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濟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濟新(1874年—1952年)[1],舊名鼎銘庶詢盛京將軍管轄區奉天府鐵嶺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書法家。

生平

[編輯]

張濟新是清朝拔貢。1918年(民國7年),他任浙江省會稽道[2][3],任至1926年(民國15年)[2]。此後,張濟新任張作霖瀋陽大帥府總務處長,併兼作張學良的老師[4]。1927年(民國16年)9月24日,張濟新任京兆尹[5],就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任京兆尹[6]。1928年6月3日晚,與國民黨北伐軍作戰失利的張作霖從北京前門東車站乘火車返回瀋陽時,張濟新與之同行。次日火車在瀋陽郊外皇姑屯遇炸,張作霖傷重而死,張濟新倖免於難[4]

1929年(民國18年),張濟新任東北政務委員會總務廳廳長[2]。1931年(民國20年)1月31日,他調任山西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7]。5月4日,他兼任財政部張多關監督[8]。「九一八事變」之後,張濟新在北平德勝門內開辦東北難民營,遇有難民求助,就贈送書法一幅,讓難民拿去換錢用[4]。10月3日,他被免山西省的各職[9],但此後他歷任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華北建設討論委員會委員[2]

1940年(民國29年)7月22日,張濟新任汪精衛政權考試院參事,但同年9月7日被免[3][10]。張濟新曾為北平和平解放做過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受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1952年去世,周恩來總理委託章士釗為他料理了後事[4]

張濟新是書法名家,北京的奉天會館和東北義園匾額皆出其手筆[4]

註釋

[編輯]
  1. ^ 出生年是據徐主編(2007),第1895頁。另一方面,《北京青年報》2006年10月24日記「張濟新1952年84歲時去世」,所以該記事認為他的出生年是「1868年」。死亡年是據《北京青年報》2006年10月24日。
  2. ^ 2.0 2.1 2.2 2.3 徐主編(2007),第1895頁。
  3. ^ 3.0 3.1 劉國銘主編(2005),第1233頁。
  4. ^ 4.0 4.1 4.2 4.3 4.4 《北京青年報》2006年10月24日。
  5. ^ 《政府公報》第4103號、1927年(民國16年)9月25日。正式的職名是「陸海軍京兆尹」。
  6. ^ 劉壽林等編(1995),第360頁。
  7. ^ 《國民政府公報》第687號、2頁。
  8. ^ 《國民政府公報》第764號、14頁。
  9. ^ 《國民政府公報》第891號、3-4頁。
  10. ^ 劉壽林等編(1995),第1049頁。

參考文獻

[編輯]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李垣
京兆尹
1927年9月 - 1928年6月
繼任:
(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