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翻譯請求/Wikipedia talk:翻譯者守則存檔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rom Wikipedia talk:翻譯守則

日文漢字翻譯問題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

外國語文的翻譯問題困擾版上許久,這是大家都瞭解的,但是相對於歐洲語言翻譯成中文時造成的困擾,我最近發現了一個看似沒啥問題、其實很頭大的翻譯困擾,那就是日文漢字的翻譯!

『日文漢字也需要翻譯嗎?不是照寫就可以了?』我相信很多維基人直覺得會這樣問,但事實上是大部分的日文漢字的確都與中文漢字相同,或頂多只是稍微改變了寫法(例如著名的東京「渋谷」,其實是涉這個字到了日本後被變形了),很輕易地就可沿用或還原。唯獨有些字,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百分之百由日本人發明的特殊漢字,這些字在中文裡找不到正確的對照文字,但是寫出來時每個會中文的人都辨識得出它是一個獨特的漢字(雖然不知道該怎樣正確發音,於是開始有邊唸邊、沒邊唸中間亂猜...)針對這些日本人發明的專用漢字,我想問問大家的意見,覺得該如何翻譯、還有該如何定條目名才好? 光說情況不好解釋,在此我列出些我最近實際遇到的情況來說明:

  • :發音つじ(tsuji)的這個字是一個還蠻常見的日文姓氏(例如早安少女組前成員辻希美),原意是「十字路口」,是一種日文版的形義字,一般建議直接用中文的「十」來發音就好,因為意思上說得通。
  • :發音とち(tochi)的這個字是一種日本特有種的樹木,這個字最常見的地方就是日本43縣之一的「栃木縣」,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字的由來與正確發音,只是看它長相跟簡體中文裡的「櫪」這個字很像就誤認為是同一個字,例如咱們版上的日本行政區模版Template:Japan就是這樣翻譯的,但是經我考證後發現這其實是個會誤導人的錯誤翻譯方式,因為等於將樹木的品種張冠李戴,這邊有篇文章有些考證與說明[1],各位不妨參考看看。
  • :發音とうげ(touge)是一個常常在日本汽車改裝雜誌上看到的文字,甚至有同名的漫畫書,因此愛玩車的維基人可能不陌生,也偶爾會出現在日本地名中。這個字是個日文版的會意字,意思就是「山路」(在山裡上上下下的路,一目了然),但是翻譯成中文來時無論你要發音「卡」(字邊看起來有點像)、「多給」(比照歐洲語言翻譯法,直接音譯)或是「山道」(意譯)都很不倫不類,是我認為最難翻譯的一種日文漢字!
峠最常用的意思應該是「山脊」吧--彳亍 08:30 2005年3月17日 (UTC)

以上述發生的現象為例,我的意見是,雖然這些日文漢字並不是標準的中文字,但或許我們應該考慮在撰寫條目名稱時,仍然照原文給它放上去後再在內文裡說明(例如我在辻希美一文裡就是如此處理),主要是考量到無論各位懂不懂日文,這些日文漢字大家都看得出它基本的組成元素(畢竟原本是中文漢字衍生出來的),也可以辨識得出它跟其中文字的不同,所以與其將它亂翻譯成一個完全看不懂但是符合「中文化條目名稱」原則,或許我們應該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偶爾接受一下這些不符標準的字碼。關於這點各位有什麼意見呢?--泅水大象 09:10 2004年12月19日 (UTC)

東京「渋谷」的中文是「澀谷」(繁體)或「澀谷」(簡體) 。日語本身是另有一個「涉」字的。--Hello World! 03:58 2004年12月20日 (UTC)
我想在中文中如果有對應的稱呼就可以用,沒有的話就用原文--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40 2004年12月19日 (UTC)
日本岐阜県最近合併出來了一個「飛(馬單)市」,這個字是他們生造出來的,字庫裏沒有,於是只能用「飛騨市」來代替。在該市的官方網站http://www.city.hida.gifu.jp/ 上,除了左上角的徽標外,其他的都是「飛騨市」來書寫的。另外請教一個,沖縄県うるま市馬上就要誕生了,這個名字怎麽翻印成漢字比較合適?還有我們寫文章的時候,到底是寫「縣」合適,還是「県」比較合適?
「驒」字是有的,讀「tuó」。うるま市可參考[2]。「縣」就正如「區」字或「省」字一樣,嚴格來說不是地方名的一部分,除非像「貴州」、「蘇州」一樣,地名本身有這個字。況且,「縣」字的簡化字是「縣」,正統中文沒有「県」字。 --Hello World! 03:56 2004年12月20日 (UTC)
暈,居然拿這個網站來回答我。呵呵,還是謝謝你。--hunry 06:51 2004年12月20日 (UTC)
我想最好還是請教一下學日語的朋友吧。日文總是有中文對應的,我看到的日文的中譯本著作中從來沒有看到日文漢字或者日文的片/平假名。應該不太會出現無法用中文翻譯的情況。何況翻譯的標準不應該有我們來制定--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32 2004年12月20日 (UTC)
看見大家對翻譯日語漢字的討論那麼雀躍,小弟也來加入一些意見吧。先讓大家知道小弟的日語程度,小弟算不上日語很厲害,今年才去考「日本語能力試験」的第2級。現在的程度...大概以日語作一般對答都沒太大問題的。說到日語裡的漢字,早就有想過該怎樣翻成中文才對的。因為平常我也有翻一些報章報導等等,算是有一點點心得。我個人認為,能夠找到中文裡對應的漢字的話,就盡量採用;反之找不到的話(像日本人自製的漢字,他們叫那些字做「和製漢字」),就只好直接使用。以往在一些繁體中文的BBS上發表文章,因為BIG5裡沒有那些和製漢字,只可以用兩個折衷方法:一是安裝香港政府的用字集,二是把字給拆開打出來,像「駅」就變成「馬尺」等等。不過在維基這裡,請大家不要忘記這裡是以Unicode編碼的,我們要善用他的好處啊!就是可以把不同編碼、不同形狀的漢字一起混用。所以我認為,中文裡有對應的就寫對應的字,沒對應的就直接以日語漢字書寫就可以了。舉個例子:
  • 有對應漢字的人名、地方名:「渋谷」⇒「澀谷」、「橫浜」⇒「橫濱」、「滝沢秀明」⇒「瀧澤秀明」
  • 沒對應漢字的人名、地方名:「畑町」、「堺市」、「柴咲コウ」(雖然香港及台灣傳媒已經翻作「柴崎幸」,但我個人認為這個譯名不太合適,至少人家的姓氏根本沒有「崎」這個字...)-- 小通Talk 06:19 2004年12月30日 (UTC)
個人覺得儘量不要翻譯——因為這一過程是不可逆轉的,回查就麻煩了
除非是BIG5字庫不包含導致的顯示問題,可以考慮顯示時轉換一下(GBK字庫顯示沒問題)--zhouxiao 10:32 2004年12月30日 (UTC)
回查的問題可以靠關聯的方式實現(所以,如果撰寫了跟日本有關的條目,記得要加上相對應的日文或英文跨語言鏈結與Category分類,方便人家查閱),不該是在條目上用日文平片假名的理由。因為,使用日文五十音的作法是假設所有中文用戶都分辨得了日文符號,這本身就已經有點不大正確了,更不用說如果我們今天開放了日文符號的使用,是不是連帶也要一視同仁開放所有語言的文字符號才公平?(總不能因為比較多人會日文就獨厚日文字吧?)因此假如有人用鮮少人看得懂的俄文或阿拉伯文字母撰寫條目名,我們是允許與否?
我唯一覺得值得網開一面的是那些和漢字,因為它們雖然是日本文字,但是在中文環境裡人人都辨識得出其文字結構的獨特性,再加上這些字通常很難翻譯成中文(理由上面已述),所以才會在此提出討論。--泅水大象 10:15 2005年1月3日 (UTC)
關於那個辻つじ(tsuji),在簡體中文的字庫中是有這個字的,也讀作shi辻。其他字待查,不過好像「堺」字也有Milliardo 12:57 2005年1月3日 (UTC)
簡體中文的字庫中有「辻」字是因為GBKGB 18030把JIS X 0208的所有漢字和字都收錄了。我想問中文裡有沒有「堺」字?--Hello World! 07:04 2005年1月4日 (UTC)
根據CNS全字庫網站的說明,中文裡的確有這個字(其實MS新注音輸入法裡面找得到),漢字國屬性包括有台灣、中國、日本、韓國、北韓等地區,屬於罕用字的範圍。除此之外CNS裡面也有這個字,但奇怪的是沒有寫發音,分類上說明是「戶政字」,這是啥意思哩???--泅水大象 07:50 2005年1月4日 (UTC)
戶政用字的意思是這個字只有地名人名上才用得著,[3]其它地方基本上不會被用到。為了避免列印ID、護照的時候打不出來才在字庫中加上這些字的。 --藍色理想 08:17 2005年1月4日 (UTC)
受日治影響,臺灣有個地名就有用到「峠」字唷!
就是南迴公路上的「壽峠」,一般都被寫成「壽卡」。

Koika 05:36 2005年1月12日 (UTC)

關於「峠」字,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定下來應該念漢語拼音 sha 去聲
--阿pp 14:03 2005年3月20日 (UTC)

: 峠

 qiǎ

 ㄑㄧㄚˇ 古同「卡」。 鄭碼:LLBI,U:5CE0,GBK:8D67 筆畫數:9,部首:山,筆順編號:252211124 這 是我在字典上查到的 説明中國是有這個字的阿 奇怪?

對於日本自造漢字(日本特用漢字),我的觀點是按照日本的寫法,而對於非日本自造漢字,儘量採用漢語中漢字來代替。而對於一個漢字是否為日本自造漢字應該是一個爭論的要點。
先舉一個例子:選擇(繁體漢語漢字)⇒選擇(簡體漢語漢字)⇒選択(日本現代漢字)
其中「擇」「択」不同,但應當採用「擇」。因為「択」不是日本特用漢字,是日本對於漢語繁體「擇」簡化不同而造成的,雖然看上去兩者明顯不同。
像「靈靈霊」中後兩者皆是靈的簡體,只不過簡化方法不同罷了。
而對於日本特用漢字,如果已為漢化,則可以被接受,如「癌」字。

--楓難尋 13:34 2005年1月21日 (UTC)

大家如果要想知道哪些漢字是日本自造的,可以參考台灣教育部門的網站「日本特用漢字表」,雖然不是很完全,但非常有使用價值。

http://140.111.1.40/fulu/fu5/jap/index.htm

如果想要了解日本繁體漢字的簡化問題,可以參閱一些大型日語工具書後的「日本漢字簡繁體對照表」。我比較推薦的是三省堂的國語辭典(儘量找原版的日日國語辭典,一般附錄後都有)---楓難尋 13:47 2005年1月21日 (UTC)

翻譯或轉換字碼當然是沒問題,但建議最好是能連同原先日文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對於專有名詞。甚至若是日文Wikipedia有此條目時也能一併附上。若是沒有相關的參考資料,僅僅只有翻譯過後的字碼,想要回溯原來日文的表達不會有困難嗎?

就算是其他語言也是一樣的。例如,對於一部韓片,我們可以列出韓文原名,把主要資訊寫在其中,加上韓文的參考資料(例如韓文Wikipedia中的條目與中文翻譯條目名);並把中文翻譯名的條目連結到韓文原名的條目內。這樣的話,不但保存了這條目最原始的表示方法,也能方便中文的使用者。 Kanashimi 09:35 2005年1月26日 (UTC)

日語專有名詞的中譯原則

一)原文為漢語詞語,一般直接轉用,但中日兩國漢字有些微分別,而中日繁簡體的轉換亦容易引起問題。如日文「橫浜」,中文繁體為「橫濱」,中文簡體應為「橫濱」。

二)日本人自創的漢字,所謂「和製漢字」,如出現在人名或地名時,可依據情況而作出不同的安排:

情況1)已收進漢語的和製漢字
如「辻」,讀作十,小說家「辻仁成」便直接譯成「辻仁成」便可;
情況2)未收進漢語,可以拆解的字
如「麿」,「杢」等,一般應加注。例:
阿倍仲麻呂 注:日文原為「阿倍仲麿」
高木工禎彦 注:日文原為「高杢禎彥」
情況3)未收進漢語,字型亦不能拆解
暫未有統一的做法,但大部份都會把和字照搬,如「峠」,「宍」等
這可能會在口譯的讀音上會出現問題,健議有兩種處理方法:
 方法a)照搬日語的發音,如「峠」,便讀成TOUGE
 方法b)用音讀同音字,意思接近的字來發音,如「宍」,意思是野獸、獸肉,音讀可讀成NIKU,NIKU亦可寫
 成「肉」,便可 把「宍」讀成「肉」
 方法c)使用政府官方的公佈準則,但在這方面兩岸三地未有統一做法,筆者掌握的資料亦未夠充分
情況4)約定俗成
有些字詞,可能符合以上3點任其一項,但要注意是有特殊例外,如「畠」或「畑」,兩字在日語的發音都是
HATAKE,意思都是焊田、田地的意思,雖然可以把它們拆成「白田」或「火田」,但我們不會這樣做,習慣上會
把它們照字搬字,口譯會讀成「田」。例:
畠山義網,讀成「田山義網」
小畑健,讀成「小田健」

三)人名、地名中,漢字假名並用或全假名的情況下,一般都是譯成漢字後再加注,如果譯法中有數個選擇,正式做法是徵詢有關當事人或代表,再作翻譯,如「浜崎あゆみ」,可分別譯作「濱崎亞由美」、「濱崎步美」或「濱崎步」,最後當事人的意願是濱崎步。 而有些專有名詞,夾雜著假名漢字,原因是為了書寫上的方便而作出簡寫,如可追查到來源,應遵照原來寫法。如日本將棋的「と金」,它原是「成金」的簡寫,所以便應譯為成金。

以下為回應一些和製漢字的處理方法:

1)峠, 文譯:峠 口譯:TOUGE,「卡」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被接受

2)辻, 文譯:辻 口譯:十

3)渋, 「澀/澀」的日文寫法 註:東京的「渋谷」(SHIBUYA)被廣泛地譯作「涉谷」,在某些情況下,算是因約定成了

4)栃, 文譯/口譯:櫔 註:「栃木県」(TOCHIGIKEN)亦被廣泛地譯作「櫪木縣/櫪木縣」

5)騨, 「驒」的日文寫法,為故有中文,繁簡同形

6)県, 「縣/縣」的日文寫法

7)畑町, 文譯:畑町 口譯:田町

8)堺市, 文譯:堺市 口譯:界市

9)柴咲コウ, 文譯/口譯:柴崎幸 註:日語裏柴咲コウ(SHIBASAKI KOU)的「柴咲」與「柴崎」同音,而為藝名是取自漫畫角色「柴崎紅」,所以這譯法應會被當事人接受

10)駅, 「驛/驛」的日文寫法 註:在日本,車站名會用「駅」,例如「六本木駅」,應譯為「六本木站」,非「六本木驛/驛」

小勇 16:04 2005年4月22日 (UTC)

建議在頁面上增加「一般翻譯技巧提示」

從很多翻譯文章的情況看,顯然是翻譯經驗不足的熱心維基人。是不是可以將一些最基本的翻譯技巧在頁面上給出,供大家參考。比如,如何分解比較長的英語從句;為了行文的方便,前處沒有的意思可在其它地方補充;等等。--地獄牌咖啡壺 06:07 2005年2月17日 (UTC)

日本車站譯名

「駅」為「驛」之略字。請翻譯時改為「車站」勿為「站」。 例如「東京駅」請譯為「東京車站」。

例外提出一個例證:臺灣高雄縣大樹鄉九曲堂車站外有一座鐵橋峻工紀念碑,係在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設立。此碑以漢文寫成,當年的「九曲堂驛」在文中被寫成「九曲堂車站」,可作為對譯的一個例證。

韓國車站譯名

其實韓國人將火車站稱作為"驛" 我想是他們承襲日治時代的稱法 所以在韓國 首爾火車站被韓國人寫成"首爾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