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史密斯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史密斯
Lee Smith
後援投手
出生: (1957-12-04) 1957年12月4日66歲)
路易斯安那州 什里夫波特
打擊: 投球:
首秀
1980年9月1日,代表芝加哥小熊
最終出場
1997年7月2日,代表蒙特婁博覽會
生涯成績
出賽1,022
自責分率3.03
救援成功478
球隊
生涯成就與獲獎紀錄
美國棒球名人堂成員成員
★ ★ ★ 棒球名人堂 ★ ★ ★
入選2019年
得票100%
選舉方法今日球賽時代委員會

李·阿瑟·史密斯(英語:Lee Arthur Smith,1957年12月4日),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退休球員,是一位後援投手,在1980年到1997年間分別效勞過8支球隊。史密斯被巴克·歐尼爾(Buck O'Neil)發掘,並在1975年選秀會被芝加哥小熊隊挑中;他生涯的18個球季中,最長的時間就是待在芝加哥小熊,共待了8個球季。史密斯在棒球歷史上,是最具統治力的終結者之一;他是在1993至2006年期間生涯救援成功的保持人,直到於2006年9月24日被聖地牙哥教士隊的後援投手崔佛·霍夫曼以479次超越[1]。史密斯最令人生畏的就是在投手丘的6英呎6英吋(1.98)、265磅(120公斤)的身軀以及95英里/小時(150公里/小時)的快速球[2]

在1991年,史密斯於國家聯盟聖路易紅雀隊創下了單季47次救援成功,且在賽揚獎票選第二,這是他第二次取得國家聯盟的單季救援成功的首位;之後他於1994年巴爾的摩金鶯隊又獲得了該球季全美國聯盟的最多救援成功。史密斯也是大聯盟生涯完成比賽(802次)的紀錄保持人,他在退休時生涯投手出賽1022場的也是當時史上第三的。史密斯也創下了小熊隊的隊史救援成功紀錄(180次)、紅雀隊的隊史救援成功紀錄(160次,於2006年打破)。

自2003年以來史密斯也一直是棒球名人堂的候選人之一,但是他的得票率大多在37-45%之間,離75%的通過門檻還有段差距。在職業球員生涯結束後,他曾任舊金山巨人隊小聯盟系統的投手教練,也曾於2006年被臨時徵調擔任世界棒球經典賽南非棒球代表隊投手教練。

早期生涯

[編輯]

李·史密斯出生於路易西安那州什里夫波特,之後遷到了邊維爾縣的小鎮卡斯特巴克·歐尼爾發掘網羅了他;17歲時,由於部分受到了歐尼爾的推薦,史密斯於1975年第二輪28順位選秀進入了芝加哥小熊隊[3][4]。史密斯的職業生涯開始其實是位先發投手,1978年在小聯盟2A中土市愛石者隊,但自責分率接近6.00,指導教練蘭迪·亨德利將他轉入牛棚,史密斯反抗這樣的調度並短暫的嘗試到西北州立大學大學籃球。在小熊前外野手比利·威廉士的指示下,史密斯在1979年重回到原隊並擔任後援投手[2]。之後史密斯表現的很不錯,於1980年晉升了小聯盟3A。正當大聯盟的芝加哥小熊隊缺少了球賽最後一道防線的投手時,史密斯於該季9月進入了大聯盟。

芝加哥小熊(1980年-1987年)

[編輯]

史密斯的生涯初登板是在1980年9月1日,對上亞特蘭大勇士的比賽,他接替了先發投手丹尼斯·藍普的投球,史密斯投了一局、無安打、一次三振、兩次保送[5]。史密斯完成了該季,但小熊成績卻是分區墊底。1981年,史密斯重回了大聯盟,並主要擔任中繼投手,由於1981年美國職棒罷工,史密斯的投球並不多,該季自責分率為3.51。

小熊隊的終結者迪克·提卓於1981年的表現3勝10負,5.06的自責分率,所以1982年由史密斯、威利·埃爾南德斯比爾·坎貝爾共同擔任終結者這個職位,史密斯的表現不錯,甚至超越他於六月中到七月初的先發成績[6]。值得一提的是,小熊隊前明星投手費格遜·詹金斯於1982年回到隊中,並對年輕後援投手有很大的影響力,史密斯從詹金斯學習到簡化投球動作;他介紹史密斯滑球指叉球,並教史密斯如何解決打者[7],在史密斯生涯最後一場先發,史密斯從名人堂投手菲爾·尼可羅打出生涯第一支安打-全壘打[8] 史密斯生涯只有兩支一壘安打。他救援成功17場,也是小熊隊最穩定的終結者,而終結者的職位他接了接下來的五年。

1983年,史密斯有著生涯最棒的賽季之一,5月6日,他出賽十場比賽沒有任何失分,只被打出三支安打三振12位打者[9],他於五月底的自責分率為1.85,但在六月時降到1.15。史密斯第一次入選了明星賽,但並沒表現好,在最後失了兩分讓美國聯盟以13比3擊敗國家聯盟[10]。雖然小熊隊持續輸球,史密斯完成了生涯最佳的1.65自責分率-比聯盟平均自責分率低了2以上,和生涯最佳的1.074WHIP值[11],同時有領先國家聯盟的29次救援成功與56場完成比賽。[12] 他於國聯賽揚獎票選得到一分、國聯最有價值球員票選得到了八分。[13]

1984年是小熊隊有史密斯時最好的球季,小熊隊在球季結束有著聯盟最好的戰績,且是自1945年來第一次進入到季後賽[14]。雖然他生涯第一次救援成功達到30次以上,但史密斯的自責分率卻是10年來最差的一次。在1984年國家聯盟冠軍賽第二戰,史密斯讓兩位打者出局並完成救援成功,小熊隊總比分以2-0在系列戰中領先了聖地牙哥教士,只差一勝便可晉級世界大賽[15]。在第四戰,雙方比數於八局下半為平手,在第八局無失分並於九局下半三振第一位打者後,史密斯被東尼·葛溫打出安打,且接下來又被史蒂夫·賈維打出全壘打而輸球,必須進入到第五戰[16]。小熊隊於第五戰原本領先,但到第七局被教士打下四分,進而逆轉系列賽讓教士隊進入世界大賽。

1985年,史密斯首次進入了後援投手的三振王後選,他在這一年的平均每九局平均三振打者數為10.32次,比去年的平均8次三振提升了許多。球季結束後,他在僅僅97.2局的投球中,就有著生涯新高的112次三振[11]。但同時,原本領先的小熊對卻從6月12日到6月25日連輸了13場球賽,而成績最終無法挽回。[17]

史密斯在1985年-1987年,年年都超過了30次的救援成功,但小熊仍沒好的表現。1987年,史密斯生涯第二度入選了明星賽[11] ,正當明星賽進入到延長加賽時,史密斯投了10、11、12局並三振四名打者,國聯明星隊於13局拿下2分,讓史密斯獲得了明星賽的勝投[18]

史密斯於1987年拿下30次救援成功,並成為史上第二位投手(第一位為丹·奎森貝利),連續四個球季拿下30次以上的救援成功,至此之後,他成為了比賽中最令人害怕的後援投手。一位球員於《Baseball Confidential》對作家布魯斯·納許阿蘭·朱羅說到,在大聯盟中最令人膽怯的是史密斯在瑞格利球場丟出「從暗中放出來的純瓦斯」[19],且在暗中從來沒有亮過。

謠傳說因為史密斯的膝蓋問題及體重問題,而要求轉出小熊隊[2][20]。於12月8日,小熊隊隊史救援成功的保持人-史密斯[21],被交易到了波士頓紅襪隊並換取了投手AI·尼珀卡爾文·希拉迪[22]。尼珀僅在大聯盟出賽144場,希拉迪則在30歲離開棒球;史密斯則在交易後的期間有將近300次的救援成功,然而交易後的史密斯也在八個球季中就換了七支隊伍,這也影響到了他入選棒球名人堂的機會。[23]

波士頓紅襪(1988年-1990年)

[編輯]

紅襪隊於1986年世界大賽輸給了紐約大都會隊後,1987年的勝率為.500[24],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紅襪較弱的牛棚,而交易來史密斯就是要彌補這個問題。

儘管在1988年芬威球場球季開幕日中,史密斯被擊出了再見全壘打,但球季結束後史密斯投出了五年來最佳的自責分率[25]。紅襪隊在美國聯盟東部分區中有很好的命運;在九月,他們追過了底特律老虎隊並領先所有東部分區的球隊,也為史密斯帶來生涯第二個季後賽。於1988年美國聯盟冠軍賽第二戰對上奧克蘭運動家,史密斯在第九局平手時而被打了三支一壘安打,包括華特·偉斯的制勝打點[26]。紅襪隊於系列賽0-2落後的情況下來到邁克菲球場,當紅襪隊輸了第三戰後,史密斯於第四戰2比1落後時又被運動家追加二分保險分,運動家最後橫掃紅襪而晉級世界大賽。[27]

史密斯的薪資增加了超過140萬美元,但接下來的1988年球季他的表現中等,自責分率則是五年來最差的[11]。於接下來的七個賽季,史密斯的投球局數也越來越少,但無論如何,他該季的每九局平均三振打者數為12.23次,這也是他四季平均每九局三振打者數超過10次的最後一次[11]

史密斯的數據表現,讓他成為1980年代中令人信服的最佳後援投手,和他最有競爭的是傑夫·瑞登,正當史密斯完成連續四季30次以上救援成功時,瑞登連續五季30次以上的救援成功[28]。史密斯於1989年賽季結束,總救援成功數來到了234次;而瑞登有266次,且是1987年世界大賽明尼蘇達雙城隊的冠軍成員之一。於1989年12月6日,紅襪隊簽下了自由球員瑞登[28],兩位十年來最具統治性的終結者於同時為紅襪效力,於1990年的4月18日,由瑞登中繼、史密斯救援,而這場比賽的先發投手正是第三位有名的投手-羅傑·克萊門斯[29]。而同時有兩位終結者的紅襪隊,於1990年5月4日將史密斯交易到聖路易紅雀隊換取外野手湯姆·布魯南斯基而宣告結束。[11]

聖路易紅雀(1990年-1993年)

[編輯]

與波士頓的初登場一樣,史密斯在紅雀隊的第一場比賽中一局的投球被攻下了二分[30]。但他重新恢復的很快,並於七月的自責分率是 0.00[31],賽季結束後他於紅雀隊的成績為27次救援成功、2.10的自責分率[32],但紅雀隊的排名是自1918年來的第一次分區墊底。於1991年,紅雀隊正面的建立了他們的關係,而史密斯累計他救援里程碑;紅雀隊與史密斯簽了雙倍薪水的合約,並平均一年接近280萬美金,史密斯則達成生涯第一次單季40次救援成功[33] 於9月28日,他的救援成功數來到45次[34],平了由布魯斯·沙特於1984年所創造的國家聯盟紀錄(巧合的是,正當沙特和史密斯分別於他的個自的賽季創造45次救援成功時,皆是原本為小熊隊的投手,轉到紅雀隊後面對小熊隊)。史密斯於三天後創造了個人、也是國家聯盟救援成功紀錄的新高,該季結束的救援成功數為47次[11]。另外一點是於1991年的每九局平均保送打者數,史密斯平均僅1.60次的四壞球保送,是他生涯最好的一次。史密斯獲得了生涯第一次的年度最佳救援投手獎[35],並在聯盟最有價值球員上排第8,也是生涯新高,賽揚獎票選上更是排名第二,僅落後於湯姆·葛拉文[36]

於1990年代,關於終結者的紀錄改變的非常快,史密斯於1991年剛創造了國家聯盟單季最多救援成功的紀錄,並在1992年也只少四次救援成功而已,可是於接下來的球季蘭迪·邁爾斯打破了史密斯的單季救援成功紀錄。於1992年,史密斯的隊友傑夫·瑞登打破了羅利·菲格爾斯的生涯總救援成功紀錄[37][38],然而,史密斯救援成功的紀錄比瑞登快得多,1992年球季結束後的生涯救援成功數僅差不遠。1993年球季開始後的兩週,史密斯正式超越了瑞登的生涯358次救援成功。[39] 瑞登在37歲時,整個狀態開始走下坡,史密斯則是在他於1994年退休後繼續前進,在史密斯創下大聯盟紀錄後的隔天,他創造了在國家聯盟的301次救援成功的新紀錄。是密斯於1993年六月創下單月15次救援成功,是單月最多救援成功的直路,而約翰·維特蘭查德·可德羅分別在1996年6月、2005年6月平了此紀錄[40] 他僅花83場比賽就創造了30次救援成功,平了巴比·西格潘於1990年所創造的最早投手達到30次救援成功(艾瑞克·蓋尼耶於2002年打破此紀錄)[41]。到了8月,史密斯創下單季40次救援成功,也是他連續3年有40次救援成功,但自責分率則上升到了生涯最差的4.50。但同時,紅雀隊落了同區的費城費城人有10場,而史密斯在球季之後也成為自由球員[42]。於1993年8月31日,紅雀隊把史密斯交易到洋基隊換取小聯盟球員,史密斯也是紅雀隊隊史最多救援成功的球員,直到2006年6月13日才被傑森·艾斯林豪瑟超越。[43]

1993年-1997年

[編輯]

正當史密斯加入到洋基時,洋基只落後同區多倫多藍鳥落後場次僅有1.5場,而史密斯在球季最後一個月的表現及近完美,在八場比賽中,史密斯完全沒讓對手得到任何一分,並救援成功了3場且有11次三振[44]。但洋基接下來沒持續振作,藍鳥隊則成了分區冠軍。史密斯在洋基隊也就只投了那八場比賽,球季結束後成為了自由球員[45]。他與巴爾的摩金鶯隊簽了一年150萬美金的額外合約。[46]

36歲的史密斯,在1994開季的表現非常的好,12場出賽中12次救援成功、自責分率0.00[47],兩個月後,史密斯的自責分率仍低於1.00,且7月中也保持在2.00以下[47]。史密斯已經在1991年、1992年、1993年(沒有出賽)入選了明星賽,1994年是他第六次的入選。史密斯在美國聯盟領先兩分的情況下於第九局上場救援,但被佛烈·麥格夫打出兩分全壘打而必須進入延長賽,最終美聯於第十局輸球[48]。史密斯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表現較差,直到1994年美國職棒大聯盟罷工而結束賽季,他再次成為了自由球員並在罷工持續時與加州天使簽了兩年超過250萬美金的合約。[2]

1995年,史密斯在4月28日至6月25日的每次出賽均救援成功[49]。6月11日,史密斯連續16場救援成功打破了道格·瓊斯於1998年所創造的大聯盟紀錄[50];接著在6月28日救援失敗之前,他已將紀錄推進到19場[51](約翰·維特蘭於次年打破此紀錄並推進到24次)[2]。在開季前兩個月自責分率持續保持在0.00之後,他生涯第七度入選了明星賽,也成為史上第四位球員能在四支不同的隊伍皆能入選明星賽(前三位為沃爾克·庫柏喬治·凱爾瑞奇·哥薩奇[52]。但是史密斯於接下來的一個月表現不佳,自責分率提升到了5.40。同時,原本大幅領先分區與外卡的天使隊,看似可準備打季後賽,卻遇到史上最大的崩盤,在最後六周輸掉分區與外卡。正當天使持續輸球時,史密斯卻回到本季前兩個月的高峰,在兩個月中僅一次救援失敗[49]。賽季結束後他的成績為37次救援成功;3.47的自責分率,則較聯盟平均高1分。[11]

1996年,天使將終結者的位置交給了第二年的菜鳥投手特洛伊·波西瓦。在擔任八場的佈局投手後,史密斯覺得不愉快,所以天使於5月27日將史密斯交易到了辛辛那提紅人隊以換取恰克·馬查爾[53]。但是他到了紅人隊仍然擔任傑夫·布蘭特利的佈局投手,而布蘭特利在該季是他生涯表現最佳的一年。史密斯該季的自責分率略高於聯盟平均值,三振是15年來新低,於是球季結束後他被釋出為自由球員。[54]

蒙特婁博覽會隊以僅僅40萬美金的年薪將史密斯從自由市場簽走,而他在這個球季的表現是歷來最差。他該季最後的一場比賽是7月2日跨聯盟對上另一支加拿大的球隊-多倫多藍鳥隊;在延長賽中後援兩局無失分、無關勝負,最後藍鳥隊贏得比賽[55]。1997年7月15日史密斯宣布退休,這場比賽成為他大聯盟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2]

由於表現不佳加上已宣布退休,1997年9月25日博覽會隊釋出史密斯[56]。儘管如此,堪薩斯皇家隊還是將史密斯簽為自由球員並邀請其參加1998年的春訓。但是由於史密斯拒絕開季時在小聯盟出賽,皇家隊釋出了他。之後史密斯又與休士頓太空人隊簽了小聯盟合約,但是在3A小聯盟的自責分率為7.00,最終再度退休。[2]

職業生涯成績

[編輯]

投球

出賽 先發 勝投 敗投 自責分率 完成比賽 救援成功 投球局數 被安打 自責分 被全壘打 保送 三振 WHIP值
1022 6 71 92 3.03 802 478 1289.3 1133 434 89 486 1251 1.256

退休後

[編輯]

在史密斯退休的兩年後,昔日的隊友迪克·提卓與2A球隊什里夫波特體育的經理傑克·海特提供了一個在舊金山巨人的小聯盟球隊當巡迴投手指導的工作,史密斯開心的同意了,因為地點就正好在他的家鄉[20]。直到2009年為止史密斯仍在巨人隊工作。[57]

200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史密斯是南非棒球代表隊的投手教練,縱使南非隊贏得冠軍的賠率為20000比1。[58]

史密斯於2003年成為了一對雙胞胎的父親,而他在前任婚姻也有三個孩子。[20]

棒球名人堂候選

[編輯]

1995年,普立茲獎得主、體育作家吉姆·莫瑞認為史密斯是當時現役球員中最有機會入選棒球名人堂的球員,並描述他是「史上最佳的單局投手」[7]。在史密斯退休後的兩年,許多人預測史密斯很有機會成為棒球名人堂後援投手的成員之一。不過當時棒球名人堂中只有霍伊特·威爾罕羅利·芬格斯丹尼斯·艾克斯利瑞奇·哥薩奇布魯斯·沙特為後援投手,而且只有沙特投球局數與先發次數比史密斯來的少[59] 。除此之外,菲格爾斯和艾克斯利皆獲得過最有價值球員,而沙特得過賽揚獎,但史密斯卻很少贏得這些重大獎項。在史密斯投球的年代,終結者都被指定只投單局;雖然史密斯與瑞奇·哥薩奇出賽都比1000次還多些,但是哥薩奇在職業生涯後期投超過500局,而史密斯在1982年到1989年間投球局數逐漸減少,1990年後每年的投球局數更從來沒超過75局。

2005年,統計員艾倫·施瓦茨認為史密斯入選的機率並不高,他使用Retrosheet的資料來比較歷史中優異的終結者,包括史密斯、艾克斯利、菲格爾斯、哥薩奇和沙特。史密斯的救援成功率(82%)、平均救援處理出局數(outs per save、3.72)、上場時已在壘上的跑者機率(average of inherited runners per game、.50)比艾克斯利好些(84%、3.33、.49),但卻大幅落後給其他選手;菲格爾斯、哥薩奇和沙特的平均救援處理出局數介於4.72和4.82之間,沙特上場時已在壘上的跑者機率為.67、其他兩位是.86,也表示了他們就援成功上的難度。[60]

沙特於2006年6月進入名人堂。史密斯告訴記者關於自己入選的機率,談論到自己很困惑為何還沒有入選:「這困擾了我,我總是感受到挫折」[61]。史密斯入選的最大阻撓可能是在同期票選中有其他顯著的後援投手:沙特比史密斯早九年進入票選,而哥薩奇比史密斯早三年進入票選——自2004年後他的票數逐漸增加,直到2008年入選名人堂。

要獲選進入棒球名人堂,必須有全美棒球記者協會75%以上的同意票;此外,如果該年得票率少於5%,就永久就喪失候選的資格。史密斯第一次有資格進入候選是他退休後的第五年,他的候選可持續到達2017年(假如他沒到達門檻的話)。2003年是史密斯第一次的候選,史密斯獲得了210張票,佔全部496張選票中的46%[37][62]。2004年,他只獲得185票,佔全部506張選票的37%[63]。2005年,獲得200票,佔全部516張選票中的39%[64]。2006年,獲得234張票,得票率為45%[65]。2007年,獲得217張票,得票率為40%[66]。2008年,得票數為235張,得票率為43.3%[67]。2009年與2010年的得票率分別爲44.5%與47.3%。

註釋

[編輯]
  1. ^ Padres closer Trevor Hoffman to catch ceremonial first pitch delivered by Lee Smith prior to Thursday's game. MLB.com. 2006-10-04 [200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1).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Long, Shepard C. Lee Smith. BaseballLibrary.com. [2006-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0). 
  3. ^ Fay Vincent. On Baseball. New York,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6: p80. ISBN 0-7432-8864-5. 
  4. ^ Eskew, Alan. Pierre, Rollins two of many to win Legacy Awards. MLB.com. [2006-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7-19). 
  5. ^ September 1, 1980 Game - Atlanta Braves vs. Chicago Cubs. Retrosheet. [2006-08-18]. 
  6. ^ Lee Smith 1982 Pitching Gamelog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7. ^ 7.0 7.1 Jim Murray. Baseball Collecting Is Hot, but No One Saves Like Him. Los Angeles Times. 1995-08-24: C1, C8. 
  8. ^ July 5, 1982 Game - Atlanta Braves vs. Chicago Cubs.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1). 
  9. ^ Lee Smith 1983 Pitching Gamelog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10. ^ July 6, 1983 All-Star Game - American League vs. National League.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1).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Lee Smith Statistic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8). 
  12. ^ 1983 National League Expanded Leaderboard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5). 
  13. ^ Awards Voting for 1983.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14. ^ History: Cubs Timeline. MLB.com.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5). 
  15. ^ October 3, 1984 Game 2 of the NLCS - Chicago Cubs vs. San Diego Padres.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16. ^ October 6, 1984 Game 4 of the NLCS - Chicago Cubs vs. San Diego Padres.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17. ^ 1985 Chicago Cubs Schedule, Box Scores and Split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9). 
  18. ^ July 14, 1987 All-Star Game - American League vs. National League.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19. ^ 原文為:「pure gas from the shadows」
  20. ^ 20.0 20.1 20.2 Goode, Jon. Close up with the ultimate closer. The Boston Globe. 2004-06-19 [2006-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1. ^ Chicago Cubs Pitching Leader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22. ^ Holtzman, George Vass, Jerome; George Vass. Baseball, Chicago Style: A Tale of Two Teams, One City. Chicago, Illinois: Bonus Books, Inc. 2001: p214. ISBN 1-56625-170-2. 
  23. ^ Smith's chances for the Hall of Fame. The Baseball Page. [200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0). 
  24. ^ 1987 Boston Red Sox Statistics and Roster.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25. ^ April 4, 1988 Boston Red Sox vs. Detroit Tigers game.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0). 
  26. ^ October 6, 1988 Game 2 of ALCS - Boston Red Sox vs. Oakland Athletics. Retrosheet. [2007-01-07]. 
  27. ^ October 9, 1988 Game 4 of ALCS - Boston Red Sox vs. Oakland Athletics. Retrosheet. [2007-01-07]. 
  28. ^ 28.0 28.1 Jeff Reardon Statistic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0). 
  29. ^ April 18, 1990 Boston Red Sox vs. Chicago White Sox game.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30. ^ May 6, 1990 Game - Cincinnati Reds vs. St. Louis Cardinals.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8). 
  31. ^ Lee Smith 1990 Pitching Gamelog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32. ^ 1990 St. Louis Cardinals Statistics and Roster.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33. ^ 1991 St. Louis Cardinals Statistics and Roster.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34. ^ September 28, 1991 Game - St. Louis Cardinals vs. Chicago Cubs.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1). 
  35. ^ Rookie of the Year and Rolaids Relief Award Winner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 
  36. ^ Awards Voting for 1991.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0). 
  37. ^ 37.0 37.1 Neyer, Rob. Rob Neyer's Big Book of Baseball Lineups: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Best, Worst, and Most Memorable Players to Ever Grace the Major Leagues. New York,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3: p45. ISBN 0-7432-4174-6. 
  38. ^ Year in Review: 1992 American League. Baseball Almana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39. ^ On April 13, 1993 in Baseball history. Baseball Almana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40. ^ Svrluga, Barry. C. Cordero Could Tie a Saves Mark. The Washington Post. 2005-06-28 [2006-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41. ^ Nomo wins seventh straight, hits go-ahead double. Associated Press. 2002-07-01 [2006-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7). 
  42. ^ Cards trade ace reliever Lee Smith to N.Y. Yankees. Jet. 1993-09-20 [200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6). 
  43. ^ Leach, Matthew. Izzy now Cards all-time saves leader. MLB.com. 2006-06-13 [2006-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28). 
  44. ^ Lee Smith 1993 Pitching Gamelog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45. ^ 1993 New York Yankees Trades and Transaction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4). 
  46. ^ Lee Smith Is a New Oriole. New York Times. 1994-01-30 [2007-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5). 
  47. ^ 47.0 47.1 Lee Smith 1994 Pitching Gamelog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48. ^ July 12, 1994 All-Star Game - American League vs. National League.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49. ^ 49.0 49.1 Lee Smith 1995 Pitching Gamelog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50. ^ June (Sports Year in Review). CNN.com. 1995 [2006-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30). 
  51. ^ June 28, 1995 California Angels at Texas Rangers Box Score and Play by Play.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52. ^ Baseball quick quiz. Baseball Digest. July 2003 [200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53. ^ Nightengale, Bob. Bowden's move makes division rivals see Reds. The Sporting News. 1996-06-10 [200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54. ^ 1996 Cincinnati Reds Trades and Transaction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1). 
  55. ^ July 2, 1997 Game - Toronto Blue Jays vs. Montreal Expos. Retrosheet.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1). 
  56. ^ 1996 Montreal Expos Trades and Transactions. Sports Reference, Inc. [200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7). 
  57. ^ Giants finalize Minors coaching staffs. MLB.com. 2007-01-29 [2007-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1). 
  58. ^ Bowers, Faye. South Africa takes to a new diamond.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06-03-09 [200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59. ^ Bloom, Barry. Sutter Closes Out Historic Day in Cooperstown. 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2006-07-30 [2006-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4). 
  60. ^ Schwarz, Alan. When a Game Saved Was a Game Earned. The New York Times. 2005-01-02: D8 [2007-12-20]. 
  61. ^ Jenkins, Chris. Confused Lee Smith still waiting. 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 2006-07-30 [2006-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9). 
  62. ^ History of BBWAA Hall of Fame Voting: 2003 Election. Baseball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7-04-07 [200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8). 
  63. ^ History of BBWAA Hall of Fame Voting: 2004 Election. Baseball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7-04-07 [200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8). 
  64. ^ History of BBWAA Hall of Fame Voting: 2005 Election. Baseball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7-04-07 [200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8). 
  65. ^ History of BBWAA Hall of Fame Voting: 2006 Election. Baseball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7-04-07 [200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8). 
  66. ^ History of BBWAA Hall of Fame Voting: 2007 Election. Baseball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7-01-09 [200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8). 
  67. ^ Gossage voted into baseball Hall; Rice just misses. ESPN.com. 2008-01-08 [2008-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2). 

外部連結

[編輯]
前任:
布魯斯·蘇特
約翰·佛朗哥
國家聯盟救援王
1983
1991-1992
繼任:
布魯斯·蘇特
蘭迪·邁爾斯
前任:
約翰·佛朗哥
美國職棒大聯盟國聯年度最佳救援投手獎
1991-1992
繼任:
蘭迪·邁爾斯
前任:
傑夫·瑞登
生涯救援成功紀錄保持人
1993–2006
繼任:
崔佛·霍夫曼
前任:
傑夫·蒙哥馬利 & 度恩·渥德
美國聯盟救援王
1994
繼任:
荷西·梅薩
前任:
傑夫·蒙哥馬利
美國職棒大聯盟美聯年度最佳救援投手獎
1994
繼任:
荷西·梅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