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ApStan/张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崑(1972年12月),男,法国华人历史学家、旅法学者,取得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學位。其思想主要受到新托马斯主义现象学的影响,以在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原创性思想及对中国当代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的原创观点而受到中文知识界关注。[1][2]

思想

[编辑]

自愿地行动:针对学术界普遍认为的卢梭的“一般意志(公意)”因为要求“全体一致同意”而过于奢侈、难以实现的权威论断[3],张崑认为,在卢梭的从“个别意志”经由“全体一致同意”而形成“一般意志(公意)”、为政权提供最高政治合法性的过程中,“全体一致同意”的不是某种意见、观念或知识,而是作为动词的“同意”本身这种“自愿地行动”。“全体一致同意”的要求不是针对某个名词,而是针对动词,卢梭事实上是以副词“自愿地”去限定人们所有的行动,从而在每个人每时每刻自愿地行动中为政治共同体提供最高合法性。且“自愿地”与“符合神的旨意地”在法语中是同一个词volontairement,也正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反复使用却被后人忽视的关键词[4]。此前,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皮埃尔•马南Pierre Manent)曾说,这一契约难题在被卢梭推向极致、凝聚了极端一般性(一般意志或公意)和极端特殊性(个别意志)之后,便被政治哲学抛弃了,以至于在卢梭之后,任何其他的思想家都不敢,或者是没有能力再面对如此严重的矛盾问题[5]

在无限可能性中寻求确定性:张崑认为,笛卡尔既不是经验主义者认为的唯理主义者,也不是胡塞尔认为的“荒谬的先验实在论之父”[6],而是“在无限可能性中寻求确定性”,即以肯定性的“无限”(形而上学的上帝)为绝对参照世俗化了经院哲学关于存在本身之存在的证明的全部思想成果,建立现代形而上学,并为一切现代科学奠基。[7][8]

自由与创造 :张崑主张,五四以来的“民主与科学”均出自古希腊文明,未来中华文明应该以被基督教文明经院哲学深化之后的“自由与创造”——微观上的个人自由与宏观上的创世秩序——取代“民主与科学”,以更充分地吸收和继承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他强调这一独特思想来源于: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人却不能无中生有。故创世秩序意味着:一切的创造,均是事先已经有了可能性的,人们依靠个人自由,把可能的转变成现实的。[9][10]

人民金制度:针对学界关于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的讨论,张崑提出,为了不破坏市场秩序,应将其纳入“自由与创造”的“创世秩序”框架中重新审视。货币根本上为“可能性”。真正的平等,根据托克维尔身分平等(égalité des conditions)思想,体现在“可能性”的平等(而非现实性的平等),因而,应该在新货币发行环节、在新货币进入市场之前,比如以“人民金”的方式向全体国民馈赠原先以“全民基本收入”为名的额度,经由全民之手进入市场,使得每个人获得均等的可能性,但仅限于新发行货币。[11][12]

风论:张崑认为,毛泽东发展了中国传统中王夫之的气论。“风”是“气”的运动,毛泽东以二十世纪上半页中国知识界流行的“风气化”方式,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出以风论为基础的,包括党风、学风、文风、工作作风以及歪风、逆风、不良风气、不正之风、整风、整顿三风、整风运动等等一整套意识形态观念与术语的毛主义[13]

改革开放与中共合法性:张崑指出,在1984年之前并不存在官方主导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在党内斗争中占据主导权之后才出现的词语组合,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才成为“党的政策”,并追加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集体记忆。带来中国1980年代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是对内放开、对外开放,还政权合法性的,是“改革”。中共的合法性并不来源于经济改革的绩效,而是来源于逐渐开放的社会中人们“自愿地行动”的增加。[14]

西方冷战的胜利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张崑认为,西方一度把冷战的胜利看成民主的胜利,但对邓小平来说,冷战的胜利并非民主自由的胜利,而仅仅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所以邓小平除了市场经济,西方其他的诸如政治制度、法律、价值一概不要。[15]

新自由主义中国化 :张崑提出“新自由主义中国化”的议题。他认为“个体”是现代性的标志,因而在如何理解“个体”的观念史中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张崑认为,清代以来中国人在“匹夫有责”的有责任无权利的意义上理解“个体”,到市场化时代,“个体”转变为“逐利的市民”,个体“利益”开始得到政权的承认。然而,获得了“利益”的平民开始要求“权利”。可是,要“权利”官方不答应,只给“利益”平民不答应,结果,官民博弈中,双方在“权益”——比照“权利”申索的“利益”——处达成平衡。最终,关键字“权益”取代“利益”被写入2003年具有党国宪法地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文件之中。中共以“权益”替换了“权利”,改变了财产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的内涵,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理论得以大量应用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并取得实际成效。[16]

著作

[编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9-2008: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新自由主义中国化?》,纽约:博登书屋,2024年。

《信实与疑惑:时代转折点上的公共事件(2007-2008)》,网络版,2015年。

评价与争议

[编辑]

法国汉学家魏简Sebastian Veg)评价认为张崑成功阐释了中国90年代和2000年代经济改革中最显要的步骤,做了巧妙和严谨的分析。法国汉学家潘鸣啸Michel Bonnin)认为,张崑指出的,不同于前苏联公共利益优先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以个人利益优先、但利益分配掌握在中共手中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其中对利益、权益和权利的区分和分析非常重要。[17]

关于“自愿地行动”为政治共同体提供合法性的议题,有力的反驳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自愿行为”的理论事实上陷入了困境,尽管达到了希腊伦理学的最深处,但仍无法为伦理行为的可评价性找到真正的根源[18]。不过,张崑认为,亚氏的“自愿行为”之“自愿”以形容词出现,修饰名词,限定的是作为观念的“行为”,也就是在认识上的自愿不自愿;然而卢梭的“自愿地行动”之“自愿”以副词出现,修饰动词,限定的是人们所有的“行动”,已经把自愿不自愿的参照从“观念”转到“行动”,从对存在的认识转到存在本身,因而不能以亚氏之“自愿”否定卢梭的“自愿”。[19]

针对以人民金取代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问题,在一场辩论中,针对张崑所提出的以“从天性到自我”的人的完善为理由,要求人人获得均等的可能性的说法,大陆奥派经济学家朱海就表示经济学包括奥派经济学不区分“天性的人”和“自我的人”,以此反驳张崑的“人民金”提议。[20]

Category:新托马斯主义者 Category:华人历史学家

  1. ^ 张崑. 讲座:制造还是创造?中美之争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百度直播. 苇草智酷. 
  2. ^ 张崑. 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2018年世界华人法哲学年会论文集. 世界华人法哲学年会. 英格兰谢菲尔德大学. 2018. 
  3. ^ 曼宁. 谈火生 , 编. 审议民主.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145-149. 
  4. ^ 张崑; 王柏. 政权、社会与自愿行动:历史与社会视角的中国民主化. 中国民主季刊. 2023, 1: p. 40–55. 
  5. ^ 皮埃尔•马南; 闫素伟(译). 人之城. 商务印书馆. 2018: p. 280. ISBN 978-7-100-16696-6. 
  6. ^ 胡塞尔; 张宪(译). 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 人民出版社. 2008: p. 8. 
  7. ^ 张崑. 讲座:启蒙何以可能发生?. 荔枝. 汉尊. [2022年2月7日]. 
  8. ^ 张崑. 启蒙何以可能发生?(讲座文字版备份). Matters. 
  9. ^ 张崑. 自由与创造:寻找20年代的时代精神. 新汉尊. [2022年1月7日]. 
  10. ^ 张崑. 制造还是创造? ——中美之争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爱思想. [2022年8月30日]. 
  11. ^ 张崑. 民主的中国化与中国的民主化(下). 中国民主季刊. 2024, no.2: p.118–138. 
  12. ^ 张崑. 如何让人民币为人民服务?从UBI(全民基本收入)到“人民金. 爱思想. [2022年1月30日]. 
  13. ^ 张崑. 风论与当代中国历史观. 中国数字时代. [2013年7月1日]. 
  14. ^ 张崑. 改革的目的在于还政权合法性. 爱思想. [2018年2月2日]. 
  15. ^ 张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9-2008: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新自由主义中国化?. 纽约: 博登书屋. ISBN 9798869186003. 
  16. ^ 张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9-2008: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新自由主义中国化?. 纽约: 博登书屋. ISBN 9798869186003. 
  17. ^ 张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9-2008: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新自由主义中国化?. 纽约: 博登书屋. ISBN 9798869186003. 
  18. ^ 黄裕生. 论亚里士多德的“自愿理论”及其困境. 浙江学刊. 2017年, (20176期): 94–104页. 
  19. ^ 张崑; 王柏. 政权、社会与自愿行动:历史与社会视角的中国民主化. 中国民主季刊. 2023, 1: p. 40–55. 
  20. ^ 张崑; 朱海就. “全民基本收入”是否是乌托邦?. 苇草智酷137期. 王俊秀. 2022年4月8日.