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式重型轟炸機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3年8月12日) |
九三式重型轰炸机(日语:九三式重爆撃機,きゅうさんしきじゅうばくげきき)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日本帝国陆军的轰炸机。试作名称是キ1 。缩写和名称为九三式重爆、九三重爆等。由三菱重工开发和制造。
开发
[编辑]1932 年4 月,陆军指示三菱制造一款新型重型轰炸机原型机,以接替过时的 87 型重型轰炸机。以德国进口的容克斯K37双引擎轻型轰炸机为基础,三菱于1933年3月(昭和8年)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机。
设计
[编辑]这是一架低翼单翼、全金属、双引擎飞机,具有特有的容克波纹蒙皮。主起落架已固定。该发动机原计划是700马力的三菱B-1(后来的Ha2-II),但开发被推迟,只有第一台原型机配备了从英国进口的劳斯莱斯Buzzard发动机。尽管飞行审查的结果指出了一些问题,但由于陆军迫切需要引进新型重型轰炸机,因此于同年11月正式定型为九三式重型轰炸机。
该部队部署的飞机虽然是双发飞机,但因发动机故障、冷却水和机油泄漏、刹车失灵、发动机出力不足而无法一侧飞行等事故多起。此外,由于它是一架缓慢而缓慢的飞机,因此在现场并没有受到好评。为此,决定对整机进行重大改造,以提高其性能。主要修改包括将发动机更换为改进型号、改进座舱周围风挡玻璃的形状、采用与发动机盖一体的轮盖(Spats),使起落架成为单支柱式。 .曾经.由于这些改进,速度性能和巡航性能略有提高,因此在1935年(昭和10年),它被正式采用为九三式重型轰炸机2型( Ki 1-II )。在此之前的生产型号被称为九三式重型轰炸机 1 型( Ki-1-I )。但即便是第二种,缺陷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实战部队中的口碑依然不好。
运用
[编辑]该机的部队部署于1934年(昭和9年)春开始,但第一次战斗是在1937年7月(昭和12年)爆发的中国事变(抗日战争)中进行了轰炸。此后,它被用于各个地方,例如首次将500公斤炸弹用作军用飞机。但由于发动机故障,开工率低,性能陈旧,因此对更高性能的新型轰炸机的需求日益增长。
由于这些原因, 1936年(昭和11年),当Ki-21( 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原型机出现在人们眼前时,该机的生产就停止了。总共生产了118架飞机。然而,97式重弹花了很长时间才完全部署,因此虽然希望从德国进口亨克尔He 111 ,但由于德国军事部门的反对而未能实现,而菲亚特BR.20 (意大利)从意大利进口。型重型轰炸机)进口以超越眼前的情况。从前线退役后,该机被用作全国各地航空学校的训练轰炸机。
规格
[编辑]- 1 型(ki1-I)
- 总长度: 14.80m
- 宽度:26.50 m
- 高度:4.92m
- 主翼面积: 90.74m2
- 重量:4,880公斤
- 毛重:8,100公斤
- 发动机:三菱 Ha2-II 液冷 12 缸往复式发动机700 HP x 2
- 最高速度:220公里/小时
- 航程:1,250公里
- 实际上升极限:5,000 m
- 船员:4人
- 武器:
- 7.7毫米车削机枪( 89式车削机枪)×4
- 炸弹重达 1,500 公斤
登场作品
[编辑]- 《燃烧的天空》
- 一架用作教练机的93式重型轰炸机用于拍摄。
相关项目
[编辑]- 93式双轻型轰炸机
- 92式重型轰炸机
- 轰炸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