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錢鏐鐵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6年拍攝
2016年拍攝

錢鏐鐵券,又稱錢王鐵券[1],是中國現存丹書鐵券實物中年代最早的一個,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一級文物[1][註 1]

因平定軍閥董昌有功,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八月賜錢鏐丹書鐵券。其後一千年,均由錢鏐後人收藏,有「七登天子之庭,一藏深山,三沉深水」之說[1]。錢繆後人——清代錢泳在其著《履園叢話·叢話二·閱古》中,對鐵丹形制、歷史有詳細描述。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闊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兩,熔鐵而成,鏤金其上。文二十四行,行十四字,共計三百四十二字。清朝道光時剝蝕者已十之三四[2]

收藏歷史

[編輯]

陸游所記,錢弘俶獻土歸宋,玉冊、鐵券置於錢氏祖廟,未入汴京。淳化元年(990年)[3],《履園叢話》所記[2],杭州守臣以鐵券及竹冊、玉冊各三副,詔誥百餘函進呈。宋太宗詔賜錢弘俶子錢惟濬藏之汴京賜第。錢惟濬逝世後,歸其弟錢惟演收藏[3]宋仁宗宋神宗先後令錢鏐後人進呈御覽。覽畢,仍由錢氏子孫收藏。錢惟演孫錢景臻娶宋仁宗第十女秦國魯國大長公主,為駙馬都尉,故鐵券收藏於其府邸。靖康之變,秦國魯國大長公主隨子錢忱南遷。紹興元年(1131年),母子遷居台州。宋高宗在台州賜公主府邸[2]陸游十二三歲時,曾隨著母親拜見公主,得見鐵券。七十餘年後的開禧三年(1207年)六月乙巳,陸游為鐵券作題跋,即《跋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文》[3]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破台州之際,錢氏家人竊負以逃,鐵券下落不明。元朝至順二年(1331年),偶然之下一位漁民在黃岩州澤庫深水中發現鐵券。錢氏後人、錢繆十四孫錢世珪以十斛榖換回[2]

明朝初建,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朱元璋命禮官議立制度,因需確定丹書鐵券形制,翰林學士危素奏言,錢繆十五世孫、錢世珪子錢尚德藏有鐵券。錢尚德奉詔櫝券及五王遺像進呈朱元璋。朱元璋與丞相李善長、禮部尚書牛亮、主事王肅觀賞鐵券。又雕木為式。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錢繆十六世孫錢克邦都察院引見奉天殿,朱元璋下諭:「孺子前當五代時,天下大亂,各據偏方。爾祖能保兩浙之民不識兵革,到宋朝來,知太祖、太宗是真主,便將土地歸附。爾之祖先,忠孝好處,可延賞也。券、像復與爾歸守。」永樂五年(1407年)正月,明成祖下旨禮部,令錢氏子孫進呈鐵券。明成祖覽畢,以禮敦遣[2]

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南巡。三月五日,乾隆帝令刑部尚書錢陳群,率台州之族孫武進士錢選等進呈御覽。道光時,藏於台州東門外五十裏白石山下一個錢姓家族聚居的小村莊。除鐵券外,收藏有五王遺像、錢弘俶草書真跡,並宋元明各代文人題跋[2]光緒三十年(1904年),鐵券連同乾隆帝所賜寶匣一起被盜。後由嵊縣縣長徐印士以400銀元購得,嵊縣長樂鄉(今長樂鎮)錢氏後裔籌款贖回。1938年,侵華日軍攻占嵊縣長樂鄉,錢氏族人將之藏於深井中。1945年11月,取出。1951年時[4],錢氏後裔將之捐獻給政府,時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保管,1959年移交給中國歷史博物館[1]

全文

[編輯]

來源於《全唐文·卷九十二》○賜錢鏐錢券文

維乾寧四年,歲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咨爾鎮海鎮東等軍節度浙江東西等道觀察處置營田招討等使兼兩浙鹽鐵製置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使持節潤越等州諸軍事兼潤越等州刺史上柱國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一百戶錢鏐,朕聞銘鄧騭之勛,言垂漢典;載孔悝之德,事美魯經。則知襃德策勛,古今一致。頃者董昌僣偽,為昏鏡水,狂謀惡貫,渫染齊人。而爾披攘凶渠,蕩定江表,忠以衛社稷,惠以福生靈。其機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於粵於塗炭之上,師無私焉;保餘杭成金湯之固,政有經矣。志獎王室,績冠侯藩,溢於旂常,流在丹素。雖鍾繇刊五熟之釜,竇憲勒燕然之山,未足顯功,抑有異數。是用錫其金版,申以誓辭,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承我信誓,往惟欽哉!宜付史館,頒示天下。

備註

[編輯]
  1. ^ 相關報道中[1]稱錢鏐鐵券為一級甲等文物,一級文物無此分類。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作者:盧如平責任,編輯:余彩虹. 一张钱王铁券,一段离奇台州故事. 中國台州網,來源:台州晚報. 2017-08-05 [2017-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1)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履園叢話·叢話二·閱古》:唐昭宗乾寧四年,賜先武肅王鐵券,當為吾家至寶。泳拜觀者凡兩次,第一   次乾隆五十六年,在紹興府與修郡志,李曉園太守專札台府克公借觀。第二次則   道光三年三月,泳省先世墳廟,至浙,親往台州觀之。券藏東門外五十裏白石山   下一小村莊,皆錢姓,地名里外錢。其守券者曰錢永興,兄弟三人,皆務農,輪   流值管。有小樓三間,專為藏券而造,並有五王遺像及忠懿王草書真跡,並宋、   元、明人題跋極多。惜鄉城遠隔,未得裝池為可惜耳。   謹案鐵券之制,其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闊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厘,   重一百三十二兩。蓋熔鐵而成,鏤金其上者。文二十四行,行十四字,惟「忠以   衛社稷」一行,「社稷」二字平抬,連後官銜一行「中書侍郎」云云,合三百四   十二字。然剝蝕者已十之三四矣。鐵色如墨,並無鏽濫,而金書爛然,光彩射目,   尚如新制。   按自忠懿王納土後,至太宗之淳化元年,杭州守臣以前券及竹冊、玉冊各三   副,詔誥百餘函進呈,詔賜忠懿王嗣子惟浚藏之汴京賜第。仁宗登極,霸州防禦   使晦侍左右,帝問券,欲見之。晦遂進呈,帝覽訖,賜還,券藏於昭化坊賜第。   神宗元豐四年,特令錢氏孫朝奉大夫藻進呈,仍降付本家,永傳後裔。至駙馬都   尉景臻尚主,宗器屬焉,券遂安於都尉之第。靖康元年,金人入寇,詔公主子榮   國公忱奉母出居江南,以券行,因避地湘、湖間。紹興元年,遷台,高宗遂即台   城崇和門內賜公主第,由是券世藏於台之美德坊。德二年丙子,元兵南下破台   時,有家人竊負以逃,莫知所在。迨至順二年辛未,漁者偶網得之,乃在黃岩州   南地名澤庫深水內。一村學究與漁鄰,頗聞賜券之說,售以鐵價,然二人皆不悟   其字乃金也。有報於宗子叔琛之兄世,用十斛谷易得之。失水五十六年,青氈   復還,誠為異事。   明太祖洪武二年秋八月,燕都西北州郡次第皆平,郊祀天地,大告武成。又   念開國大臣勞烈,將錫之以鐵券,前一月下禮官議立制度。翰林學士危素奏言:   「唐和陵時嘗賜錢武肅王,其十五世孫尚德,字允一,號存齋,天台人,元末官   青田教諭,實寶藏之。」遣使者訪焉。尚德即世子也,奉詔櫝券及五王遺像以   進。上御外朝,與丞相定國公李善長、禮部尚書牛亮、主事王肅觀之,鏤木為式。   敕省臣宴於儀曹,恩意有加。陛辭日,命還券、像,劉基、宋濂、王等咸贈以   詩。尚德並其祖王手跡,各裝潢為卷,歷代名賢俱有題跋。   二十一年正月,十六世孫克邦以大臣薦赴闕,吏部引見。上以錢氏納土,至   今子孫尚存,尋授克邦建昌知府。二十三年,都察院引見奉天殿,諭:「孺子前   當五代時,天下大亂,各據偏方。爾祖能保兩浙之民不識兵革,到宋朝來,知太   祖、太宗是真主,便將土地歸附。爾之祖先,忠孝好處,可延賞也。券、像復與   爾歸守。」永樂五年正月,禮部奉旨差行人曹閏馳驛至台,十七世孫廣西參政汝   性同行人奉券進呈,覽畢,以禮敦遣,藏於宗子鳳墀家,世守不墜。   至本朝乾隆二十七年,高宗皇帝南巡,三月初五日,予告刑部尚書裔孫錢陳   群,率台之族孫武進士錢選等進呈乙覽,當奉到御製七古詩一首。臣陳群進表稱   謝,一時隨駕諸大臣及守土大吏、在籍紳,如莊有恭、范清供、齊召南、沈德   潛、蔣士銓、沈初、費淳等,皆有恭和御製詩原韻,為一時之盛。案是券凡七登   天子之庭,非若世之商彝、周鼎,徒以世遠得名者所可比並也。
  3. ^ 3.0 3.1 3.2 《渭南文集·卷三十一·》:跋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文》:某按:唐昭宗乾寧四年,遣中使焦楚鍠賜吳越武肅王鐵券,以八月壬子至國。是歲,武肅始兼領鎮東節,出師大敗淮南兵十八營,定婺、睦、蘇、湖州,而鐵券適至,蓋其國始盛時也。及忠懿王入朝,以其先王所藏玉冊鐵券,置之祖廟,不敢以自隨。淳化元年,杭州悉上之於朝。時忠懿【王已】薨,太宗皇帝復以冊券賜王之子安僖王惟浚。安僖王薨,券歸文僖公惟演。文僖公薨,券傳仲子霸州防禦使晦。霸州侍仁宗皇帝燕間,帝問先世所賜鐵券,欲見之。霸州並三朝御書以進,帝為親識御書之末,復賜焉。文僖之孫開府公景臻,尚秦魯國大長公主。某年十二三時,嘗侍先夫人,得謁見大主,鐵券實藏臥內,狀如筒瓦。今七十餘年,乃得見錄本於武肅諸孫槱家。後十字,蓋文僖手書。某家舊藏文僖書帖,亦有押字,皆與此同。武勝軍節度使印,則文僖尹洛時所領鄧州節鉞也。開禧三年六月乙巳,山陰陸某謹書。
  4. ^ “钱镠铁券”在浙江的最后十一年. 錢江晚報. 2014-09-03 [2017-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2)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