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故居
30°16′17″N 120°09′42″E / 30.2713937°N 120.1616561°E
司徒雷登故居 | |
---|---|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杭州市拱墅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清-民國 |
編號 | 6-273 |
認定時間 | 2011年1月 |
司徒雷登故居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天水街道天水橋耶穌堂弄1-3號,由司徒雷登之父司徒爾建於1874年,為杭州建造時間最早的傳教士住宅。司徒爾於1913年病逝於此,他的4個兒子都是在這間房子裡出生,司徒雷登則是家中長子。司徒雷登曾在這間房子裡度過十多年,1946年到訪後就再沒有回到杭州。
建築歷史
[編輯]司徒雷登故居是杭州最古老的外國傳教士住宅,始建於1874年,占地面積239.4平方米,為美南長老會天水堂附屬建築。美南長老會布道團於1860年來到杭州時最初落腳於城隍山山上,後來因鄰居排擠被迫離開,由浙江布政使盧定勛撥地10畝遷於天水橋畔今址。由於太平天國之亂中天水橋一帶遭到戰爭蹂躪,當地民宅俱毀、土地荒蕪,美南長老會雖然有地卻沒有一間可用的房子,傳教士都要另外找民宅租住。1874年差會撥款並派遣司徒爾在內的傳教士到杭州,先是營造簡易房屋兩間,後來撥款增加後拆毀平房修建了現在的天水堂,並在教堂後面修建了傳教士住宅樓2幢。司徒爾從1875年開始主持天水堂,他的長子司徒雷登則是1876年6月24日出生在傳教士住宅的2樓。[1][2]
天水堂建築原包括教堂、學校各一處及多幢傳教士住宅,傳教士住宅周圍本來一片竹林,占地總面積4138.5平方米,如今僅存教堂和傳教士住宅(即司徒雷登故居)一幢。故居包括兩層的磚木結構中西合璧式樓房一幢及少許後搭建的附屬用房,牆壁為白色。司徒雷登曾前後在此生活十餘年,期間曾在杭州和周邊地區傳教、到教會學校任教,並參與之江大學的籌建。1949年後先後轉交浙江省體育委員會、基督教三自愛國教會使用。改革開放以後作為教會員工宿舍使用,1985年被列為杭州市文物保護範圍,2000年因為被教會認定為「危房」、「為了建單位宿舍」一夜之間遭到拆除、只剩下「兩面殘牆一堆斷柱」,「拆下來的梁柱和樓板等原裝木料,被連夜運到了湖州」。拆除發生後輿論譁然,所用木材也被追回,故居於2001年6月15日開始復建,並在燕京大學校友姚林傑倡議、杭州市長仇保興批示下劃歸公有。[3][4][2]
2001年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從教會手中購入故居,重新進行修繕。重建建築為二層五開間,歇山頂、拱形窗,樓下、樓上分別有平台和陽台,周圍有走廊。文物部門將其重新命名為「司徒雷登故居」,牌匾由燕京大學校友黃華題寫,雷潔瓊、費孝通、吳階平、周南也有題字。2004年故居進入室內裝修階段,室內展陳設計則由燕京大學北京校友會和杭州名人紀念館共同籌劃。策展人員搜集了大量相關的歷史影像,包括司徒雷登一家早年在杭州照片、燕京大學照片以及司徒雷登、傅涇波等人的合影,並且恢復了樓下的起居室、辦公室兼書房、餐廳、臥室,二層為「司徒雷登的中國名流印象」專題陳列。2006年在燕京大學校友國仲元牽線下傅涇波子女傅鐸若、傅海瀾、傅履仁決定將自家收留的司徒雷登遺物轉贈故居,其中包括國府褒獎令、杭州市長贈送的金鑰匙、名人賀壽書法、博士袍和博士帽、藏書等等,司徒雷登「杭州市榮譽公民」證書也在後來轉交故居。故居為迎接11月傅履仁到訪在2樓設立「美國傅氏捐贈司徒雷登遺物」展室,並在司徒雷登故居前立起司徒雷登胸像。[2][4]2011年,故居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5]
司徒雷登在杭州
[編輯]司徒雷登在11歲之前成長於杭州,與父母一起居住在傳教士住宅。由於家中的僕人、奶媽都是華人,司徒雷登的母語就是杭州話。司徒雷登幾兄弟是教會僅有的外國小孩,因此從小備受寵愛,雖然他的家庭不常和外界來往,但他們幾人卻有少數幾個中國玩伴相伴。司徒雷登在教會的關愛和母親的教育下成長,童年跟隨父親到杭州街頭或廟會傳教,體驗吃年夜飯、看社戲、元宵燈會、彩船游西湖等傳統民俗,並且「極喜愛中國的飯菜、糖果和水果,尤其是當時盛行的為舉行婚禮而精心安排的宴席」。1887年司徒爾一家乘船暫時回到美國休假,將孩子留在美國接受教育。1904年2月3日除夕,司徒雷登攜妻子回到這裡,在與父母重逢後又花了一年時間重新學習漢語,後來乘著一艘住家木船從杭州出發沿運河北上湖州鄉間漂泊傳教,並且參與了之江大學的籌建工作。在杭州及周邊工作了三年半之後,司徒雷登前往南京金陵神學院任教,其父於1913年死於任。[6][7]
在司徒雷登於1946年7月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後不久,時任杭州市市長周象賢邀請其重返故里。司徒雷登於10月18日上午抵達杭州筧橋機場,受到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民的熱烈歡迎,隨即下榻石塔橋兒外賓招待所,下午為葬在九里松的父母和弟弟掃墓。次日上午,訪問耶穌堂弄故居和天水堂,並見到了當年的街坊鄰居。為了迎接他的到來,杭州市政府特意將耶穌堂弄改名為司徒街。下午,到之江大學和基督教青年會演講,在杭州基督教青年會接受了周象賢頒發的「杭州市榮譽公民」證書及金鑰匙。20日到訪為紀念其父建立的湖山堂,並在思澄堂吃中飯,下午游西湖,晚上周象賢為其在樓外樓踐別。21日搭乘飛機離開杭州之後,司徒雷登就再沒有回到杭州,直至死後骨灰於2008年安葬於杭州半山安賢園。[8]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基督教--天水堂. 杭州統一戰線. 2017-09-14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7).
- ^ 2.0 2.1 2.2 杭州名人紀念館. 杭州司徒雷登故居概述. 杭州文博. 2007, (1).
- ^ 王波文. 司徒雷登回来了. 中國青年報. 2008-12-03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30).
- ^ 4.0 4.1 孫凌;葛婷婷. 司徒雷登故居正式开放. 杭州網. [2012-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司徒雷登故居. 西湖博物館總館.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3).
- ^ 司徒雷登. 在华五十年: 司徒雷登回忆录. 由程宗家翻譯.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2: 7–9,30–34,38. CSBN 11071·156.
- ^ 陳欽周. “家”住耶稣堂弄. 政協杭州市上城區委員會; 杭州市上城區中山中路保護與綜合整治指揮部 (編). 走读中山路:杭州中山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拾遗.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9: 392–398. ISBN 978-7-80735-555-7.
- ^ 周利成. 司徒雷登1946年重回出生地杭州. 世紀. 2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