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支祁
無支祁,又作無支奇、無支祈、巫支祁、巫支祈、毋支祈等,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淮渦水神。
傳說
[編輯]無支祁的完整故事最早見於唐代李公佐創作的傳奇《李湯》。其中引《古岳瀆經》的記載,描述無支祁「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傳說中,大禹治水曾三赴桐柏山,遇到了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四方的無支祁。在一番惡戰之後,無支祁被應龍降服[1],最終被禹用鐵索捆縛鎮於龜山腳下。這即是「禹王鎖無支祁」的故事。與李公佐同時代的李肇也在《唐國史補》中記錄了該傳說,並引《山海經》雲「水獸好為害,禹鎖於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祁」。[注 1][2][3]
有學者考證《岳瀆經》為杜㯢,推測無支祁的故事或與流傳於太湖一帶的禹鎮「夏妖」傳說有關,而至今太湖西山仍存有「鎮夏」的地名。[3]
唐代以降,北宋時的《太平廣記》、《太平寰宇記》等皆收入了《李湯》一文,蘇軾也曾據此作過《濠州七絕·塗山》一詩:
“ | 川鎖支祁水尚渾,地埋汪罔骨應存。樵蘇已入黃熊廟,烏鵲猶朝禹會村。 | ” |
之後該傳說歷經流變,南宋起出現了佛教版本的「僧伽降無支祁」、「僧伽降水母」,無支祁也逐漸演變成了水母娘娘。此後水母傳說與禹鎖無支祁的傳說一同流傳不絕,並相互混淆。[2][3]同時,水母故事也被改編為許多相關的戲劇作品,如元代高文秀的《泗州大聖降水母》與明初須子壽的《泗州大聖渰水母》等。後來的京劇劇目《泗州城》(一名《虹橋贈珠》)亦是源於此題材,該傳說也由降服妖怪變成了一齣愛情故事。[4]自南宋黃河奪淮後淮泗流域水患頻繁,直至清康熙年間整個泗州城淹沒於洪澤湖底,也使得此間水母與無支祁傳說盛行,並有各種版本流傳於世。[2][5]
與孫悟空的關係
[編輯]1920年代,魯迅最先在《中國小說史略》與《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提出孫悟空的形象受無支祁的影響,認為其「神變奮迅之狀」移於無支祁,並引元末楊景賢(魯迅誤作吳昌齡)雜劇《西遊記》中的「無支祁是他姊妹」來佐證無支祁與孫行者形象的聯繫。不過,同一時期胡適則猜測孫悟空是舶來品,其原型可能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這一說法也獲得了陳寅恪、鄭振鐸、季羨林等人的認同,並引發了大量學術討論。1980年代起一些學者則提出孫悟空是一個「兼收並蓄」的綜合形象,受到了無支祁、哈奴曼以及其他猿猴故事的共同影響。[5][6]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禹怒,召集百靈,授命應龍,桐柏等山君長稽首請命,禹因囚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乃獲淮渦水神名無支祁,善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烏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祆石怪奔號聚繞,以數千載,庚辰以戰逐去,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後,皆圖此形者,免淮濤風雨之難
- ^ 2.0 2.1 2.2 葉德均. 无支祈传说考. 《戏曲小说丛考》下册. 中華書局.
- ^ 3.0 3.1 3.2 朱恆夫. 《走进中国经典传说与小说的世界》.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3: 391.
- ^ 牧田諦亮. 《中国近世佛教史研究》. 華宇出版社. : 29–33.
- ^ 5.0 5.1 蕭兵. 无支祁哈奴曼孙悟空通考. 文學評論. 1982, (5).
- ^ 倪長康.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艺术渊源问题争论的回顾.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