邯鄲等十幾個縣,將中國守軍逼至漳河南岸。
11月5日 日軍占領安陽。

津浦鐵路沿線的中國軍隊退守黃河南岸。

11月6日 中國軍隊攻克沙河、任縣,逼近邢臺,切斷了平漢鐵路
11月11日 日軍占領大名
12月23日 日軍攻陷周村,切斷了膠濟鐵路
12月27日 日軍占領濟南

七七事變後,日軍準備以平津作為據點,沿著當時為數不多的鐵路幹線——例如本線、平綏線津浦線進攻,主要進攻本線的沿途地區,企圖控制黃河以北地區。為應對日軍的進攻,同年8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整了防禦部署,令第二十六路軍、第三軍、第五十二軍負責固守,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峙統一指揮。為組織日軍南下,石家莊行營在房山至保定間構築了三道陣地。

8月21日,國軍第二十六路軍與日軍第二十師在良鄉、房山一帶交火,阻擊日軍20多天。9月14日,日方華北方面軍第一集團軍兵分三路發起進攻,當天就占領了永定河南岸的陣地,並繼續向涿縣南部迂迴,16日占領了房山以南的陣地,17日到達涿縣以西;18日,日軍第二十師先頭部隊迂迴至松林店(涿縣以南)。此時的中國軍隊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下,各部聯絡困難,難以配合。位於涿縣西北張坊鎮的國軍第14集團軍開始向南撤退,易縣-淶水-高碑店一帶守軍也向保定轉移。

日方華北方面軍見第一集團軍的攻勢迅猛,在9月18日令其向保定和正定進軍,企圖切斷保定守軍的退路。22日,日軍開始向漕河陣地攻擊,並於當日占領滿城;23、24兩日日軍兩次向保定及其兩側地區發起攻擊,中方守軍第五十二軍隨即南撤。同日,保定一帶守軍全部退至滹沱河南岸、石家莊附近。至此,本線北段全部落入日軍控制。

在保定淪陷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9月下旬將本線北段劃為抗日戰爭第一戰區程潛任代理司令長官。9月28日,日方第一集團軍向石家莊進軍,並在10月8日攻占正定和靈壽,又在10日渡過滹沱河,占領石家莊。隨後,日軍第14師在10月中旬占領了元氏、趙縣、邢臺、邯鄲等十幾個縣,將中國守軍逼至漳河南岸,又在11月上旬繼續沿本線南下;雖然中方第一集團軍切斷了本線,暫時阻止了日軍的攻勢,但由於韓復榘抵抗不力,日軍在11月27日攻陷了濟南。

劉峙麾下的部隊由於抵抗不力,遭到了口誅筆伐;10月26日,一些監察委員在彈劾劉峙的提案中痛斥:「豫皖綏靖主任劉峙,恇怯畏死,未經激戰,遂下令總退卻,一潰至石家莊,致使全冀皆失,而豫晉兩省交受其禍;今又退至彰德矣;夫由琉璃河至石家莊計里四百餘,石家莊至彰德亦四百餘,是旬日之間,敗退幾達千里,自古及今,喪師失地未有如是之速者矣。」

參考文獻[編輯]

[1][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