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衙門橋,德租時期明信片

座標36°03′28″N 120°19′24″E / 36.05778°N 120.32333°E / 36.05778; 120.32333 衙門橋(德語:Yamenbrücke),又稱「蝸牛橋」,為青島德租時期興建的一處曾經存在的碼頭,原址位於今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萊陽路遊艇碼頭一帶,建於1900年。

歷史[編輯]

衙門橋殘留的引堤與五座橋墩,1930年代

衙門橋建成於德租時期的1900年[1],《青島官報》1900年第16期曾刊載10月17日通告「衙門橋已建成並交付公眾使用,主要是用於行人交通」[2]。衙門橋位於青島灣東岸,與前海棧橋隔海相望,因鄰近總兵衙門而得名。因其吃水較淺,僅能停靠小型船隻[3]。清末官員、學者勞乃宣居住青島時曾題《海濱即曰》一詩:「波光如鏡暮山孤,兩道長堤入畫圖。更復誰知是東海,宛然身已到西湖。」描述了青島灣內前海棧橋與衙門橋同時存在的情景[4]

該棧橋1914年日德青島戰役期間曾遭損壞[3],日軍占領青島後可能曾修復。第一次日據時期,該橋在地圖中被標註為「蝸牛橋」。約1920年代,該橋再次損毀,僅剩引堤與五個橋墩。1928年出版的《膠澳志》稱「蝸牛橋,在萊陽路西之海濱,傳為前清章高元所築,蓋其時,北洋軍艦恆來膠澳游弋,築此橋以便上下,俄艦借泊時,亦嘗藉以裝卸煤米。石基,灰面,鐵欄,日久失修,現已傾圮大半」[5],訛傳該橋為章高元駐防時期所建。該棧橋徹底拆除的具體時間、原因不詳[2],可能於1940年代日軍擴建萊陽路、小青島一帶海軍設施時拆除。

結構[編輯]

衙門橋近岸部分有石砌引堤,築於礁石之上,橋身部分與前海棧橋的鋼木結構不同,採用橋墩支撐,均勻地架在五個橋墩之上,橋面鋪木板,附鋼梁承重,兩側設木製欄杆[3]。據《青島市志》載,該橋長100米,寬6米[6]

參考資料[編輯]

  1. ^ 袁賓久, 青岛栈桥溯源, 史鑑 (2014年第1期) (青島市史志辦), 2014-03, (2014年第1期)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2. ^ 2.0 2.1 揭秘蜗牛桥:德国人建于百年前 消失原因不详. 青報網. 2015-05-11. 
  3. ^ 3.0 3.1 3.2 王棟.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4. ^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那些曾经消失的栈桥,你知道几个?. 鳳凰網青島. 2019-02-16. 
  5. ^ 趙琪 修、袁榮叟 等撰 (編). 《胶澳志·建置志·桥梁》. 1928. 
  6.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二篇 海港建设,第一章 码头建设. 《青岛市志·海港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2021-04-05]. ISBN 7-5011-26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