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衙门桥

坐标36°03′28″N 120°19′24″E / 36.05778°N 120.32333°E / 36.05778; 120.323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衙门桥,德占时期明信片

36°03′28″N 120°19′24″E / 36.05778°N 120.32333°E / 36.05778; 120.32333 衙门桥(德語:Yamenbrücke),又称“蜗牛桥”,为青岛德占时期兴建的一处曾经存在的码头,原址位于今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游艇码头一带,建于1900年。

历史

[编辑]
衙门桥残留的引堤与五座桥墩,1930年代

衙门桥建成于德占时期的1900年[1],《青岛官报》1900年第16期曾刊载10月17日通告“衙门桥已建成并交付公众使用,主要是用于行人交通”[2]。衙门桥位于青岛湾东岸,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因邻近总兵衙门而得名。因其吃水较浅,仅能停靠小型船只[3]。清末官员、学者劳乃宣居住青岛时曾题《海滨即曰》一诗:“波光如镜暮山孤,两道长堤入画图。更复谁知是东海,宛然身已到西湖。”描述了青岛湾内前海栈桥与衙门桥同时存在的情景[4]

该栈桥1914年日德青岛战役期间曾遭损坏[3],日军占领青岛后可能曾修复。第一次日占时期,该桥在地图中被标注为“蜗牛桥”。约1920年代,该桥再次损毁,仅剩引堤与五个桥墩。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称“蜗牛桥,在莱阳路西之海滨,传为前清章高元所筑,盖其时,北洋军舰恒来胶澳游弋,筑此桥以便上下,俄舰借泊时,亦尝借以装卸煤米。石基,灰面,铁栏,日久失修,现已倾圮大半”[5],讹传该桥为章高元驻防时期所建。该栈桥彻底拆除的具体时间、原因不详[2],可能于1940年代日军扩建莱阳路、小青岛一带海军设施时拆除。

结构

[编辑]

衙门桥近岸部分有石砌引堤,筑于礁石之上,桥身部分与前海栈桥的钢木结构不同,采用桥墩支撑,均匀地架在五个桥墩之上,桥面铺木板,附钢梁承重,两侧设木制栏杆[3]。据《青岛市志》载,该桥长100米,宽6米[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袁宾久, 青岛栈桥溯源, 史鉴 (2014年第1期) (青岛市史志办), 2014-03, (2014年第1期)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2. ^ 2.0 2.1 揭秘蜗牛桥:德国人建于百年前 消失原因不详. 青报网. 2015-05-11. 
  3. ^ 3.0 3.1 3.2 王栋.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4. ^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那些曾经消失的栈桥,你知道几个?. 凤凰网青岛. 2019-02-16. 
  5. ^ 赵琪 修、袁荣叟 等撰 (编). 《胶澳志·建置志·桥梁》. 1928. 
  6.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二篇 海港建设,第一章 码头建设. 《青岛市志·海港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4 [2021-04-05]. ISBN 7-5011-26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