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棒状引力波探测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韋伯型天線

棒状引力波探测器是最早的一种引力波探测器,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马里兰大学约瑟夫·韦伯(Joseph Weber)首先制造的[1],因此也稱为韋伯棒Weber bar)。采用质实心圆柱,长2米,直径1米,用细丝悬挂起来。这样的圆柱具有很高的品质因子阻尼系数的倒数),振动时的能量损失率很小,本征频率在1kHz以上。当引力波照射到圆柱上时圆柱会发生谐振,继而可以通过安装在圆柱周围的压电传感器检测出来。它的缺点是容易受到地震、空气振动、温度和湿度变化、空气分子布朗运动的干扰。为排除这些干扰,韦伯在相距1000公里的地方放置了两个相同的棒状探测器,只有两个探测器同时检测到的振动才被记录下来。1969年,韦伯宣称他的探测器得到了可靠的结果,立刻引起轰动,但是后来的重复实验都得到了零结果,并且发现韦伯的棒状探测器的噪声远远大于引力波带来的响应。此后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的科学家都相继建造了类似的铝质圆柱形探测器,有的采取了更复杂的减震、低温、真空等措施排除干扰,如意大利在罗马附近建造的重2.3吨、温度冷却到0.1K的棒状波探测器。但是这些探测器都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Weber, J., 1960, Physical Review, 117, 306. doi:10.1103/PhysRev.117.306 NASA ADS
  2. ^ Cervantes-Cota, J.L.; Galindo-Uribarri, S.; Smoot, G.F. A Brief History of Gravitational Waves. Universe. 2016, 2 (3): 22. Bibcode:2016Univ....2...22C. doi:10.3390/universe20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